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环境污染背后的人文污染
2014-02-01匡春凤
匡春凤
警惕环境污染背后的人文污染
匡春凤
9月初,有媒体报道,宁夏中卫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一工业园内一些化工企业向腾格里沙漠排污。在此之前,关于腾格里工业园的污染问题已有多次举报和曝光,但仍未得到有效整改。消息发布之初,各界反应颇有些冷热不均。在各大网站转载相关新闻之后,几乎都有数万网民跟帖谴责,部分曾关注过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的环保组织也站出来发声。但对污染事件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则回应寥寥,不外乎当地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已进行科学处置。
其中,最令人惊愕的回应是,阿拉善左旗腾格里开发区环保局局长称“敢以人格担保,污水晾晒后的固定废弃物没有埋进沙漠”。堂堂政府官员不用制度和措施约束污染,却抬出“人格”应对媒体曝光。环保部门对本区域内环境负有多项监督、治理、处罚责任,却唯独没有“用人格担保”这一条。污染就在眼前,为什么还敢“用人格担保”?
在当地政府眼里,腾格里工业园是“创造沙漠工业奇迹的功臣”。央视去年就曾报道腾格里工业园向沙漠排污,这被当地政府称为“3·22事件”。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腾格里工业园区受3·22事件影响,园区内的全部化工企业不得不停产整改。“不得不”暗含风头过后,该干嘛干嘛之意。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利益,似乎一讲环保,就会经济下滑、政绩不保。这也导致当地拿不出足够的诚意来治理污染。
有专家提出,腾格里沙漠生态系统脆弱,地下水如果被污染,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性。放眼全国,有3.6亿亩的耕地需要修复,有若干条河流需要修复,空气、海洋、荒漠化的土地……这些修复可能需要数十年的努力、数十万亿的投入。三十年经济发展,环境容量早已“超载”多年,环境红利已变成环境债务,究其原因,不外乎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管理者监管不到位……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可以说,自然环境的污染,是从人文环境污染先开始的。
人文首先是以人文本,其要义已被前人浓缩成四句话:人文的实质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和契约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可以看做行为的核心,核心出了问题,行为自然会有偏颇。
人文污染猛于自然环境污染,人文精神失落是比环境污染更大的灾难。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是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诠释者和执行人,更是地方政策的决策者,若在面对民众诉求时选择性忽视,其后果和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工业园排污导致数万珍禽死亡;某市长叫嚣“几百万埋在地底下没人看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呢”;郑州西三环竣工半年塌方15次,被白岩松称为豆腐脑工程,当地政府问责20天无结果。上述事例虽属极端个例,但手握权力的公务人员制定和执行决策时,不但污染人文环境,败坏社会风气,更可能戕害广大公众的身心健康。
所以,现阶段,除了要关注自然环境的污染、治理、修复,更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建设。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已从最高层面确立了生态文明发展观。除此之外,还要在更深领域强化法律制度约束下的相对公平观念,在更广泛空间破除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全局意识。要在整个社会层面明确,任何不遵循制度约束和基本人伦,践踏公众利益的行为,都不应得到宽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