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环境、水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2014-02-01陈骞
陈 骞
(广元市环境保护局 四川广元 628017)
1 工程概况
水库正常蓄水位458m,总库容40.67×108m3,可灌溉农田292.14×104亩,电站装机容量4 MW×275MW,保证出力187 MW~163M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31.94×108kW·h~29.67×108kW·h。工程建成后,将是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具有年调节能力的大型水电电源,可有效地缓解川东北地区电网调峰容量不足的紧张局面;同时还可提高下游15 座梯级电站的保证出力188MW、增加多年平均发电量约4.5×108kW·h,可为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保障。通航能力为2×500t 级。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总长995.4m,坝顶高程465m,最大坝高115m。
工程等别为I 等,工程规模为大(1)型。枢纽布置为:河床中间布置8 个表孔、5 个底孔及消能建筑物,底孔(兼作排砂孔)布置在表孔左侧,河床左侧布置坝后式电站厂房,河床右侧布置垂直升船机,两岸布置非溢流坝段。
2 工程分析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境内,坝址上距广元市区160km,下距苍溪县城10.5km,是嘉陵江干流开放中的控制性梯级。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效益。工程为大(Ⅰ)型水利工程,其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升船机上闸首及灌溉渠首进水塔及渠首引水隧洞等主要建筑物为1 级,坝后式电站厂房为2 级,次要建筑物为3 级,临时建筑物为3 级。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建筑物组成包括灌溉引水建筑物、砼溢流坝段、电站厂房、底孔坝段、表孔坝段、通航建筑物、砼非溢流坝段和防渗工程等。枢纽总体布置为:河床中间布置泄洪消能建筑物,河床右侧布置垂直升船机,左侧布置坝后式厂房,两岸布置非溢流坝。
建设征地区涉及人口22696 人,至规划水平年(2013 年)搬迁安置人口30891 人,生产安置农村移民28506 人。水库淹没涉及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和利州区4 个区(县)的35 个乡(镇),151 个村、482 个村民小组;受淹集镇14 个。淹没总土地面积180787.64 亩。截止2013 年5 月10 日,累计完成农村移民生产安置28269 人,移民搬迁27228 人,完成14 个集镇迁建任务;复建等级公路共115.06km,110kV 输电线路1km,35kV 输电线路8.76km,10kV 输电线路175.37km;迁建通信线路318.18 杆km,有线电视线路230.65 杆km,广播线路272.56 杆km;库底清理总面积74.8km2。
3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3.1 施工环境影响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生产废水,如未采取处理措施而直接排放,将造成嘉陵江下游污染。
施工期产生的粉尘、漂尘、烟尘及有害气体,使施工区空气环境质量下降,其主要污染物是粉尘。
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对其周边住户生活的影响,交通道路噪声对沿线居民住宅区的影响显著,噪声最大值达到94.0 dB(A)。
3.2 环境保护措施
3.2.1 水环境保护措施
生产废水:
(1)砂石料加工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生产废水→浓缩池→沉淀池→清水池→回收。浓缩池底部渣浆→提升泵房→旋流器(石粉回收车间)→沉淀池→清水池→回收;旋流器底部沉砂→DERRICK 筛分机脱水→输送机→弃渣场。
(2)混凝土加工系统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生产废水→调节池→中和池→滤池→排放。滤池污泥→自然干化场→运送→弃渣场。
(3)含油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生产废水→沉淀池→成套油水分离器→排放。
生活废水:生活污水→格栅→调节池→SBR 反应池→出水。SBR 反应池产生的污泥→浓缩池→脱水→泥饼外运。(SBR 是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3.2.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采取袋式除尘、洒水降尘等措施减少因混凝土拌和、砂石料加工、爆破开挖、交通运输中所产生的空气污染。
3.2.3 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施工,利用施工区形成的屏障合理布局,在右岸未移民搬迁的住户处,种植树木等措施形成隔声屏障,减少噪声危害。
3.2.4 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大坝周边移民、施工营地、施工道路、土石料场、建设物占地等水土流失特点,修建了护坡、挡土墙和排水工程;种植树木花草、恢复植被等措施进行水土保持。
4 水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4.1 工程敏感受体分布
主要包括胭脂鱼、长薄鳅等国家或省级保护种类以及岩原鲤、短体副鳅、宽体沙鳅、花斑副沙鳅、中华裂腹鱼、黄石爬鮡等长江上游或嘉陵江水域特有种类。胭脂鱼、长薄鳅主要分布于鸳溪- 红岩江段,中华裂腹鱼、黄石爬鮡等主要活动于白龙江水域。(can)和黑尾(can)等其他几种鱼类的个体普遍较小,适应能力较强,在各监测水域均有分布。
4.1.2 影响水生态环境因子
水温、溶解氧、pH 值、透明度、水深、流速、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等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这些因子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摄食、繁殖等生命活动。
4.2 浮游植物种类
水生藻类植物6 门、20 科、25 属、51 种)。其中,蓝藻门4 种;硅藻门22 种;绿藻门11 种;黄藻门7 种。裸藻门4 种;隐藻门3 种。
4.2.1 浮游藻类变化原因
浮游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变动的原因是嘉陵江水域主要藻类——硅藻的季节性分布特别明显,硅藻喜在水温偏低的春季(平水期)和枯水期(11 月)进行大量繁殖和生长,而丰水期8 月的水温较高且水体流量大、流速加快,大多嫌流水生境的硅藻种类急剧减少,从而导致丰水期比平水期浮游藻类种群数量及生物量的总体水平下降。各类涉水工程的施工对浮游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也有一定影响。
4.3 浮游动物种类
浮游动物35 种,由3 门、4 纲、7 目、11 科、21 属组成。其中原生动物有2 纲、3 目、5 科、9 属、14 种,占40%;担轮动物门有1纲、2 目、4 科、8 属、14 种,占40%。节肢动物门有2 纲、2 目、2科、4 属、7 种,占20%。浮游动物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种类组成。
4.3.1 浮游动物变化原因
水温升高、水体营养物质增多及水体空间增加,致使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大幅度上升,且利于原生动物、担轮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各种类的生存。
4.4 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
底栖动物14 种,其中节肢动物门昆虫种类相对较多。
4.4.1 底栖无脊椎动物变化原因
水温升高、水体空间增大及有机营养物质的沉积,较适合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摄食、生长等生命活动逐渐旺盛,期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5-8 月维持较高水平。
4.5 保护措施
工程单位合理安排施工,加强施工区生产、生活管理,最大限度保护鱼类及水生生物资源;长期进行观测、监测,建立动态评估;工程拟建人工繁殖放流站,以恢复、补充、扩大珍惜特有鱼类的种群数量。
5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5.1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
随着水库沿岸城镇和集中居民点的迁建,其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将有所增加。移民安置将扰动和破坏土地,产生弃渣。
水库淹没使其重点淹没乡镇、村、组造成人多地少的矛盾,移民安置使土地结构发生变化,耕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有所下降。
移民安置实施为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对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将产生积极作用,广元老区新农村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集镇建设上档次、基础建设强根基、真情帮扶助发展、移民安置建新村。
5.2 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
5.2.1 水环境保护措施
广元市苍溪县、剑阁县、昭化区和利州区积极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生活污水,采用家家修建沼气池进行处理。
5.2.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移民安置规划中,因地制宜,优化耕作模式,合理开发利用,防止植被破坏,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生物能源,农村积极发展沼气,防止移民对植被的乱伐,造成植被的破坏。积极做好生态保护知识的宣传,加强监管。
6 结语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是《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一九九零年修订)》和《嘉陵江干流广元至苍溪河段规划报告》中建设项目,也是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国发〔1999〕12 号)确定的完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近期建设的防洪工程之一。具有重大的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发电、航运等效益外,还具有拦沙减淤、梯级补偿、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利用效益,在防洪、灌溉及城乡供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工程社会效益显著,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建设亭子口水利枢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按照环评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实施了环境保护措施,开展了施工期环境监测和水生态监测工作,实时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