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分析
2014-02-01杨君茹
杨君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分析
杨君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低碳经济问题背后隐藏着全球经济博弈的诸多层面。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谁把握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谁将掌控未来的经济制高点,“低碳”将对未来国际贸易、金融及产业竞争产生重大影响。低碳经济同时为中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在战略和战术上积极应对。
低碳经济;国际经济;竞争
伴随着化石资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同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说,“低碳”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人类社会朝着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已不可动摇。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积极应对这一发展趋势。然而,欧美发达国家的“低碳”战略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背后隐藏着全球经济博弈的诸多层面,并将深远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
1 低碳经济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成因
低碳经济诞生于人类文明正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大背景下。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类赖依生存的地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客观上要求必须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并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的经济活动表现为更多地关注资源和环境,由此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从学理层面上说,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1]。具体而言,低碳经济的历史成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全球气候异常及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诱因
近几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恶劣气候屡屡出现,并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安全,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人类也不得不关注并反思未来的生存空间及发展去向,由此也使得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超越以往任何阶段倍受各国政要及普通公众的关注。可以说“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之争实际上是对未来的发展空间的争夺,具体表现为各国应承担的CO2排放目标义务,这直接导致了低碳经济的提出。
1.2 以煤炭、石油为主的石化能源趋于耗竭,在可预计的未来将难以支持目前人类的生产及消费水平,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可预计的未来,地球所储备的石化能源将不足以支撑目前人类的消费水平。如在现有技术经济水平和开采强度下,煤炭可以用200多年,石油可以用40多年[2]。人类必须考虑未来使用何种形式的能源继续前行。基于这种现状,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实质即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问题。
1.3 不同国家和集团各自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展开激烈竞争,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推力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过后,不同国家和集团都在积极寻求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把刺激经济的重心放在了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并使得一场以技术引领的绿色产业革命在全球初露端倪,这一产业革命有利地推动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2 “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
从表层看来,发达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解决能源问题,但深层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各国对未来经济制高点的争夺,其中的关键点是关于“碳足迹”、“碳排放”、“碳交易”等涉及碳生产及交换的标准和规则的制定问题,这些规则和标准是决定未来贸易、金融及产业格局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可以说,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谁把握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先机,谁将掌控未来的经济制高点,“低碳”将深远地影响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多个层面。
2.1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1 已经实施的“碳认证”及正在讨论的“碳关税”,很可能成为未来世贸规则新准绳
对于商品的碳足迹及企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已有专业的机构能够给予认证,并且发达国家政府对这些认证机构给予了积极支持和推动,而这也为未来国际贸易中实施以碳排放为标准的贸易壁垒奠定了可操作的基础。
碳关税是指对碳排放密集型的产品进口时特别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世界范围内目前尚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只在欧洲的丹麦、瑞典等国以及加拿大的一些地区在本国范围内已经征收碳税[3]。
尽管国际贸易中碳关税目前还没有开始征收,但发达国家已经着手积极酝酿并意图推进。比如,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转变了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推动了美国清洁能源法案的通过。而欧盟作为低碳经济的发源地,近几年更是不断积极提升对进口商品的环保标准。而根据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的一项研究成果,欧美发达国家极可能在低碳经济、低碳法规、低碳技术、低碳市场、低碳消费等领域形成一个潜在的“共同体”,并在未来共同采取包括碳关税在内的多项措施[4]。
总之,从目前发达国家的行动来看,碳关税并不是遥不可及和危言耸听,“低碳”极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新的绿色壁垒。可以预想,鉴于我国的世界生产大国地位及尚不发达的技术水平现实,一旦征收碳关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然会处于劣势地位。
2.1.2 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向
伴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发展,也带来了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激增,并在未来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内容,低碳贸易和投资将不断扩大。实际上,目前发达经济体已经意识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的重要商业价值,并将其作为战略性的产业给予扶持。
比如,欧盟的清洁能源技术和科研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利用低碳制高点的优势,在气候变化谈判中一直扮演着比较积极的角色,但其举背后也不乏隐藏着借机向外输出“绿色技术”的意图。欧盟提出的“有条件的”减排承诺,目的是想让其他经济体,包括美国、日本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这些经济体是其技术输出的主要市场,这对欧盟意味着数千亿美元的贸易机会[5]。
就中国而言,客观上也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中国目前还未掌握核心技术。在国际气候大会谈判中,关于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焦点问题,但显然无偿或低成本的技术转移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大多数新技术掌握在私人公司手上,技术转移涉及知识产权等诸多问题,这更多地需要依靠国际贸易和投资来实现。
2.2 低碳经济对国际金融的影响
2.2.1 全球碳交易的项目市场已经逐渐形成,并呈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预计为每年7~13亿t,因此将形成一个年交易额高达140~650亿美元的碳交易市场。而有关专家则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这一巨大交易量形成的市场规模将非常之大。
2.2.2 碳交易背后的金融之争已初露端倪
伴随着碳交易量的剧增,这一交易产品采取何种货币方式进行计量和交易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说碳排放权具有了某种“准金融属性”特质,并可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的对一国的经济影响力世人皆知。
重要资源或资产采用何种货币交易会使得某个国家拥有对该资源的定价权,并助推该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目前,由于欧盟走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前列,欧元也成为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场主要的计价结算货币。与此同时,美元和日元也在积极争取主导地位。可见,经济发达体使用的货币均纷纷争当碳交易的主导货币,但人民币尚未成为碳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这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人民币尚未走向国际化的艰巨背景下,能否在碳交易市场上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前途未卜。
3 低碳经济对产业竞争的影响
3.1 低碳经济将引发由技术革命引领的巨大产业革命机会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而这将涉及诸多产业部门,尤其是碳排放密集的能源业、运输业、水泥和钢铁等重化工业企业,将成为低碳技术创新的重点行业。
在低碳经济所需的技术革命引领下,将为诸多行业带来巨大的产业革命机会,带来资源的重新配置及众多行业生产与消费的调整,并引导巨额资金投向相关领域。从机构及企业的预测来看:未来与低碳技术相关的部分行业将获得飞跃发展。比如,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全球风生水起,并获得了大量投资资本的青睐,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例证,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汽车业的主流。
3.2 低碳趋势将改变产业价值链分布,优势产业向掌握低碳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随着巨额资金的投入,新一轮产业竞争升级,也将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拥有低碳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优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更多的是拥有资源的企业在价值链中占据优势。
从目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研发上拥有诸多技术优势,并能在相关产业拥有掌控权。例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只能在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进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且低技术门槛使得大量企业在低层次上进行激烈竞争。显然,陷入低碳产业链条末端将受制于人。由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明显具有高技术的特点,因此需要的研发投入大,且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应用也需要较长时间,发展中国家需要未雨绸缪,早做规划。如果发达国家率先在低碳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我国将与其产业技术差距进一步加大,那么极有可能重复从国外进口核心技术和设备的老路,在今后低碳产业发展中仍处于产业链的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将是中国有效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另一方面,低碳核心技术也是制定国际、行业及企业低碳规则及标准的基础,目前国家之间及企业层面有关碳排放、碳交易的相关规则并没有形成共识,还存在很多变数。只有掌握低碳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地参与相关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中,否则只能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利于其自身的规则行事,失去话语权和主动权,并陷入一个长期的不利境地。
4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对策
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对内为其提供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技术创新,以及最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历史机遇;对外则是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争取和谐的国际环境,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压力和挑战的重大引擎。
中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的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纳入这一约束性指标,这也很好地表明我国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态度十分坚定。应对全球低碳趋势在中国将意味着一个艰难曲折的长期实践过程。我国应“内外有别”,“对外”应力争为国内获得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具体而言:积极利用各种形式的国际组织平台,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及相关低碳规则制定;注重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紧密配合;借鉴国际低碳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交流合作。
“对内”则坚定地进行低碳转型,其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公众是基础,需要形成政府、企业及公众间有效的联动机制。对于政府而言,首先在战略层面上应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目标、途径以及重点支持领域及分布区域。其次,在策略层面应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及政策体系,包括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宣传政策等有机配合。同时,在政府强有力的“有形之手”掌控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效应,利用市场机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然而,全体国民的整体低碳意识尚比较缺乏,长期以来我国把经济增长放在第一要务位置,发展低碳经济尚需要政府、企业及民众观念的革故鼎新。目前诸多各级地方政府存在一方面将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视为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积极作为“低碳经济”的试点省市,争取政策支持,这种矛盾现象恰恰说明各级地方政府尚没有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及内涵。对于广大的普通民众,也需要消费价值观的巨大变革,建立起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1] 刘思华.发展低碳经济与创新低碳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0(11):48-51.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3):4-13.
[3]尹希果,孙惠.碳关税征收对双边贸易的预期影响——基于中美两个碳经济大国的微观分析方法[J].国际经贸探索,2010(10): 4-9.
[4] 乐正,廖明中.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5):32-37.
[5]郭万达.低碳经济:未来40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8):5-9.
第三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在青岛拉开帷幕
2014年9月2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循博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孙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宣布循博会开幕。
孙霖指出,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已形成规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 000万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孙霖强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政策法规的宣传,典型模式、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展示和推广。循博会是一个集中展示循环经济各领域各具特色成果、促进国内外同行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循博会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以成果展示和交易合作为重点,突出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参展单位多、特色鲜明,已有500多家国内外展商参展,展示面积超过2万m2,包括省市、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污染物过程控制、能源过程管理、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设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循环经济产品。
此次循博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贸促会、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为期3天。
An analysis on"low carbon"effects on futur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ompetition
YANG Junru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
Develop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in the future.However,it brings about complicated global economic game playing.As a new rule in this new world,low carbon economy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commercial,financial,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The one who leads in low carbon economy will also has great advantag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Low carbon economy brings about both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China,so we should deal with it in both strategic and tactical levels.
low carbon;international economy;competition
F124.5;X37
A
1674-0912(2014)10-0009-04
2014-09-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城镇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引导措施研究”(13CGL06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低碳经济对国际竞争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之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13g073)
杨君茹(1976-),女,河北定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低碳消费、组织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