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案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2014-01-31贾永林

教育观察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图形案例

贾永林

(昆山市中学,江苏昆山,215300)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实施教学是一种常见、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是大部分教师喜欢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所具备的优点是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取材方便、运用灵活。教学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学习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VB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模块,运用案例开展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师喜欢采用、成效明显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较符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中,经常尝试创设教学新案例,改造现有案例和穿插运用案例等方法来开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提升,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可见,案例的合理运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充分挖掘案例在教学中的价值是一个值得每个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所谓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和激励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案例情景中,学生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深刻体验中探究、获取知识。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开发新案例

信息技术较其他学科而言,发展速度飞快,这就导致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往往和现实应用相脱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依然采用教材上的案例开展教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基于这点,笔者认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现实,开发一些学生能够接受和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案例来开展教学,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信息获取”的“2.3文件的下载”一节中,“多途径下载文件”内容采用的教学案例是演示介绍各类传统的下载网站、运用网际快车(FlashGet)实现批量下载功能和介绍几款不同类型的下载工具,案例较为简单陈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讲到上述几个案例时,学生总是反馈出相似的几个问题:一是普遍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这些下载网站和网际快车这个软件,操作起来不熟练;二是对下载的方式有更多的体验;三是了解掌握很多的其他下载方式。笔者思考后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即教材的案例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之间的脱节。教材中介绍的下载网站、下载工具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学生几乎没有听过和用过,而学生在平时的信息下载实践中,采用的都是目前流行的一些技术和手段,这就导致矛盾的出现。了解了问题的本质,笔者就开始尝试开发适合现阶段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案例。在“多途径下载文件”内容的教学案例设计中,不再介绍传统的下载网站,改成采用百度关键词查询方式查找要下载的文件地址,采用主流的下载工具迅雷作为批量下载的演示软件,介绍BT、电驴等时下流行的下载方式。在互动环节中,不再拘于指定的工具和方式来完成动手操作,由学生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熟悉的方法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动手任务。

新的教学案例运用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了共同语言,相互讨论、共同研究,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效率随之得到提高。

二、改造扩展现有案例

教材上的部分教学案例,通过适当的改造和扩展再应用到教学中,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江苏省普通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第二章“程序设计ABC”的“循环结构”一节内容中,对于利用双重循环实现图形打印的案例,教材中仅仅把程序代码和运行效果图展示出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对此案例的理解有很大难度,对在应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中出现的同类型图形打印题时感到无从下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对教材上的案例做了适当改造和扩展,归纳出此类图形打印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图1

上述程序和图1即是教材提供的案例,笔者将案例进行扩展,变为如图2所示三种同类型图形的打印问题。

将上述程序改造成通用代码:

表1

图2的同类型图形打印问题最终就变成了上述通用程序中N、C、D几个量的数值问题。图2中的三种图形对应的N、C、D的值如表1所示。

改造扩展后的案例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具备了一般化特征,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只要将改造后的程序中几个量的值作一改变,即可解决各种类似图形打印问题。在将上述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应试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不再惧怕此类问题,学习信心也有了起色。

三、穿插运用案例

案例教学是借具体案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策略。同一个案例或问题,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里得到运用,既能满足不同的教学目标,又能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穿插运用同一案例来实现不同内容的讲授,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出比较和反思,更好地巩固前后所学的各种知识。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中,递归法一直是学生们最头疼最难掌握理解的一种算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教学案例先运用到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中,以求学生能扎实掌握该教学案例,最后再运用到递归法的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化解递归法的学习难度。以编程计算S=1+2+3+…+100的值为例,笔者分别应用在For—Next循环语句和递归法的教学过程中。显而易见,For—Next实现求和的方式相比递归法要简单明了,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在掌握循环结构求和的算法过程后,再逐步深入,去学习研究递归法的求解过程,会容易轻松很多。

这是笔者在开发教学新案例、改造扩展现有教学案例和穿插运用教学案例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实际教学中对案例的应用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其他方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有其独有的实用价值,案例教学具有真实可信、客观生动、形式多样和触类旁通的优点,有效挖掘、发现案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价值,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1] 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叶佳.中文 Visual Basic 6.0编程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图形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分图形
找图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图形变变变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图形配对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