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水环境监测弊端和对策

2014-01-31罗永洪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4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流域

罗永洪

(重庆市黔江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重庆黔江 409099)

我国水环境保护的标准自从创立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比较完善的水环境保护体系。这套体系主要是由水环境监测方法、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以及污水排放标准等组成。我国的水环境检测对于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起到的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改善和提高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我们有必要分析其不足以求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1 水环境监测问题

1.1 不满足环境预警相关要求

为了达到对水质的全自动检测,我国主要是通过水环境监督预警系统以及高科的帮助下来实现这一目标。这种科学预警是凭借环境的利用空间和承载能力,就是水文和气象特征下影响的变化监测。要想达到这种目标就需要保障高效率的运行模式。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检测其实相对国外来说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各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同时相关责任部门推诿各自的职责,这就造成检测所得的信息不是特别的准确。因此,对待水环境检测,一定要选特定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污染状况,这样有利于为预警带来有价值的数据。

1.2 无法适应监测分析形式以及水环境情况

目前,水资源,这也是它的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并没有逐项废水监测的要求,也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监测和分析的最低要求的监测过程中。现在,在它推出近百项目污染物控制排污和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但是,不支持目前的分析方法。我国的应急检测很难达到对污染事故的及时判断和准确分析,主要是由于我国在重点控制八项水污染中,不仅速度慢,而且分析方法和模式也比较的单一。

1.3 不统一的监测体系管理

由于多个部门,从而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再加上特定区域范围内过分强调对水资源的管理,缺乏考虑整个流域的利益,没有充分的理解流域管理的概念。假如能够保障水资源的监管系统能够长期发展,并且实现区域控制和流域控制的整合,分河段、流域以及不同水利工程在经济中的影响程度的大小,来统一管理的任务和权限,从而使权利、利益、义务达到协调和统一。

1.4 较少的水环境评价和监测指标

水污染的排放标准和水环境的质量标准时水环境监测工作的两大依据,它的标准限值和监测项目为水资源监测体系提供了导向和依据。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有四项,分别是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以及基本项目。事实上,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项目在全国渠道、水库、运河、湖泊等地表水域中都非常适用;以饮用水水源补充项目以及特定项目作为项目补充指标,并用相应水资源的监测指标来评价水质很显然是不够充分的。

2 水环境监测问题解决对策

过去几年在我国相关部门努力工作下,我国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种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是很明显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解决水资源环境在监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这种方法同样能够提高水资源的质量。

2.1 加大水环境预测研究的力度

目前,由于没有系统化的水资源预测和分析系统,水环境监测能够采用的方法就是水质监测和水污染控制。自从水环境开始监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当然其中的大部分数据都没有利用。分析水环境监测的数据以及实验的结果,来预测水环境,这种分析涵盖了不同流域和不同季节的变化给水资源带来影响的相关因素。水资源监测主要就是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服务,这种服务主要是通过对水利和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来达到的。

2.2 实验室工作的推进

现阶段,为了达到全国自行监测的目标。流域结构需要建立新的实验室,或者流域结构与相关监测机构建立一个共同的实验室,这样有利于扩大监测的范围。现阶段要建立一种分级的监测体系,这种分级的划分要依据法规和责任。从而有利于加强各水域分区的监测任务。更有利于推动功能区的团结合作,实现各部分之间的优势互补。使资源和技术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重点监测重点区域水污染的源头,从而保障水环境检测体系的贯彻和实施。

2.3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深化

水资源监测的目标就是监测水的质量,水资源的管理的落实主要是依据准确而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水资源监测的重点是加强质量上的管理,,监测组织质控系统的完善是基础,监测体系基本的单元是质量控制体系要素,体系得以存在的前提和依据便是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文件化,依据它可以规范实验室中分析的工作,同时评判人员的行为是否达标。职能人员的责任和分工不明确是影响环境监测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要明确他们的职能和责任,确保每人都能落实各自的责任。同时各个相关部门也要通力合作,从而使得监测数据拥有公信力和科学性,为水资源的预警、评价、监督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 结语

我国还有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还没有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而那些建立的城市也是系统不完善,存在很大的漏洞。如果水资源问题解决不好,将会给我国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我国亟待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

[1]张震南.试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13,(22):137.

[2]何大伟,陈静生.我国水环境管理的现状与展望[J].1998.[3]任光照,水利部.中国水资源状况及综合管理[J].2002.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