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学生主学
2014-02-02欧卫东
欧卫东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动手操作要求很强的学科,同时具有理论的抽象性与实践的活泼性。如果我们沿袭守旧照本宣科,学生肯定无法听懂抽象的理论讲解,如果我们要整合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导学方案,让学生结合理论学习及时开展动手实践,就能让他们在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迁移转化,生成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授课经验,对怎样利用導学吸引学生一步步深入学习进行如下分析:
一、牵引学生兴趣,导入学习激情
兴趣是驱动自主学习的发动机。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尚处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初期,因此课堂教学还应以形象化为主,不能上台就是叨叨地宣讲,下台就是机械地练习。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地整合教学内容,通过轻松、活泼、开放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譬如,在教学《小报版面设计》时,假如老师上台就给学生用语言来讲解了解Word 2000的基本环境和编辑方法,大家肯定听的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这样不但扼杀了课堂兴趣,更与高效课堂南辕北辙。基于此,我们就摒弃抽象理论絮叨,绕开课堂抽象的一面,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先打开多媒体展示诸如“安全常识小报”“科普小报”等几例编辑精美的小报设计,告诉他们这节课就是学习制作这样精美小报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唤起他们的认知需求,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巧设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问题是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香饵,是深入探索知识的秘钥。知识学习是前后连贯、左右旁通的,它有自身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索认知的过程中,要在关键环节设置问题引导,这样才能保障学生不致迷失,才能跟随问题步步为营,拾级而上,最终登堂入室探索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吃透知识,深化迁移,形成运用能力。
这里还以《小报版面设计》为例,教学过程中我就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了这样的问题导学设置来保障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1)文档修饰中在修饰字号、字体前先怎样做?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对“选定”的重要性,每一个修饰环节都要对修饰对象进行“选定”;(2)选定后设置字体字号有哪几种方法?这个问题让大家认识到Word里面的基本操作都有格式工具栏,字体对话框两种操作方式;(3)你会设置精美的艺术字和插入精美图片的效果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艺术字和图片插入细节操作进行细分研究,这样才能面面俱到,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关键问题的牵引,学生逐步深入知识学习,最后再经过多做多练,定能全面掌握知识和操作细节,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巧设操作任务,完善技能迁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经过问题引导下的初次学习,学生大体上掌握了知识脉络,这时我们不能放松,一定要趁热打铁巩固知识,为了查漏补缺、弥补不足而设定一个操作任务,让孩子们当堂完成,这样才能让他们及时回顾知识,再次体验操作技能,从而全面巩固和升华理论知识,迁移和掌握操作技能。这种导学方法,特别适合信息技术这种操作实践和运用技能比较强的学科。
学生在经历问题引导下的基本操作探究后,已经掌握了利用Word 2000编辑小报的基本方法。但是知识到技能的迁移是一个严肃的过程,不能有一点马虎和漏洞,为了趁热打铁帮大家巩固知识,笔者要求学生制作一份有个性的小报设计。学生边回忆流程边进行修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实际问题,诸如:(1)报头需要怎样调整设计才能别具一格?(2)插入的图片怎样移动和排版?(3)怎样设置艺术字的特殊格式等操作不太熟练……
通过任务导学暴露出来的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共性的,也是细节性的问题,我们只要对这些问题再进行详细讲解和操作演示,就帮学生打开知识瓶颈,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课堂效率。
概括来讲,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实践和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务必要立足初中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有计划、有针对地整合与制导,只有这样才能设置出契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于磊.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1(Z2).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