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落实促改革 练内功树形象全面推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❶

2014-01-29董卫民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全局工作

董卫民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湖北 武汉 430022)

1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三项重点工作”,落实党的建设和地勘队伍建设各项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推动全局突破、转型、改革、发展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1.1 把握发展大势,形成了清晰思路

紧扣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分析研究政策和形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三项重点工作”,多方征求意见,广泛凝聚共识,使之成为全局上下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凝聚群众力量、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气场。紧扣“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决策部署,提出了推进地质工作转型发展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紧扣农业强省建设需要,提出了推进富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报告,省委予以高度重视,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协调机制。紧扣民生需求,分别提出了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建立地下水应急战略水源等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落实。

1.2 狠抓“三项重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1.2.1荆楚富矿创佳绩

新发现矿产地9处,提交预查、普查基地9处,估算新增资源量磷15.5亿t、铜10万t、金7 t,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 000亿元。宜昌磷矿北部等整装勘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钨、钼、钒、硫铁矿等重点矿种普查新发现一定规模的矿体(层),蕲春狮子口、随枣北部等区域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有望提交中型矿产地,来凤—咸丰、鹤峰页岩气野外地质调查形成了初步成果。

1.2.2民生地质有作为

全省“金土地”工程正式启动,10个试点县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顺利实施。三峡和丹江口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预报预警取得实效。重点岩溶流域地下水勘查开发等工作进展顺利,4县区应急抗旱找水打井任务圆满完成,解决了20 000余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工作得到加强,城市地质调查、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旅游地质调查等工作稳步推进。

1.2.3新型矿业促增长

矿产开发力度明显加大,工程地质和地质技术服务市场提质增效,省外、海外地质市场稳步拓展,新兴地勘产业发展格局初显雏形,推动全局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总体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经过不懈努力,全局实现总收入44.1亿元、增加值16.9亿元、净收益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48.1%、19.5%。

1.3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了动力活力

1.3.1地勘队伍建设整体推进

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积极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工作,改革初步方案得到省编办基本认可。按照“野外队做宽、在汉单位做专”的思路,加强了业务能力建设。宜昌队、地建工程院被评为“中国百强地质队”,地调院、环境总站被中国地调局授予“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A级单位”。

1.3.2科技创新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健全了科技创新相关工作制度,实施了“金锤人才”工程,恢复了冬训,拿出150余万元奖励了37个科技创新项目以及一批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创新研究基地。组织实施科研项目5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4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1.3.3管理措施不断完善

加大了地质找矿投入力度,修订了矿业权管理办法,理顺了勘查成果收益分配关系,调动了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全年新增探矿权26个。分别与恩施等地政府和安中国际石油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初步构建起地质找矿协作机制。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局被评为全省目标责任制、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预算、资产管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密码管理、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武勘院和地调院、宜昌队分别被评为省安全生产红旗、先进单位。

2 2014年主要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三项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年、改革创新年、提练内功年、提振形象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为全局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和湖北省将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为全局转型发展开辟出广阔空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矿业市场步入下行周期,中国城镇化建设强势推进,为全局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外部环境的正能量正在加速聚集,蓄积的潜能正在加速释放,干部职工投身“三项重点工作”干事创业的心齐劲足、热情高涨,支撑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充分。全局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顺应发展大势,增强发展自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地矿梦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全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全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在荆楚富矿行动上寻求突破,在民生地质上积极拓展,在新型矿业上加快转型,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在科技人才上不断提升,在作风建设上树立形象,全面推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

2.1 推进落实,开创“三项重点工作”新局面

2.1.1抓好荆楚富矿行动

围绕找矿突破,提高荆楚富矿行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突出抓好16个重要矿产勘查项目,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找矿效果,力争实现找矿阶段性突破。积极承担整装勘查、整县推进和其他省基金项目,继续开展老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争取新上、续作勘查项目25~30项,新增一批资源储量。组织工作专班,加强技术研究,推进页岩气勘查工作,重点实施来凤—咸丰和鹤峰区块的页岩气勘查项目。做好矿产远景调查和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加大矿点检查、异常查证和重点区普查工作力度,新发现和提交一批矿产地。开展经常性成矿远景区划与找矿综合研究,谋划长江经济带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加强“三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

2.1.2拓展民生地质工作

围绕民生需求,细化分解、统筹推进七大民生地质工程。组建富硒产业研究院,整合相关技术力量编制全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和富硒产品地方标准,协调推进富硒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精心组织实施“金土地”工程,扎实做好10个试点县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确保成果质量。积极争取中国地调局的支持,逐步实现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省域全覆盖。完成三峡库区后续地质灾害防治年度工作任务,推进全省重点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十堰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加强汛期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预警预报等工作。实施地质环境调查续作项目,开展江汉平原湿地地质环境调查、三江水利工程地质环境区划工作。加强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区建设,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工作任务。落实《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推进地下水应急战略水源建设,做好地下水勘查重点项目。拓宽服务民生的“破题”路径,谋划推进基础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以及地热、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等工作。

2.1.3提高新型矿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矿产开发和基地开发,巩固工程地质和地质技术服务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地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努力新增20~25个探矿权的同时,更加注重矿权经营和资本运作,采取出让、合作勘查、独立或合作开发等方式,实质运作3~5个矿权经营项目,优选一批矿权进入天津国际矿业交易所进行交易,让现有矿权活起来。盘活现有存量土地资源,下决心推进基地开发,将其作为产业大力培育、滚动发展。年内,要以在汉单位为重点、兼顾野外地勘单位,合理选择开发方式,适时实质性运作闲置土地开发工作,力争有所突破。围绕城镇化建设总体部署,加大市场经营力度,巩固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工程勘察设计、基础工程施工等传统市场优势,拓展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技术服务市场,立足大中城市,向县区、集镇、乡村延伸,提高经济规模和效益。坚定不移“走出去”,召开全局海外工作会议,加强整体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把海外工作上升到局层面来谋划和布局,重点加快非洲找水打井、工程勘察施工、矿产开发市场开拓步伐,将非洲市场逐步培育成为全局新的区域增长极;加强与国际机构、援外企业和财团的联系,重点巩固与安中国际石油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矿产、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务实合作。

2.2 改革创新,构建有利于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

2.2.1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在理顺事业职能、优化结构布局、盘活编制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全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的报批工作,分步落实到位。深化局机关改革,强化地质事业职能,调整、充实业务职能处室。深化地勘单位改革,坚持区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落实《省直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对现有地勘单位重新定位、调整规范、合理分类,做实做强做优地勘单位,重塑省、市级地质调查队伍格局,构建全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工作体系,基本实现主要地级市地质环境监测保护机构布局全覆盖。

2.2.2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市场为导向深化配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加快矿业公司、房地产公司产权多元化步伐,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鼓励有关单位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合资、合作组建矿产勘查或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分享权利、分散风险;支持矿业公司与大型企业联合组建矿业投资管理公司,市场化运作;加大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力度。

2.2.3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局队两级的事权关系,优化局队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合力。下一步,局将“简政放权”,减少对地勘单位微观事务的管理;机关处室要正确履行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加强政策措施、工作部署、落实方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督办监管,把该管的工作真正管起来、管到位。加强和改进目标管理,着重围绕“三项重点工作”确定工作目标,强化过程监控,突出责任落实,同时修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纠正主要以经济指标评定业绩的偏向。

2.2.4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

完成全局清产核资工作,建立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的资产管理体系,探索由资产管理向产权管理转变的有效形式。尤其是要深入研究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对矿权、土地的管理。统筹使用资金,保重点、保改革、保运转、保稳定。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推行专项绩效管理,加强财务监督。严格国家基金管理,加强项目立项论证、分配使用、监督管理等工作。

2.2.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探索推行干部聘任制及任期制,坚持并完善干部退出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并为畅通干部输出渠道争取政策、创造条件。改革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以综合素质、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和发展潜质论英雄。加强干部的日常管理,从严管理干部。

2.2.6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和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探索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加强收入分配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领导干部收入分配,努力把职工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内,保障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2.3 提练内功,筑牢支撑地质事业转型发展的根基

2.3.1加强科技工作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健全科技工作机构,恢复局、队两级总工办,成立局专家咨询委员会,鼓励地勘单位组建综合研究室等科技研发机构。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创新科研基地实质性运行,做好国土资源部“三稀”矿产重点实验室达标验收准备,力争完成浅层地温能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认定工作。加强产学研用结合与协同创新,着重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开展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及时提交发布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建立科技项目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推荐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进展。

2.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以用为本、以我为主做好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继续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招聘工作,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建立局专家库,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项目加快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骨干,落实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探索年轻技术人员驻外工作、留学模式。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地质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专项技能大赛等工作。

2.3.3加强质量工作体系建设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逐级落实质量管理机构、责任、目标和措施,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加强质量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强化质量跟踪监管和检查奖惩,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和质量事故,确保全年完成的项目和提交的成果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召开全局质量工作会议,开展专项质量检查,以抓安全生产的力度推进质量工作。

2.3.4加强装备建设

争取和落实专项经费,加大装备投入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逐步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瞄准技术前沿,积极引进应用物化遥新技术方法和装备,发挥其在找矿方面的先导作用。集中购置一批便携式X荧光快速分析仪、取样钻机等设备,优先配备荆楚富矿项目承担单位;及时补充民生地质工作所需的关键设备。鼓励相关单位购置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等设备,提高钻探工作效率。

2.3.5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开展安全标准化“提升年”活动,推行“师带徒”、签订安全互保协议等制度,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抓好安全督查和隐患排查,扎实开展施工现场、基地消防、车辆、危化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大力加强外协队伍的安全监管,有效防范较大安全事故发生。

3 关于当前需要认真处理的四个关系

3.1 事业帽子与市场路子的关系

“戴事业的帽子,走市场的路子”,是地矿“特色”。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全局既要把“事业”的政策利用好,也要坚决推进市场化,不能仅仅戴着帽子徒有虚名,也不能躲在“事业”的帽子下龟缩不前,更不能因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而放弃市场。一方面,“事业”要有内容,就是要有明确的事业职能、明晰有力的事业支撑,开拓光明的事业前景。另一方面,要坚定推进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三项重点工作”中不断注入市场活力。

3.2 转型升级与传统优势的关系

省地矿局具有很多传统的优势领域,比如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等,项目做不完,日子也过得不错,但是不会永远是这个环境。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主动积极转型,否则会永远丧失机遇,就连传统优势也会丧失掉。从短期看,转型会牺牲一些速度,转型需要有一些舍弃,转型需要突破一些陌生的领域,眼前可能还看不到收益,甚至影响到当前的一些发展。从长期看,只要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的导向,这种结构性调整必然会促进发展。目前,转型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已经得到全局上下普遍认同,当务之急是要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把转型作为促进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决不能小富即安、贪图安逸,依赖传统的发展路径和方法。要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果断积极转型。

3.3 经济总量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从经济指标分析,2013年全局发展速度非常快,总收入一年增长了10个亿,超过了预期,但是经济效益还不是很高。发展离不开一定的速度和规模,要重视经营与规模,还要进一步做大,但不能仅仅是经营,或者唯经营论、唯总收入论,开口项目、闭口项目,发了工资奖金、分了房子就万事大吉,一定要从日常的经营中抬起头来,看看前面的路,抓一抓技术、人才、质量、装备,提练内功,增强后劲,培植核心竞争力,多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为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3.4 收入分配与地矿精神的关系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落实物质待遇和物质激励,在调动职工积极性、推进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条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按劳分配,鼓励多劳多得,决不能“吃大锅饭”,谁也不能不劳而获,简单凭职称、凭级别拿钱。但是,事业发展光靠物质绝对不行,不可持续,也不可支撑。地质行业是艰苦行业,仅仅靠待遇坚持不了,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要大力倡导培育湖北地矿精神,弘扬地质职业道德,把“三光荣”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让其成为全体地矿人的精神之钙,成为全局转型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2014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全局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更优异的业绩,全面推进地质事业转型发展,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全局工作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记忆型非经典扩散方程在中的全局吸引子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
胸怀全局——忆邓华同志的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