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以数字医学技术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效果观察
2014-01-29朱卉娟甘华秀纪晓屏李美红
郑 静,朱卉娟,甘华秀,纪晓屏,李美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肝胆一科,广东 广州510280)
数字医学是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众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医学领域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前沿科学,是医学与信息学、电子学、管理学、工程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1]。随着医疗形势的发展,患者需求的增加,医患矛盾的日趋紧张,如何提高服务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减少医患纠纷是重中之重。而术前讨论是患者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避免纠纷的重要环节。我科利用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 (Medical Image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System,MI-3DVS,软件专利号:2008SR18798),构建针对具体肝胆外科患者的个体化3D诊疗模型为依托,创造性地进行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并应用于手术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 200 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 118 例,女 82 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 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 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 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体位等准备。
2.3 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结果比较(±S)
并发症 护理服务态度发生率(%) 满意率(%)对照组 200 11.24±4.56 10.60±3.48 82.06±4.68观察组 200 9.17±3.16 5.26±1.82 95.18±3.21 t 1.981 2.763 2.612 P 0.039 0.007 0.007组别 n 住院日(d)
4 讨论
4.1 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体位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 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 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4.3 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全面提高了护士的知识、能力和责任心 责任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并与医生及患者共同制定术后的诊疗护理路径,不但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详细资料,而且必须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营养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促使了责任护士在平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实施术前讨论之前查阅、学习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做好讨论的准备。在讨论时,主管医生介绍手术患者的病史、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播放患者的数字医学三维重建图像,各级医生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手术方案、术式,并进行仿真手术的演示,最后制定术后的诊疗护理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责任护士对相关疾病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更深层次的体会和了解,并增强了护理患者的信心。因此,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责任护士参与合作的术前讨论模式,不仅为护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而且还增强了护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
[1]李华才.探索数字医学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中国数字医学,2011,6(10):18.
[2]方驰华,刘宇斌,黄燕鹏,等.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和胰腺可视化仿真手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9(28):75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