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煤炭市场分析与下半年展望
2014-01-30
上半年煤炭市场分析与下半年展望
一、2014年上半年煤炭市场分析
上半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能源、原材料需求继续减弱,煤炭需求整体疲软。这种背景下,国内煤炭生产和煤炭进口双双告别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尽管如此,国内各环节煤炭库存仍然处于高位,整体煤价再度走低。
煤炭需求整体疲软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原材料,其需求形势与整个宏观经济表现息息相关。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导致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需求整体疲软。
分行业来看,发电行业用煤增长乏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发电量合计214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较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尽管发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但由于水电出力较多,增长较快,1-5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4.2%。受发电煤耗下降等因素影响,发电耗煤量增幅远不及火电发电量增幅。截至6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今年累计耗煤56715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下降0.23%。
钢铁行业用煤需求同比略有下降。由于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落,房屋施工面积增速大幅下滑,钢材需求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受此影响,生铁、粗钢产量仅是略有增长,焦炭产量甚至出现小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生铁和粗钢产量分别同比增长0.2%和2.7%,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9和5.3个百分点;焦炭产量同比下降1.6%,而去年同期焦炭产量同比增长8.0%。钢铁行业用煤主要是炼焦用煤、烧结用煤和高炉喷吹煤。焦炭产量下降意味着焦煤需求有所减少,生铁产量仅增长0.2%则意味着烧结用煤和高炉喷吹用煤很难出现明显增长。因此,上半年钢铁行业用煤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建材行业用煤需求略有增加。建材行业中耗煤量最大的是水泥,目前水泥耗煤量占建材行业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90%。今年上半年,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影响,水泥需求量和产量增速也明显放缓。1-5月份,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仅增长4.1%,较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化肥用煤需求基本平稳,化工用煤需求增长较快。合成氨和甲醇分别是化肥、化工行业两大主要耗煤产品,前者年耗煤量超过6000万吨,后者超过4000万吨,二者合计占化肥、化工行业耗煤总量的比重超过60%。今年1-5月份,合成氨产量2335.8万吨,同比下降1.56%。即便考虑到年初天然气供应紧张,气头企业开工率下降较多,煤头企业开工率相对较高,1-5月份合成氨耗煤总量同比也只是基本保持平稳,难以实现明显增长。目前甲醇原料主要有煤、天然气和焦炉煤气,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甲醇产能占总产能的比重超过60%。1 -5月份精甲醇产量1421.5万吨,同比增长21.3%。考虑到今年以来焦炭产量不增反降,天然气供应偏紧,1-5月份以煤为原料的甲醇产量无疑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甲醇用煤需求增长较快。
原煤产量暂别增长
受煤炭需求疲软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煤炭生产暂时告别了保持多年的增长势头,原煤产量同比基本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
从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大煤炭主产省区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三省区原煤产量有增有降,但降者居多,三省区原煤产量总体呈下降态势。其中,1-5月份,山西省原煤产量38671万吨,同比增加576万吨,增长1.4%;内蒙古原煤产量37748万吨,同比减少870万吨(注:与去年同期公布的调度数据相比);陕西省原煤产量16843万吨,同比减少897万吨。山西、内蒙古、陕西前5个月合计生产原煤93262万吨,同比减少约1191万吨,下降1.3%。
近年来,全国原煤产量增量主要集中在以上三省区,其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过60%, 2013年三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接近68%。因此,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原煤产量的变化对国内煤炭总产量影响重大,三省区原煤产量下降也意味着今年前5个月全国原煤产量基本没有增长。
煤炭进口总体持平
由于国内需求疲软,煤价持续走低,进口煤市场风险增加,今年上半年煤炭进口终结了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势头。据海关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351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03万吨,下降0.8%。预计上半年煤炭进口量同比将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长。
在煤炭进口终结快速增长的同时,煤炭出口仍在下降。据海关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煤炭276万吨,同比下降23.1%。与庞大的国内煤炭产销量相比,煤炭出口已经可以忽略,国际市场进一步沦陷。
煤炭库存始终处于高位
煤矿煤炭库存处于高位。有数据显示,5月末,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煤炭库存高达493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7%;较去年年末增长28.0%。
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库存处于高位。5月末,秦皇岛港、国投曹妃甸港和国投京唐港等三港煤炭库存总量合计122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0万吨,增长6.1%;较去年年末增加224万吨,增长22.5%。5月末,南方主要接卸港广州港煤炭库存高达320万吨,而去年同期和去年年末,广州港煤炭库存则均在260万吨左右。
重点用户煤炭库存也处于相对高位。有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全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合计为7608万吨,平均可用23天。库存量虽然较去年年末减少了551万吨,但较去年同期仍增加132万吨,增长1.6%。
煤炭价格整体走低
煤炭需求增长乏力,库存高企,上半年,各煤种期、现货价格均普遍走低。
期货方面,年初以来,炼焦煤和动力煤价格均出现大幅下滑。来自大商所和郑商所的数据显示, 6月11日,炼焦煤和动力煤主力合约收盘价分别为824元/吨和503.6元/吨,与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相比,降幅分别为18%和10.4%。
现货方面,无论是中转地还是主产区,上半年各煤种价格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据海运煤炭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最新一期的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为532元/吨,年初以来累计下降99元/吨,降幅达15.7%。另据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最新一期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综合价格指数为85.48点,年初以来累计下降13.65点。其中,动力煤、炼焦煤、喷吹煤和化工煤指数分别为82.28点、76点、91.3点和130.46点,年初以来分别累计下跌11.25点、15.42点、12.72点和16.99点。
二、下半年煤炭市场展望
展望下半年,受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发展形势难言乐观。煤炭需求疲软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煤炭产量将继续被压制,煤炭进口量将总体趋于平稳,煤炭价格将继续保持弱势,行业盈利能力面临进一步下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或将进一步扩大。
煤炭需求难改疲软态势
下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或将进一步放缓,特别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可能会受到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受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世界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等因素影响,进出口增长仍将面临不小压力。经济下行无疑将使能源、原材料需求继续承压。另外,出于环保考虑,各地已经、正在或即将出台各种各样的限煤措施,煤炭需求也将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分行业看,预计发电和取暖用煤需求增长乏力。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全社会特别是工业用电需求增长放缓,是发电用煤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水电出力增长较快,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单位能耗下降也会制约发电用煤需求增长。而在冬季取暖季,各大城市加大气代煤力度则会抑制取暖用煤总量增长。
钢铁行业用煤需求难改疲软态势。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钢材需求形势难以出现根本好转,生铁、焦炭产量也难以出现明显增长,钢铁行业用煤需求难改疲软态势。
水泥行业用煤需求增长也将有所放缓。一方面,水泥是重要的建材产品,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长大幅回落,水泥产销量以及水泥行业用煤需求难免进一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随着节能减排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的加大,水泥产品单位能耗也将继续回落,用煤需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化肥行业用煤需求继续疲软,化工用煤保持增长势头。氮肥产量难以大幅增长决定了化肥用煤需求将继续疲软。由于多个以褐煤和烟煤为原料的新建大型合成氨-尿素装置陆续投产,以无烟块煤为原料又缺乏原料优势的独立、中小氮肥企业将遭遇生存危机,无烟块煤需求可能会相对减少。化肥用烟煤和褐煤需求将有所增加,但化肥用煤总量难以出现明显增长。另外,随着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装置的不断投产,新型煤化工用煤需求将继续保持适当增长。
煤炭产量将继续被压制
目前国内煤炭产能是充裕的,而且新增产能还在陆续增加,如果需求增加,煤炭产量增长是有基础的。但是,考虑到煤炭需求难改疲软态势,下半年煤炭产量将继续被压制,全年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将基本持平。
分区域看,不同区域煤炭产能释放程度会存在较大差别。对于中东部多数煤炭调入区而言,由于区域内煤炭供应不能实现自我满足,且自产煤炭物流成本相对较低,与区域外调入煤炭相比,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煤炭产能应该能够较充分释放。对于煤炭主产区来说,特别是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来说,其煤炭产能释放将受到明显制约。近年来煤炭行业投资热情高涨,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以上地区,且目前仍然不断有新增产能释放,可以说目前国内过剩的煤炭产能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在煤炭需求整体疲软、外运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煤炭产量必然会遭到压制,煤炭产能释放受限。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炭产能释放整体受限的情况下,山西、内蒙古、陕西三省区之间以及区域内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煤炭进口总体趋于平稳
在煤炭需求疲软,产量遭到抑制的情况下,能够让国内煤炭企业略感欣慰的是,下半年煤炭进口总量将趋于平稳,不会再度出现大幅增长。预计下半年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在2600万-2800万吨,全年煤炭进口量仍将在3.2亿吨左右,同比基本持平。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并很可能在年内推出。依据管理办法,将对进口煤进行更加严格的检验检测。但是,笔者认为,相关办法对煤炭进口的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大。
之所以说未来煤炭进口不再快速增长,进口煤对国内煤市的冲击相对减弱,并不是因为国内煤企限制煤炭进口的呼吁发挥了作用,而是因为前几年煤炭进口持续快速增加,给国内煤市造成了较大冲击,国内煤价被迫实现了正常回归,国内外煤炭市场逐步趋于均衡。
煤炭价格继续保持弱势
在煤炭需求疲软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煤炭价格整体仍将保持弱势,但也不排除部分时段因为需求阶段性增加,部分煤种价格出现短暂企稳回升。
之所以预计下半年煤价整体将继续保持弱势,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煤炭产能过剩明显,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国内在产和实质性在建的煤炭总产能接近60亿吨。今年1-4月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所回落,但投资额仍然达到了860.1亿元。大量投资意味着新增产能将继续增加,未来市场过剩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二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有利润。很多人说,目前煤价已经逼近企业成本了,成本对煤价的支撑在逐渐增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亏损的企业数在逐步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煤价下,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是盈利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了这一点。1-4月份煤炭行业利润总额为411.7亿元,同比下降42%;2004家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达到247.4亿元,同比增长43.5%;据前面两项测算,1-4月份煤炭行业4990家盈利企业的利润总额仍然高达659.1亿元,这几乎相当于2006年全年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额。在有利润的情况下,相信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轻易停产。
总而言之,在煤炭需求疲软的大背景下,产能过剩,加上有利可图,你不生产,别的企业会生产,你不降价,别的企业会主动降价以增加销量,直到煤价跌到真正的均衡点。
(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