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对茶叶品质以及采摘时期的影响
2014-01-29龙振熙
龙振熙
(贵州省湄潭县气象局,贵州 湄潭 564100)
1 引言
茶叶是贵州传统的经济作物,2007年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来,贵州茶产业基地规模快速壮大,新建茶园以年均5 万hm2速度增加,茶园总面积达31 万hm2,跃居全国第二位。[1]贵州茶叶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有4个县建成了1.3 万hm2以上的茶叶种植基地,其中湄潭茶叶种植规模达2 万hm2以上。然而,贵州茶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单产水平低,大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 ,2007年年末实有茶园面积全国第八位,但产量却位居第十一位,且产值较低,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等[2-3],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州茶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4]。该文根据文献资料和气象观测数据,对气温与绿茶品质影响,以及最优春茶采摘时间进行研究。为茶农春茶最佳采摘时间提供科学的预测和预报,以增加茶叶产值,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5]。
2 气湿对茶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2.1 气温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气温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最主要的气候因子,一般认为茶树生长的适宜气温为15~30℃。冬季气温过低,影响茶树越冬安全。一般中、小叶茶树品种低温界限为-8~-10℃,大叶品种为-2~-3℃,气温低于此界限且出现频率>25%,就会产生冻害[6]。例如,2008年1月至2月初,贵州大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低温冰雪灾害性天气,持续时间长达24~34 d,使茶产业遭受巨大损失。据贵州省农业厅统计,当年全省茶园冻害受灾面积达5.7 万hm2,333 hm2苗圃绝收,新种植茶园2/3 的茶苗被冻死,经济损失达4.766 亿元[7]。
2.2 气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叶生长时期从春芽萌生到秋茶采摘结束后进入休眠期为止[8],持续9个月左右。茶叶生长期的天气变化,尤其气温变化过程是影响茶叶产量特别是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10]。如决定春茶品质的主要成分氨基酸含量,越多越好。其含量与生长期内的降水量成正比,与气温、日照时数成反比。而与温度的相关系数,远大于其他要素。春茶的茶多酚要以低含量为好,其含量与生长期内的降水量成反比,与温度、日照时数成正比。因此,气温条件不但决定茶芽的柔嫩性,尤其是决定春茶品质的内在成分和含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天气过程的气温状况,常常与雨日数、降水和日照密切关联。所以气温条件对春茶生长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间接反映了降水与日照的影响。
在春茶正常萌芽和生长期内,采收前10~20 d内的的日平均气温在10~15℃范围,则春茶品质优良;特别是采摘前的3~5 d 的日平均气温在13~18℃范围时,春茶品质最优。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30℃范围时,茶芽生长最快,产量最高,但易老化,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而茶多酚显著增加,春茶品质下降,形成品质较差的夏茶[10-11]。
经研究证明4月份采收的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最高、占绿茶总重量的32.3%,是3月份采摘的绿茶所含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1.41 倍、5月份的1.34 倍、8月份的2.45 倍,绿茶中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的排列顺序为4月>5月>3月>8月[12]。不同采摘期绿茶中茶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科学选择茶叶的采摘时间,可获得含有较高代表性生物活性成分—茶多酚含量的绿茶,从而提高绿茶的营养价值。
3 春茶采摘期及不同品质时期的划分
3.1 春茶正常生长时期
有关研究指出,在冬末春初气温回暖的初期,连续5 d(有的为3 d)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茶树开始萌动新芽并开始进入新芽生长期;还有的研究指出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后的第8 d 可以萌芽,在萌芽之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茶芽才能正常生长[8-10]。
我们采取5 d 平均气温≥10℃的最后1 d,作为春茶萌芽期。用湄潭县资料检验表明,这样的前5 d的日平均气温,或每天或多数天≥10℃,或其中有1~3 d 为8~9℃左右,能满足茶树萌芽要求。由于萌芽之后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茶芽可以正常生长,所以,将前5 d 平均气温≥10℃的最后1 d,只定义为“春茶萌芽期”;如果在可萌芽期之后10 d 的平均气温也≥10℃,则春茶萌芽期,定义为“春茶正常萌芽生长期”。
春茶的采摘期:在茶芽正常萌发和正常生长的温度条件下,萌芽后的第7 d,可以采摘春茶。暂将萌芽后正常生长的第10 d 定为春茶采摘期。
春茶采摘标准:制作名优茶类的茶叶要求细嫩采。大多数的名优茶对鲜叶的嫩度和均匀度要求较高,一般是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甚至只采单芽[13-14]。如湄潭翠芽茶加工,要求鲜叶嫩度为一芽一叶初展新梢,并要求茶芽长于叶,还要求新梢无茸毛或少茸毛[15];而毛峰茶,除对鲜叶的嫩度有要求外,一般还应选择芽头粗壮、茸毛多的茶树品种的鲜叶。而制作大宗茶类的茶叶要求适中采,一般以采摘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或幼嫩的对夹一二叶[16]。
3.2 茶叶不同品质时期
如在春茶生长时期内,划分出早春茶、晚春茶、优质春茶、最优春茶等不同时期。同时划分出夏、秋茶的开始生长期。
根据上述的研究和界定,对湄潭春茶生长期和春茶不同品质的生长期、以及夏、秋茶生长期的划分指标,作如下定义:
春茶生长期:前5 d 均温≥10℃并且后10 d 均温在10~20℃范围;
优质春茶生长期:前5 d 均温≥10℃并且后10 d 均温在10~15℃范围;
最优春茶生长期:前5 d 均温≥10℃并且后10 d 均温在10~15℃范围并且采前5 d 均温在13~18℃范围;
晚春茶生长期:前5 d 均温≥10℃并且后10 d均温在16~20℃范围;
夏茶生长期:前5 d 均温≥20℃并且后10 d 均温>20℃;
秋茶生长期:前5 d 均温≤20℃并且后10 d 均温<20℃。
4 春茶采摘期的趋势预报方法
要做到对春茶最佳采摘期的精准的趋势预报,必须建立在详细的茶园农业气象观测基础上,需要进行如下工作:
①根据人员和工作条件,选定代表性茶场,确定观测地段和茶丛或茶株,并记载茶场、地段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势、坡向、土壤特点、茶树品种、树龄、种植规格、种植历史、产量及品质特点。
②春茶萌芽期观测,记载休眠芽鳞片张开、芽头露出、萌发出第1 片小叶(这片小叶在茶树栽培学上称之为鱼叶)的始期(出现比例10%)、普遍期(50%)、末期(80%)。在2、3月日平均气温6~10℃期间,2 d 观测记载一次。
③春茶新芽生长的连续观测。记载出现第2 叶和第3 叶的始期、普遍期、末期。最好2~3 d 观测记载一次,要明确记载新芽在树冠面出现率达5%、10%~15%的日期(这是春茶开始采摘的新芽出现率指标)。
根据最优春茶生长期的条件:前5 d 均温≥10℃并且后10 d 均温在10~15℃范围并且采前5 d均温在13~18℃范围,在详细记录茶园生长积温的情况下,做出短期天气气温的预报,结合春茶新芽生长的情况和实际的天气情况做出采摘预报,指导当地茶农提前做好开园的准备,合理安排采摘批次对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叶总产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17]。
5 小结
茶叶的开采期与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密切相关。2—3月气温偏高,开采期提前,气温偏低则推迟。特别与≥10℃的活动积温,2月下旬—3月上旬均温之和有关。开采期间温度是决定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有利的天气是气温平稳上升,晴雨相间,降水适宜,采摘期拉长,总量大,品质也优,经济效益明显。不利天气是温度前低后高,引起疯长,开采期缩短,量小质差;另外前期温度偏高,遇强冷空气,气温骤降,嫩叶受损严重,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会受很大影响,因此霜冻、倒春寒严重是制约产量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合理安排生产,科学采摘。采摘期来临时,根据不同的天气类型及早采取相应的生产防范措施,减少损失,获得更大收益。根据农业气象茶园的采摘预报可以有效的预防倒春寒,也可针对发芽情况适当提前采摘,抢在倒春寒影响之前采收,减少损失;根据天气变化,科学安排采摘,气温高疯长时,及时安排茶工抢收抢摘,温度变化平缓,则待茶叶品质和效益最大化时采摘,保证最好收益。
[1]申学华,申健鸿,王国华,等. 贵州茶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村经济与技术,2000,12:37-38.
[2]彭熙,车家骏,李安定. 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8,36(22)9 591-9 592.
[3]王志亮. 透视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J]. 贫困与发展贵州经济研究,1 003-6 636(2005).
[4]罗显扬,郑文佳,尹杰,等. 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贵州茶叶,2001,4:1-9.
[5]龙明树. 贵州茶叶发展的策略问题[J]. 贵州茶叶,2006:1-13.
[6]杨亚军. 中国茶树栽培学(第1 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龙振熙,姚正兰. 茶叶生长期气象条件分析[J]. 农技服务,2010,27(11):1 498-1 500.
[8]贵州省农业办公室等编著. 贵州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8.
[9]王家伦,陈正武. 贵州茶树雪凝冻害发生情况与补救预防措施[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187-189.
[10]T. A. AsNpauae 著,黄寿波摘译. 论预测茶鲜叶产量的参数模式法的可能性[J]. 茶叶季刊,1976(1),Mereoporrorax 1975(1).
[11]黄寿波. 国外茶叶气象研究概况.
[12]赵霖. Dieter. Treutter. 罗永明不同月份采摘的绿茶中9种茶多酚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A]. 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10-10.
[13]黄道培. 试论信阳茶叶采摘中的几个问题[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14]赖雨萍,赖丽珍. 名优茶鲜叶的采摘、贮藏与加工[J].温州农业科技,2008(1).
[15]边金霖,王加伦,胡华健. 贵州湄潭永兴茶场现行茶叶采摘行为的研究[J]. 茶叶Journal of Tea,2010,36(4):213-215.
[16]雷天. 当前茶叶采摘的问题及对策[J]. 茶业通报,1996,18(3):25-26.
[17]马贤惠. 贵州茶叶产业的开发及措施[J]. 贵州农业科学,199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