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市区河道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4-01-29臧其超
臧其超
徐州市市区河道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臧其超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高度重视城区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出台了河道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理顺河道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并投入大量资金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徐州市区河道从功能和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但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提升河道管理和服务水平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徐州市市区河道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
2013年6月,针对市区河道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河道环境面貌相差较大等情况,徐州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主要河道管理的意见》,对市区主要河道实行统一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落实“河长制”管护制度。徐州市水务局为市区主要河道管理的主管机关,市区河道管理处为市水务局的市区河道管理机构,下设黄河管理所、奎河管理所,负责废黄河和奎河市区段的管理养护。各区(单位)相应成立河道管理所,负责各辖区内河道管理维护工作,并明确各管理所河道管理范围。目前由市区河道管理处下设的“区管所”负责按照市区河道管理考核办法对各区(单位)河道管理所管理维护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市级经费补助方案。
2.资金保障
市、区河道管理机构经费: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承担,并核拨到各自直属的管理机构;河道翻水调水经费:市区主要河道实行定量化、常态化翻水调水补水,改善水环境,经费由市财政承担,并依据用电凭证直接支付调水电费;河道保洁和养护经费:河道保洁和养护推行市场化运作,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别承担,市财政局根据市区河道管理处对各区(单位)考核结果,对3个主城区河道给予50%的经费补助。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日常管理工作力度不够
河道管理和执法力度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弱,究其原因:一是执法不严,缺乏长效监管机制,助长了违法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一些违章行为屡禁不止;二是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和细致,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
心有待提高,工作有畏难情绪;三是河道管理人员少、经费不足、力量薄弱、手段落后,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2.水质污染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淤积,渔网和漂浮垃圾较多,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密,水质严重恶化。部分河道水流基本处于静滞状态,城市河道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差,目前基本上靠调水来稀释污染,大多为劣Ⅴ类水,不能满足功能水质的要求。
3.边界河道管理缺乏合作
各区河道点多、面广、线长,部分地段形成死角、死面,只有步行才能抵达现场,管理难度较大。而跨界及边界河道相邻水域管理有交叉,各区的河道堤防绿化、两岸卫生保洁仍由原管理部门负责实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也给了违法者可乘之机。河道违法案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4.河道保护意识淡薄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河道的灌溉作用逐渐消退,人们对河道的依赖性随之降低。突出表现在社会对河道的保护意识日趋淡化,对违法的严重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较偏僻的河道,擅自占用岸线、缩窄河道、侵占水域、违章搭建、生活和建筑垃圾乱倒的现象时有发生。
5.河道周边环境复杂
目前市区河道两岸情况复杂、土地属性不同、建筑密集,其中还有棚户区、城中村分布于河道两岸,人员素质存在差异。城区排水多为雨污合流制,尚未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在城市防洪安全和兼顾水质保护方面有冲突,导致河道综合治理比较困难。主要反映在河道拓宽拓深难、水体流动难、河道清淤难、截污管网铺设难、两岸拆迁难。
三、加强河道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管理机构、落实“河长制”,加强日常管理
河道管理应完善组织机构,落实专项经费,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河道管理工作复杂、牵扯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行“河长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要充分发挥河长制管理优势,加强领导和统一管理;要依法界定行政区域的事权和职责范围,明确河道管理范围、权限程度、标准和责任,强化对河道的依法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任务责任化、检查监督常态化、考核培训制度化,使河道管理纳入日常化管理工作。
2.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单位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执法装备,确保专项管理经费,要完善制度,依靠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职工培训和经验交流,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意识。要加大河道执法和宣传力度,有效遏制涉河违法行为,努力树立河道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威。要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参与度,增强全社会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优化建管体制,加快专业化养护和市场化运作步伐
要加强涉河事务的综合管理,实现建设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切实转变“重建轻管”思想,逐步树立“建管一盘棋”的理念,促进河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要加快市场化运作,将河道维修养护分为工程类养护和非工程类养护两方面。逐步将河道维修养护的机构、人员、经费分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河道维修养护任务推向市场。
4.加快河道治理,促进人水和谐
市区河道治理要以生态化整治为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国家治淮资金,积极争取政府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完善生态景观建设,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主轴,实现“水土交融、城乡交替、河景交汇”。
市区河道治理涉及老区、新区,河道功能不一,水面宽度不等,水流条件不同,周边环境、背景也有差异,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流域治理规划、市区水系综合整治规划、污水管网建设规划、旧城改造计划的框架下,逐条、逐段、逐片制定具体治理方案。要因河而异,确定标准,做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营造差异性的城市河流景观。要建立河道长效保洁机制,促进水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全力打造水清、岸秀的城市美景。
5.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管理树品牌
运用市场化招标抓好河道卫生保洁是一个新生事物,对管理单位是一个考验。河道环境复杂多样,又面对交叉管理、多部门管理,周边环境复杂,要认真调研,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要树立河道规范化管理观念,建立河道防洪调度规范化、河道日常管理规范化,实现工作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要从完善制度入手,研究适合本单位河道的日常管理办法,制定保洁工作操作规范、流程、标准、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等,健全水面卫生情况监督反馈系统,强化对各作业公司的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河道保洁作业管理程序。要把管理的效果变成响亮的社会品牌,在提高市区河道整体环境中,树立政府部门为民服务、负责任的形象,为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整洁环保的休闲环境。
四、结语
河道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河道的防洪能力,还体现一个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充分认识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理念,通过工程、行政、法律、科技、经济等手段,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有力的措施,求真务实的作风,实现市区河道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保障市区防洪安全,提升城市水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市区河道管理处 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