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水土保持发展趋势看彰武县水土流失治理
2014-01-29
(彰武县水土保持局,辽宁 彰武 123200)
从国内外水土保持发展趋势看彰武县水土流失治理
张艳红
(彰武县水土保持局,辽宁 彰武 123200)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彰武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当前和未来的任务。
水土流失特点;水土保持模式;问题;展望
1 国内外水土保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国外水土保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
发达国家的水土保持治理注重于土壤侵蚀机制和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工程施工采取机械化。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推出新一代土壤侵蚀预测预报计算机模型(WEPP),可以预测土壤侵蚀以及农田、林地、牧场、山地、建筑工地和城区等不同区域的产沙和输沙状况,其土壤侵蚀机制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目前在水土保持理论研究方面着重于径流形成机制及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的勘测、预报和防御措施。
发展中国家的水土流失情况近年来十分严重,各国已经开始注意加强山区流域治理。开展流域治理工程较好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阿根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治理措施技术,而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治理的主要措施有植物措施、农业措施、工程措施,其中以植物措施为主。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大多数国家注重于综合措施和综合效益方面的研究,工程措施采取人工方法,把系统科学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及3S技术应用到小流域治理当中,力求实现小流域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小流域治理发展的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开展小流域治理较早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流域治理研究在土壤侵蚀机制、抗蚀性、抗冲性、预测预报、综合措施和效益评价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综合措施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措施体系。其主要内容有:ⓐ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小流域治理规划,运用系统工程学理论(如灰色系统理论、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和系统动力学等)结合GIS和计算机技术,根据小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小流域进行结构优化,使小流域治理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防治体系,主要体现于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紧密结合。工程措施包括坡面防护工程、山洪和泥石流排导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的根本性措施,主要包括人工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耕作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2 彰武县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概况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辽河平原的北端,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是沙丘前沿坨甸区,中南部为平洼区,大体上是一山、二丘、三沙、四平洼。全县总土地面积3641km2,耕地面积1107km2。全县为季风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春季风大且多南及南西风,冬季多北及西北风,多年平均大于六级(10m/s)以上大风69.3日次。多年平均气温为7.1℃,无霜期平均为153天。降雨量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年最大降雨量为744.1mm,最小为294.1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85.4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487万m3,多年平均径流深42.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17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8459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56万m3,地下水资源量37643万m3,重复水量为5840万m3。县内土壤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土壤普查可划分8个土类,19个亚类,55个土属,68个土种。总观全县土壤类型,有四大类:草甸土占34.2%,主要分布在中南部;风沙土占33.9%,主要分布在北部及柳河两岸;棕壤土占11.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褐土占19.3%,主要分布在西部;其他土类占1.0%。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低,地瘦、土薄,严重缺磷、少氮、土质松散、颗粒粗糙,难于形成团粒结构,土壤肥力很低。境内植被被分成沼泽、草甸草原、灌丛和森林四类。
全县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春旱、夏季阶段性干旱和洪涝、秋吊,总的是北、东、西部怕旱,中南部怕涝,全县普遍怕秋吊。
彰武境内从西到东分布着绕阳河、柳河、养息牧河和秀水河四条较大河流,流域面积大于100km2以上的河流13条,河长5km以上的河流61条。绕阳河境内流域面积923.6km2,河长62km;柳河境内流域面积903.59km2,河长117km,柳河是贯穿彰武县城的一条多泥沙河流;养息牧河境内流域面积1517km2,主河河长74.4km;秀水河境内流域面积128.96km2,河长19.5km。
3 彰武县水土流失的特点、程度
彰武县总面积3641 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47.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8.8%,其中柳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57.8 km2,绕阳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70.2 km2,秀水河子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6.4 km2。东西部浅山丘陵区主要以水蚀为主,面蚀和沟蚀相伴发生,水土流失较重;北部及中南部以风蚀为主,水蚀兼有。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723.2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9%,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284.2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7.1%,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为34.4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3%,极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仅为5.8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6%。全县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平均为2330t/(km2·a),沟壑密度为0.4km/ km2。
4 彰武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设模式、现状及成果
4.1 建设模式
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项目区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吸收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经验,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结合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安排各项治理措施:
(10)Patent Litigation,Personal Jurisdiction,and the Public Good译文:专利诉讼、属人管辖和公共产品。
东西部浅山丘陵以水蚀为主区:在0.25°~3°的坡耕地采取等高耕作措施;坡度较缓,土层较厚的5°~8°地块实施梯田工程和果树台田;土层较薄地块的坡耕地采取地埂植物带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对荒坡地,坡度在30°以下,土层较薄,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实施截水沟工程,拦蓄坡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对大面积的疏林地和难于治理的石质山丘以及沙丘地带采取封育治理措施。采取混凝土围栏等措施,设立标志碑或牌,建立管护制度,防止人畜进入,尽快提高郁闭度。对发育的侵蚀沟主要措施是修筑土谷坊、沟头防护。谷坊布设过程中遵循“层层设防、顶底相照”的原则,沟头防护措施布设在发育的侵蚀沟的沟头上部,有效地防止了沟岸扩张、沟头前进。
北部及中南部以风蚀为主区:造林种草是治理风蚀、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水土保持造林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块上,对于郁闭度相当低的疏林地,进行林地更新改造、重新造林。在沙荒地,以草治沙,大力种植旱生、超旱生牧草,提高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遏制草原沙化的势头,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
4.2 建设现状及成果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宁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国以来,虽然不断的进行治理,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但到1987年末,全县仍有1479km2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0.6%,水土流失类型为县东、西部丘陵沟壑区的水蚀,柳河流域及县北部地区的风蚀。因此,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已成为全县的重点工作之一。自1988年以来的20年间,经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治理成果显著,是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大发展的时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一些国家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治理速度,如十年治柳、西部重点县治理项目,尤其近几年,通过经济转型、黑土地等国债治理项目,加大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力度,先后涌现出了如平安乡马家小流域治理、后新秋镇东西平小流域治理、西旧府治沙示范区、阿尔乡镇治沙等先进治理典型,尤其是东西平小流域治理,受到了由朝鲜、法国、德国等外国专家及国际泥沙研究中心专家组成的国际泥沙考察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水利部、松辽委、省水利厅等有关领导考察后也给予了高度赞扬,所有这些,都为加快全县的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
截至2009年末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533.94km2。其中柳河流域137.79 km2,绕阳河流域123.93 km2,养息牧河流域220.5 km2,秀水河流域51.72 km2。在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采用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生态修复三种措施,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保存数量如下:梯田17.01km2,地埂植物带11.4 km2,改垄1.89 km2,水土保持造林439.23 km2,经果林16.23 km2,生态修复26.1 km2,人工种草22.08 km2,沟头防护57.1km,小河道整治34.2km,蓄水池17座,谷坊710座,作业路159km。
4.3 历年国家重点治理项目
1988~1992年为十年治柳项目的后5年,治理面积为63.33km2,国家投入资金76万元。项目工程从1983年开始,总治理面积129.46km2。工程涉及满堂红和四堡子2个乡,共9条小流域,工程1992年竣工,1993年全面验收。措施实施后,林草覆盖率由16.4%达到49.8%,新增产值2741万元,获净效益1932万元。
1996~1998年实施“水土保持西部重点县”项目,项目工程3年治理水土流失53.30 km2,涉及该县7个乡镇,国家投入资金96万元。
1999~2003年实施了“阜新经济转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工程共涉及柳河流域的14个乡镇,共33条小流域,5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01.73km2,国家投入资金530万元。治理完成后,增加植被覆盖率41.3%,增产粮食产量320万公斤。
2003~2005年在后新秋、大四家子、苇子沟和四合城4个乡镇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项目工程共23条小流域。3年治理水土流失145.40km2,国家投入治理资金823万元。黑土地试点工程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彰武县东部丘陵区水土流失危害,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06~2008年的3年期间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期工程”,该项目工程治理重点由县东部丘陵区转向了县西部丘陵区,涉及哈尔套、平安、满堂红和四堡子4个乡镇共15条小流域,黑土地一期工程从2006~2010年5年治理水土流失116.16 km2。从2006年开始实施该项目工程,到2008年底共治理水土流失71.60 km2,国家投入资金290万元。黑土地一期工程以治理坡耕地为主,兼顾荒山治理,达到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目的。
5 彰武县水土保持工作当前的任务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a.巩固水土保持治理成果,防止已经治理的地区重新发生水土流失。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彰武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巩固情况不容乐观。在全县大部分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完工后,随时治理随时破坏的情况屡屡发生,虽然水土保持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这种局面仍然没有根本好转。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和乡镇政府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关系无法面对区域治理的问题,政府对农民的监管鞭长莫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单纯依靠县级政府所能进行的工作,期待国家出台具体的法律和政策,改变这种一方面经济发展,一方面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
b.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的水土保持项目,使彰武县恶劣的自然环境尽快从根本上改变。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省会沈阳的西北屏障,长期以来,彰武县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为避免沈阳遭到风沙侵袭做出了积极贡献。黑土区治理、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县等项目的实施为彰武县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彰武县要从自身所处的水土保持重要位置出发,继续争取国家、省、市的财政和项目支持,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一批具有奠基性质的水土保持项目,力争使该县的水土保持状况得以改观,为彰武县和沈阳经济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c.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执法力度,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健全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从制度上保证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依法管理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长期进行的根本保证。多年的实践证明,哪个乡镇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严格,哪里的水土保持工作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就得以保存。因此,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各级管理机构,必须继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执法力度,真正做到保护水土资源者赏、破坏自然资源者罚,让广大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得到实惠,从而真心拥护国家的水土保持政策,只有这样,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6 彰武县水土保持工作未来展望
2010年,沈阳经济区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彰武县作为沈阳经济区域100km范围内的核心区域,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武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彰武县的水土工作任务也必将日益繁重,新的发展模式也对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更新观念,把彰武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全面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李仁辉,潘秀清,金家双.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现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3).
ObservationofWaterandSoilErosionTreatmentinZhangwuCountyfrom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oilandWaterConservationDevelopmentTrend
ZHANG Yan-hong
(ZhangwuCounty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ureau,Zhangwu123200,China)
Study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iscipline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ask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ork in Zhangwu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
water and soil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de; problem; prospects
S157
A
1673-8241(2014)03-00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