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SWOT分析上杭县萝卜产业
2014-01-31汤文辉曾纪华范水生
汤文辉 曾纪华 范水生
1.上杭县临江镇人民政府,福建 龙岩 364200
2.上杭县农业局,福建 龙岩 364200
3.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1 概述
上杭县具有适宜萝卜生长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上杭萝卜干作为闽西八大干之一在福建早已有名,其色泽金黄、皮嫩质脆、甘甜醇香可口的独特风味成为蔬菜加工的上品,并以其开胃消食、清凉解毒的功效备受人们的喜爱。
2 上杭县萝卜产业概述
2.1 上杭县萝卜产业的历史沿革
《上杭县志》及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明初上杭萝卜就颇负盛名,迄令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上杭县萝卜主要产地为临城、湖洋、庐丰等乡镇,年均种植面积约1.9万亩,随着萝卜产量的稳步提高,上杭萝卜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上杭萝卜干产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早在明朝初期就被誉为“闽西八大干”之一。上杭县在上世纪50年代创办了萝卜干加工厂,为了发挥传统产品的资源优势,1996年上杭县委、县政府将萝卜产业列为“九五”期间振兴上杭经济的七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发展了紫金矿业集团酒业公司萝卜干厂、汀江蔬菜加工厂、蛟洋丰农食品厂等个私或股份企业,生产与销售形势在1997年上半年达到高潮,之后出现了加工厂无法收购与生产基地已订产销合同的鲜萝卜、生产基地初加工产品被深加工厂拒收、新开发的腌萝卜由于灭菌技术无法过关导致已进入销售渠道的产品出现“胀袋”纷纷退货等现象,在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下,1997年下半年以后上杭萝卜产业走向低谷[1]。
2.2 上杭县萝卜产业的发展现状
上杭县已发展种植萝卜2.1万亩,其中示范种植基地4000亩,主要分布在临城镇、湖洋镇、庐丰乡等地。目前上杭县萝卜生产企业主要是福建丰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杭县紫金食品厂,其他本地生产的萝卜干多为小作坊生产。上杭县萝卜企业主要以生产加工萝卜干为主,萝卜干在工厂规模化生产过程中色、香、味等会发生变化,与传统工艺加工生产萝卜干风味不同,在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后,仍未在加工品种上和制作工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上杭萝卜生产企业还要面对外县市同行的激烈竞争,外地企业生产加工的萝卜产品正逐渐打开上杭市场,并抢占上杭萝卜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上杭萝卜生产企业减少萝卜产品生产规模,把生产重心转向其他利润丰厚的产品,导致上杭本地萝卜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减少。
3 上杭县萝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生态条件好
气候条件好:上杭城区年平均气温20.0℃,年降雨量1646毫米,年日照时数1801小时,无霜期277天;土地资源丰富:上杭县境内丘陵山地占79.9%,耕地占8.9%,水面及其他占11.2%,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格局;水资源丰富:上杭县辖区内水系密布,各溪流呈树枝状分布,绝大部分属汀江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26条。
3.1.2 农业基础好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上杭农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2012年国家农业部认定上杭县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杭县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的要求,实施建设茶叶、蔬菜两个产业体系,同时,上杭县也是我国2012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
3.1.3 上杭县萝卜产量不断提高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步伐的加快,上杭县萝卜种植农户学会采用了新品种、地膜覆盖、遮阳网及防虫网、根外追肥等多项新技术,并逐渐掌握了根据气温的变化、降水的多少、土壤养分含量的多少来实施栽培措施的技术,如适当推迟播期、与其他农作物间作、套作等,通过科学栽培使上杭县萝卜产量稳步提高,产量由2005年的1370公斤/亩提高至1505公斤/亩[2]。
3.2 劣势
3.2.1 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上杭萝卜干主要有两类:一是原味、原条包装,需烹饪后食用。此类产品能较好地保持传统的风味,但由于宣传等因素,现有消费市场占有率非常有限;二是即食型小包装产品,也是现在上杭萝卜干的主打产品,与目前市场销售的浙江萧山萝卜、四川省川南酿造有限公司、漳州市漳浦县惠扬食品加工厂的萝卜制品相比较,其色泽、脆度和口感上基本没什么区别,但是上杭萝卜干价格比较高,因此市场竞争力不足。
3.2.2 市场开拓不力,产品营销不畅
上杭县萝卜生产企业由于本身规模小,业务所涉及的区域有限,加上缺乏开发新市场的流动资金、开拓外地市场的营销队伍,无法建立起可靠、完整、高效的营销网络,导致上杭萝卜干产品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不畅。
3.3 机遇
3.3.1 农业政策的推动
为推进上杭县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上杭县在发展生产、鼓励农产品销售、品牌培育和产品宣传等方面都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并积极兑现奖励资金。
3.3.2 良好的出口大环境
国际蔬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给我国蔬菜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机,然而我国出口量不足总产量的2%[3],由此可见我国发展出口蔬菜的形势一片大好。我国是萝卜净出口大国,我国萝卜出口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萝卜出口量由1992年的1.6万吨增加至2009年的43.6万吨,出口产值由1992年的484万美元增长至2009年的16878万美元,这期间出口额增加了接近34倍,然而我萝卜净出口量占产量比重才2.7%,由此可见萝卜国际市场潜力巨大[4]。
3.3.3 巨大的加工增值空间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农产品的产值之比是3:1,而中国只有0.6:1。在美国,加工菜与鲜菜的比例已从上世纪60年代的0.6:1上升至如今的1.5:1,而我国蔬菜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4 威胁
3.4.1 农业生产要素的转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业用地非农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造成农村优质劳动力大量流失,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但缺少劳动力还缺少技术和资金,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回报率比第一产业更高,导致金融资本更多的流向收益高的第二、第三产业,造成农业发展所需的金融资本非常匮乏,上杭县萝卜产业化发展同样面临着农业生产要素流向其它产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5]。
3.4.2 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居民群众的食品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发生巨大转变,由原来单一的满足温饱和口味型的消费观念,向追求食品消费的安全性、便利性、休闲性、口感性、功能性和环保性等多维度和健康型理念转变[6]。
3.4.3 消费者品牌意识的提高
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是时代的潮流更是发展的需要,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时期进入到追求品质生活的时代。在这大背景下,消费者对社会产品的需求不再是量的满足,对社会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地追求品牌产品[7]。
4 上杭县萝卜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基地建设对策
上杭县农业推广部门根据农民素质水平和产区环境质量规划建设绿色萝卜生产基地,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环境评估监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建立健全上杭绿色萝卜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积极扩大上杭绿色萝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和引导农民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上杭县萝卜生产抵抗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
4.2 龙头企业引领对策
上杭县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培育、发展、壮大一批辐射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资金、税收、信贷、用地、流通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企业生产规范、标准、优质、安全的产品,并鼓励国有、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导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农户和中介组织三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各方面的利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经济的作用。
4.3 市场营销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这种形势下,上杭县采取市场营销对策就要全面调动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的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来促进绿色技术开发利用,推广环境保护型、绿色能源型、资源节约型、立体复合型、物质循环型等技术,充分利用生态工程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信息技术发展配套绿色农业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宣传上杭萝卜产业特色,全面打造上杭萝卜绿色品牌。
4.4 品牌创建对策
上杭县要发展萝卜产业,打造萝卜产业品牌形象,需要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1)制定上杭县萝卜品牌生产的质量标准,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品牌质量;(2)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通过申报地理标志,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优势,从而促进上杭萝卜产业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3)实行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建。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品牌,把上杭萝卜品牌与生俱来的历史优势与企业品牌有效结合起来,扩大品牌影响力。
[1]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杭年鉴(1997)[M].福建:上杭年鉴,33-34.
[2]李国勤,罗茂华,李焕昌.上杭县统计年鉴(2012)[M].福建:龙岩市海得宝印刷有限公司,2012.9
[3]郝宝文.潍县青萝卜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初探[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4]胡向东,李娜,何忠伟.中国萝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农业展望.2012.10:35-40.
[5]杨海波.怀化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6]王先蒙.安乡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7]牛欣会.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