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农区的“粮食革命”

2014-01-31王赟

中国报道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区周口红薯

王赟

传统农区的“粮食革命”

王赟

周口农业正在从低效益变为高附加值、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脱胎换骨,逐渐摆脱外人传统印象中的“廉价”和“土气”,摇身变为“高富帅”。

中原熟,天下足。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作为“农区中的农区”的河南省周口市,更是始终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周口的老百姓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在当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如何从‘粮食安全’到‘粮食革命’,把农业产业做优做强,则是摆在周口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周口市委书记徐光对本刊记者说。正是农业产业集群化建设,为周口农业的壮大注入了强心剂,“周口农业正在从低效益变为高附加值、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脱胎换骨,逐渐摆脱外人传统印象中的‘廉价’和‘土气’,摇身变为‘高富帅’!”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饼干、方便面、速冻食品;从玉米到饲料,再到畜牧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制品,粮食在不断“旅行”中升值十几倍、几十倍,这正是传统农区借鉴工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产业化集群的基本思路。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周口各地围绕优势资源打造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已初见端倪。扶沟的果蔬产业、商水的饲料产业、沈丘的食品加工产业、项城的调味品产业、川汇区的油脂业等,正在显示着蓬勃生机。这场由“粮食革命”引发的产业转型,不但带动了粮食和其他农业资源的转化增值,还通过原料供给、生产、销售、物流等系统的建立,使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增收,大大提高了城镇吸引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周口市农业产业化集群新上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达130.49亿元。其中,集群新建种植基地370万亩、养殖基地6400万头(只),有15个省级以上名牌参与,参与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两千多家;辐射带动农户35万,集群总销售收入299.45亿元。

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有着迥然不同的特质: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各类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就是以上的集中展现,也是周口市由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必须依靠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价值。“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的阶段。”周口市委书记徐光认为,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新阶段的需要,作为传统农区的周口需要另辟蹊径,蹚出一条新路子。

记者在沈丘县金丝猴集团采访了解到,他们在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特色之路。沈丘县金丝猴集团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3家,把奶糖、豆腐干、巧克力等休闲小食品做出了大名堂,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比上一年翻一番,安排就业人数2.1万人,带动农户7万户。至今已实施新(扩)建技改项目3个,年新增固定资产投入20亿元以上。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年可新增产值50亿元,基地规模面积17万亩,奶牛养殖1.5万头,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76%,吸纳农民工就业1.2万人,带动农户6.5万户。金丝猴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60人,创建了以豆腐干、木糖醇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绿色食品研发中心。加强了对奶糖、豆腐干以及巧克力等不同课题的研究,并研发出奶糖、豆腐干储藏技术等十多项科技成果。

随着集群产业链不断完善,金丝猴集团休闲食品业产业集群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使产业链快速延伸,初步形成了基地种植—养殖—深加工—饲料—肥料—沼气—种植循环产业发展的格局。记者在这家企业采访获悉,他们采用种植—养殖—牛粪—沼渣—菌基料(肥料)—沼气—种植等循环技术,实现废弃就地转化增值,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发展推广优质小麦、优质大豆、超甜玉米、高淀粉红薯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带动了六万多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产增收,还有效地带动食品加工、养殖、种植、物流、包装以及当地建筑、商饮服务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集约经营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以往在人们眼中最不起眼的红薯,现在在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那里做成了“高大上”。以其为龙头的薯业集群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由小产品做成了大品牌,土产品做出了洋产业。如今,天豫牌系列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出口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规模、产品质量、出口创汇和综合效益均可称为全国同行业中的“老大”。2013年度,天豫薯业实现销售收入44382万元,完成税利6800万元。天豫薯业拥有三家子公司,建有郑州天豫营销中心、天豫红薯专业合作社、周口市红薯深加工研发中心、国家甘薯研究所种苗繁育基地等附属机构;发展自营标准化绿色红薯基地3万亩,订单优质脱毒红薯基地12万亩。在红薯深加工方面,年加工鲜薯能力达35万吨,淀粉生产能力5万吨,粉条产能3万吨,粉丝产能1万吨。采取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科技五位一体的种植模式。基地农户由开始的1.2万户,拓展到周边县、市达2.5万户,红薯亩平均单产由4000多斤提高到6000—8000斤,最高产量达到1万多斤,红薯的优质品率达到95%以上。据了解,由于天豫薯业按保护价每市斤0.48元收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红薯的积极性,亩收益达2000多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发展,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徐光对本刊记者说,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农业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集群式发展有农业资源优势、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支撑、有基地建设,还有与之相配套的质检、研发中心、信息服务等服务机构。通过集约化的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催生一个当量巨大的应用集群,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数十倍、数百倍的放大。

责编:王哲

猜你喜欢

农区周口红薯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蒸红薯,学一招
坚强的红薯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二次多阶段不确定系统的Bang-Bang最优控制
西藏农区奶牛乳房炎的抽查报告
巴彦淖尔市农区饲养巴美肉羊技术
周口地下水动态变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