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效益分析
2014-01-30李丽华
李 彬, 李丽华, 王 盼
(湖北省地质局 第八地质大队,湖北 襄阳 441002)
0 引言
地质灾害是个全球性问题,每年全球发生的地质灾害多不胜数,也是最令各国头疼的问题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12年中国发生地质灾害多达14 322起,其中特大型72起,大型71起,中型377起,小型13 802起,造成375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2.8亿元;2013年上半年,全国发生地质灾害4 049起,共造成250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其中6起特大型地质灾害,以降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为主,造成132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工程措施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或者减小地质灾害对其影响范围内的危害程度,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如何设定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更合理的实现减灾效益,都是摆在地质科技人员面前具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课题[1]。
1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目前,对地质灾害所包含的灾种范围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地质灾害提出了不同分类方案,而这里研究的是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因为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不同,所以针对不同的灾害体要提出不同的施工设计,这就要求要对灾害体有清晰的认识,总结以往的经验,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制定合理防治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地质灾害治理的工程效益[2]。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总结,目前国内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特别是针对滑坡治理,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中国的减灾防灾工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述
2.1 秭归莲花沱Ⅰ号滑坡
莲花沱Ⅰ号滑坡平面呈北东向纵长型展布,总体表现为两条北东—近南北向山体相间的低洼折线状缓坡地形,宏观地形呈两脊相夹的“筲萁”状。滑体纵长1 300~1 500 m,宽230~460 m,面积56×104m2,滑体厚19.00~52.80 m,最大厚度73.27 m,均厚25 m左右,总体积约1 400×104m3,滑坡主滑方向为NE50°。滑坡后缘高程540 m,上部牵引变形区高程达570 m。滑坡前缘高程在139 m库水位以下。为一危害性大的特大型滑坡[3]。
由于三峡水库提前蓄水,库水位抬升后将更不利于滑坡的整体稳定。莲花沱Ⅰ号滑坡一旦产生大规模变形破坏将危及滑坡区及临近区段153户、648人、1所小学、2 300 m村级公路、27.6 hm2农田与大量果园,直接经济损失约6 946.5万元,潜在危害巨大。
根据设计要求,该滑坡治理方案主要为抗滑桩+监测工程。2007年1月该项目竣工完成,并最终依次通过了县市、省厅、国家验收,验收结果优良。
秭归莲花沱Ⅰ号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保障了滑坡体上的公路安全通畅,保护了滑坡前缘长江河道的安全,保障了区内150多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当地大量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竹山布袋营滑坡
布袋营滑坡属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重点关注的灾害点之一。该滑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文峰乡滚子岭村堵河右岸,为一危害性大的特大型滑坡,其南北向纵长840 m,东西横向平均宽430 m,平均厚40 m,总面积约41.16×104m2,体积约为1 646.40×104m3[4]。
若滑坡发生整体滑移,则滑体物质将堆积于顺河长350 m的地段内,形成河道的堵塞,堆积高度将达到70 m,堆积顶面高程达到300 m,形成的堰塞湖水将淹没堵坝上游10 km的竹山县城及沿岸300 m高程以下的居民,严重威胁7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黄龙滩水库正常运营,威胁鑫旺煤矿巷道,阻断竹山—大坪的乡级公路。
根据设计要求,该滑坡治理方案为抗滑桩+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坡+排水沟+监测工程,2009年10月该项目竣工完成,并最终通过了省厅级的验收。
竹山布袋营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保护了竹山—大坪道路的安全,保障了堵河河道的通畅,间接保障了上游的竹山县城及下游沿岸7万多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房县白米凹滑坡
白米凹滑坡是一个年代久远的特大型老滑坡。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明显的变形。该滑坡位于房县万峪河乡白米凹村,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长舌形,纵长1 730~1 940 m,宽360~580 m,平均厚14 m,总面积84×104m2,体积约为1 176×104m3,主滑方向329°,为特大型土质滑坡[5]。
白米凹滑坡前缘下游即为万峪河乡集镇。滑坡距集镇不足200 m,集镇有常住居民1 874人,以及万峪河乡政府、中学、小学、卫生院、财政所、信用社等企事业机关。滑坡体在暴雨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发生失稳,形成堰塞湖及泥石流,直接威胁万峪河乡镇1 874人生命财产安全,危及城镇交通、电力、通讯,经济损失达7 560余万元,社会影响巨大。白米凹村在滑坡体上分布有68户居民226人,农田35 hm2,滑坡一旦发生破坏失稳,将威胁滑坡体上68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农田的正常使用,经济损失达1 475余万元。同时还将带来一系列环境保护、移民迁建及其它一系列问题,社会影响巨大。
该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的经济能力,在治理工程总体布局下分期实施,分期工程措施应相互配合,能满足滑坡综合治理的规划布局。
根据设计要求,该滑坡治理方案为抗滑桩工程+护坡工程+地表排水工程+监测工程,2013年12月该项目竣工完成,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白米凹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保护了滑坡体上68户居民226人及万峪河集镇常住居民1 87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万峪河乡政府、中学、小学、卫生院、财政所、信用社等企事业机关的安全。间接保障了万峪河上游的及下游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综合效益
以往的地灾防治工作注重的主要是治理效果,但地质灾害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影响着社会环境以及城市(镇)规划和建设,因此我们的防治工作在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更应考虑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城镇规划、土地利用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因此,现在及将来的地灾防治工程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促,更要结合国家的宏观战略以及当地城市(镇)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以此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综合效益的指导思想。
4 结语
地灾防治工作的开展不仅仅取决于治理方案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支持程度。以后地灾防治工作更应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城市(镇)规划建设,加强地灾防治工作的科学研究,争取用最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梁,张业成,罗元华.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任幼荣.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综合效益[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3(2):70-74.
[3]程兴旺,等.秭归莲花沱Ⅰ号滑坡竣工总结报告[R].宜昌:湖北地建正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07.
[4]赵仕,等.竹山布袋营滑坡竣工总结报告[R].竹山县:竹山县国土资源局,2009.
[5]魏正运,等.房县白米凹滑坡竣工总结报告[R].房县:房县国土资源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