APP下载

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强化和提升党性修养

2014-02-03陈荣仲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共产主义作风

□陈荣仲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 成都 610031)

实事求是实质上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使用过“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将其概括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第一次将实事求是与党的思想路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始终相信实事求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倡导实事求是,他的言行同样始终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光芒。在当前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仍然离不开实事求是,需要通过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锤炼党性,加强修养。

一、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内容。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至关重要,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认识为我们找到了一把钥匙。

邓小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升华了实事求是,深刻阐明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78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1]P1431980年2月,他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指出:“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说重申,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1]P278

邓小平不仅率先倡导、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时也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提供了正确的工作方法。他强调:“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P114的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邓小平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在他影响下所形成的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方针政策,都是在实事求是、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邓小平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同样是今天我们“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更好地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简言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要把握好“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2]P382

二、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集中反映了共产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必然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中外的共产党人都曾不同程度地犯了急躁冒进错误,认为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进入共产主义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强调中国目前只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一阶段就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思考一切问题、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他指出:“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2]P382解决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2]P379-380

在邓小平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证明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可以说,邓小平把强调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结合起来,坚信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发展规律,而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过程。邓小平把信仰的坚定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不仅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也对世界上仍在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追求更加公正合理社会的进步人士给予了巨大鼓舞。

三、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当前,崇高理想信念的现实体现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党性修养的必然内容。自信来自何方?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中寻找出答案。

邓小平一方面使人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以明晰、准确的语言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P2-3他提出搞中国式现代化,设计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蓝图,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中国的现代化由此加速发展,几代中国人的现代化梦想开始逐步成为现实。邓小平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3]P20-21

继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对待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为我们提供了实事求是这一强有力的武器。他在全力支持和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时,率先提出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P179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的思想开阔了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景。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的创新也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四、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宗旨和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锤炼党性和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为人民服务,则必须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与勇气,邓小平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邓小平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实事求是与人民利益统一起来。邓小平曾提出著名的“猫论”,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的一种实事求是态度,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4]P323其目的就是通过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1975年整顿,他强调“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80年代初,他支持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户,目的都是尽快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明确告诉世人:“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2]P109针对过去对社会主义的片面认识,他在1986年9月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出的“致富光荣”问题时说:“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2]P171-172

邓小平一再强调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这个实际出发,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把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他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特别是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并进而把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以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与不变的根本标准。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出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每一个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在实事求是中实干,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干才能兴邦,实干才能实现国家、民族和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

五、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中一项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重要课题和战略任务,更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邓小平曾多次谈到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尤其强调恢复、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这一优良传统。

恢复、继承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仅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而且关系到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大局。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保证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而实事求是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内容。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概括指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自我批评(当然也包括批评)的作风。总的来说,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实事求是的作风”[4]P299;“毛泽东同志提倡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1]P45;“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1]P162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党的作风建设也面临着突出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漠然置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普遍地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3]P158-159。要顺利通过“考试”,需要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这其中,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掌握和运用实事求是,是我们继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内容。

总之,改革开放的实践乃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都已经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邓小平所相信、坚持和倡导的实事求是,是党永葆活力、党的事业永葆生机的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5]对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学习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就是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的理论源泉。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3.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2014.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1994.

[5]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2).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共产主义作风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实事求是”定乾坤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