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地方两会建议提案
2014-02-02
扫描地方两会建议提案
要推动地方立法
内蒙古包头市人大代表、团包头市委书记武凯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未成年人的生活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通过修改法律来解决。比如城市流动儿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要求法律给以关照;数以百万计的孩子沉迷网络、手机不能自拔,要求法律作出回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法律作出应对;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有些法律已相继修改,需要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作相应修改,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多年的执法实践,各地积累了不少保护未成年人的好经验、好做法,国家和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文件,有必要把其中行之有效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规定上升为法律,推而广之。同时,新的时代也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和我市工作实际,有必要配套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地方性法规。
2012年6月,《包头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正式实施,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上迈出坚实的一步,继续配套出台包头市《未成年人保护法》地方性法规,对于完善妇女儿童、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集思广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加强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
天津滨海新区政协委员、团滨海新区委副书记卢盈
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人士对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加大对未成年人身心受到不法侵害以及未成年人意外伤害案例的宣传力度。敲响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重视的社会警钟,形成“安全问题猛于虎”的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加大相关安全教育知识的传播力度。通过广告、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对青少年安全教育小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人士的安全知识结构。同时,加大对未成人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发挥法律的行为指导和震慑作用,减少未成年人身心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是广泛建立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基地,让未成年人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在安全自护教育基地,未成年人能够学到在学校、家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基地的建设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自护教育的平台,并广泛开展体验式培训、拓展式培训等类似活动,提高未成年人安全自护的兴趣,提高未成年人的参与度,提高安全自护教育的效果,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三是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一方面,要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比如条例中规定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收集、使用、公布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法律中应当对当事违法者的行为如何执行予以明确规定,并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予以说明。另一方面,要明确执法主体的执法责任。同时,应当及时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补充到法律中去。
要加大对青少年社会教育投入力度
辽宁葫芦岛市政协委员、团葫芦岛市委宣传部长金芳
一是建议政府在保证基本的社会教育事业经费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社会教育场所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公益性社会教育场所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共青团、文化系统、教育部门等青少年社会教育部门的经费投入,确保这些部门有充足的资金能够完善现有的青少年宫、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青少年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保障其长期向青少年群体免费开放,增强其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特别提出,青少年宫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平台,且从事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时间比较长,更应该加强投入力度,使其承担起责任,做好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
二是建议政府牵头成立青少年社会教育协调领导小组。由于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司法系统、群团组织等都有各自的青少年社会教育资源,且各阵地之间资源特色不同的情况,建议成立我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调机构,形成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机制,设计并定期更新内容,为青少年提供全面、多元的服务。
三是建议教育局将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内容纳入到中小学课程之中,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时间,让中小学生自主选择,到青少年教育基地参加活动。中小学校负责对各个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内容安排进行推介,使全体学生对社会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真正参与活动。
以社区为单位加强未成年人家长教育
安徽阜阳市政协委员、团阜阳市委书记王波
社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家庭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活单位,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要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矫治工作,除了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之外,社区与家庭也应担负起不可忽视的责任。因此,我们认为应以社区为单位加强未成年人家长教育,具体建议如下:
搭建社区家长教育平台。应重视社区在家长教育和未成年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学校、社区和家长3方联动,利用社区内青少年生活环境相似、家长居住相近参加活动方便等的优势,以社区为单位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分批召开家长会,形成较为固定的日常家长教育制度。
明确社区家长教育内容。一是定期向家长通报社区青少年活动环境,传授相关联的重点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社区制度,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在教育青少年时能够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二是定期为家长提供以青少年教育知识、青少年心理特点、亲子沟通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能辅导,帮助家长端正自身角色,了解子女身心特点,改进亲子相处模式,融洽家庭关系。
为社区家长教育提供保障。学校应通过要求家长提供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记录、向在校学生安排布置家长社区教育“作业”等方式,督促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应就家长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情况作好记录,保障应该参与社区活动的全部参加,无一缺漏;社区应积极与辖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络,在利用场地、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专题教育等方面争取支持,相关单位应尽其所能加强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