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川县梯田建设管理机制与发展方向

2014-01-31史鹏程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1期
关键词:泾川县梯田农业

史鹏程

(泾川县水土保持工作局,甘肃 泾川 744300)

泾川县辖15个乡(镇)215个行政村,总人口3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78万人、农村劳动力20.73万个,土地总面积1 409.3 km2,其中耕地45 036.4 hm2。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水利部泾川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试点县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泾川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甘肃省第一轮全省500万亩(15亩=1 hm2,下同)梯田建设工程等,泾川县梯田建设工作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共兴修梯条田29 883.3 hm2,实现人均0.09 hm2,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 建设管理机制

(1)规划先行,综合治理开发。泾川县在梯田建设中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要求,打破乡(镇)、村、组界线,按山势、地形集中连片统一规划,整片、整山系、整流域治理,合理布设地块,集中区域,突出重点,规模建设,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确保工程上规模、上水平;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统一设计规划,对交通便利、距村庄较近、管理方便的坡耕地按照高标准梯田进行规划,尽可能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展高产稳产农田;把废旧村庄、生产道路、打碾场地、胡同沟壕等废弃地纳入梯田规划范围,做到工程建设与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相配套;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梯田建设和宜修坡耕地现状以及作物倒茬、机械调配、修建难易等因素,逐村组、地块摸底,确定工程地点,勾画工程范围,做实做细规划,切实提高规划水平。

(2)综合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在梯田建设中,泾川县坚持将梯田建设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加大对新修梯田培肥、丰产栽培、地埂综合开发利用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采取深翻施肥、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措施,不断提高梯田建设的综合效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发展地方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了“梯田+果园”、“梯田+全膜玉米”、“梯田+经济作物”等多种产业开发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初步走出了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使梯田建设在服务农村特色产业开发、壮大地方经济实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甘肃省第一轮全省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泾川县集中发展梯田配套产业6 729.3 hm2,占新修梯田的72.1%。

(3)加强监管,规范运行程序。泾川县在梯田建设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工程建设一处、见效一处,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成效;根据省、市梯田建设工作相关要求,认真落实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等;严格实行资金管理报账制,对项目资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严格报账程序,同时加强审计工作力度,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运行;依据全县梯田建设管理办法、梯田验收办法等,对梯田建设项目施工日志、财务资料及监理、验收、施工合同等及时进行整理归档。

2 发展方向

(1)加快梯田建设步伐。梯田建设既是国土整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梯田建设仍然是泾川县增强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力争到2020年,整县实现梯田化,实现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2)注重产业配套开发。依托梯田这一平台,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加大“梯田+经济林”、“梯田+草畜”、“梯田+中药材”等多种产业模式发展力度,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3)加强项目整合力度。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梯田建设质量的保障,因此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梯田建设的方法,充分发挥农业项目整合的优势,采取“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办法,以梯田建设为平台,逐步整合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涉农资金,拓宽梯田建设资金来源,解决梯田建设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

(4)充分利用惠民政策。梯田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制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政策优势,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技术服务等措施,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努力破解梯田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切实做到建设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把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农民致富这三者的目标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泾川县梯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甘肃梯田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农村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泾川县为例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