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实验搞好化学教学
2014-02-02彭会玲
彭会玲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的过程。现在的化学实验已经渗透到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以创造情境,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基本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实验教学;重要手段;主要形式
新教材的编写创设了学生自主活动实验和创新探索实验,增加了边讲边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等,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自主设计实验的广阔空间。然而光有实验教材的改革是不够的。怎样利用现有的条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搞好实验教学,探索化学实验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实验功能,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教学中的情况谈谈我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重视实验教学,把握化学之本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效应,促使学生由暂时的好奇心转化为稳定的探索意识。实验过程中往往也会伴随着挫折和困惑,这正好使学生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曲折性,感受在困难中探索,体会探索后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我们应遵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实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巩固学生的实验意识,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加大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力度,拓宽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和范围,真正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
二、合理选择探究性实验,优化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探究性实验的趣味性
教材是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的服务载体,而不是教学的目标。首先,我们不能为教材而教。合理选择实验内容显得更为重要。其次,要弄清实施该实验探究的目的,通过探究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学会哪些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只有目的明确,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再者,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实验探究就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设计可能五花八门,实验的现象也各不相同,教师事先要有预测,要能适时给予评价与指导,防止意外。同时,在以上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与学生生活、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作用,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金属钠时,可设计成:第一,让学生讨论: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一种未知物质的性质?第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研究钠的物理性质的实验方案,再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筛选,最后形成一种较完善的实验方案。第三,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或提出新问题。这样在实验时学生有可能发现新问题:钠不仅能被刀切开,而且切开的表面又很快变暗;钠不仅浮于水面,而且与水发生了剧烈反应,最后消失了,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
三、运用对比实验,强化概念的形成
化学学习中的概念原理性知识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知识抽象,概括性强,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利用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增强概念原理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设计和使用对比实验呈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是很好的教学策略。
四、变换实验手法,实现实验多元化
化学知识趣味之中充满哲理,平淡之中蕴含神奇,实验现象是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苯酚是“烃的衍生物”中的重要内容,然而日常生活中学生与苯酚这种化学试剂接触不多。我们通过以下實验展开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由此请出该实验的主角——苯酚。通过一步步的合作探究,学生亲自将上述谜底一一揭开。A→C: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 ;非同寻常的溶解性。C→E: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E→F: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污水中苯酚检验的方法。
五、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新课程中有些内容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或初中教材中学过,只不过加深,如人教版必修2中“乙酸的性质”,一是酸性,二是酯化反应。酸的通性初中化学已学过,不必再讲,可为学生提供药品和仪器。如镁粉、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CuO粉末等,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这样避免了枯燥的重复酸的通性,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六、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新教材在编写中增补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的联系,因此,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开展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如Na2CO3和NaHCO3的发酵实验、白纸显字、分子模型的制作、测定雨水的pH值,取材方便、现象明显、学生易于完成。并且在完成一个小实验的同时,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教材中编写的实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新教材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应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