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防总201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01-29淮河防总总指挥安徽省省长王学军
淮河防总总指挥 安徽省省长 王学军
(2014年5月7日)
今年的汛期已经来临,淮河防汛工作必须摆上紧要日程。今天,我们召开淮河防总2014年工作会议,就是要及时研判形势,超前谋划措施,动员淮河流域各地扎实推进淮河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刚才,钱敏同志通报了去年淮河防总工作和今年目标任务,胡雯同志分析了今年淮河流域天气形势,四省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实际谈了很重要的意见。国家防总、水利部对会议非常重视,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同志亲临会议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淮河防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始终绷紧淮河防汛抗旱这根弦
特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着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最为频繁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都面临着非常繁重的防汛抗旱任务。近年来,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各成员单位团结奋战,凝心聚力,积极应对旱涝灾害,扎实推进治淮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有力保障了流域各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形势在发展、气候在变化,对于淮河防汛抗旱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淮河流域有1.65亿人口、1.8亿亩耕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淮河安澜,事关淮河流域人民的福祉,事关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又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做好淮河防汛抗旱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特别是今年淮河流域小麦等主要夏收作物长势好于常年,抓好淮河防汛,守住淮河粮仓,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供应,对于巩固物价调控成果、稳定经济增长,对于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困难不容低估。刚才大家也分析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比较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正在逐渐显现,极端灾害多发重发,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凸显,局地突发强降雨、强台风、区域性严重干旱以及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特别是淮河流域自2007年后已连续6年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的大洪水,气象预测也说今年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再次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防汛抗旱减灾体系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从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看,淮河上游和部分支流防洪标准偏低、中游行洪不畅,行蓄洪区启用时仍需转移大量群众,低洼地区因洪致涝和“关门淹”现象依然严重,众多重要中小河流亟待治理;部分地区旱情频发,抗旱水源工程相对不足、调水工程相对缺乏。从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看,流域水情、雨情、旱情等信息监测预警预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物资、装备仍需补充,防汛抗旱应急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和灾害管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流域与地方协调联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对于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抓好今年淮河防汛的特殊重要性,站在讲政治、保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上来,统一到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目标上来,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以对流域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用百分之百的准备,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
二、狠抓落实,认真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关于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国家防总、淮河防总都作了全面安排,沿淮各省作了具体部署。现在关键是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逐项抓好落实,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防范措施,随时迎战可能发生的灾情。
一要加强预案预报预警。精准有效的预案、预报、预警,是科学防灾、从容防灾的前提。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防洪工程变化情况,抓紧修订完善工程调度、抗洪抢险、队伍组织、物料储备、巡堤查险、人员转移等预案方案,力求周全、细致,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域与各省的预案、各部门之间的预案、专项与总体的预案,都要搞好对接,确保灾害发生时发挥应有作用。同时,加强预案演练,根据实际运行中发现的不足,进一步强化对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的业务培训,强化对防汛抢险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反应快、判断准、效率高,全面提升应对灾害的实战能力。要密切监测跟踪雨情、水情、风情和旱情、墒情、灾情发展变化,着力加强山洪泥石流、城市暴雨等局部强对流天气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努力提高灾害预报的精度、延长预见期,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要深入排查处置隐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立足于早、立足于防、立足于细,提前把风险隐患排查出来、整改到位,面对突发灾情才能做到有备无患。要组织足够力量,对流域内的干支流堤防、病险水库、病险水闸、中小河流以及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隐患摸底排查。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后,还没有经历过流域性大洪水的考验,特别是2007年以后建成的工程,甚至未经过高水位考验,更需要科学评估、仔细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督促整改,确保风险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一时难以处理到位的,也要制定应急度汛措施。对正在实施的病险工程除险加固、水毁旱损工程修复以及应急度汛工程,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尽快完成主体工程;确实不能完成的,要抓紧制定度汛方案,严格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外。要高度重视存在风险隐患的部位,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进一步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
三要突出防御重点难点。防汛抗旱不能平均用力,而要坚持抓主抓重,紧盯防御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集中用力。各地要早安排、早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组织、工程、队伍、物资等“四个早到位”,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责任制、巡查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进行必要的防汛抢险演习,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确保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重要控制性枢纽防洪安全。要针对大量水库除险加固后处于初期蓄水的情况,逐库落实管理制度和责任人员,严格调度运用计划,该降低水位的降低水位,该空库运行的坚决空库,确保万无一失。要高度重视防御台风灾害,科学研判台风路径和影响,做好强风暴雨和次生灾害防范工作。要充分发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作用,强化监测预警和群测群治措施,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控制、早排除,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突出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认真分析梳理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问题,统筹采取外洪防御和内涝治理措施,切实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四要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经过多年治淮建设,淮河流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在历年防汛抗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地要根据雨情、汛情、旱情等实际情况,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的需要,科学调度和管理骨干工程,切实发挥现有水库、湖泊、闸坝和分洪河道、行蓄洪区等水利工程的综合调蓄作用。遇到流域大洪水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调度,综合运用“拦、泄、蓄、分、行、排”等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五要扎实推进治淮建设。淮河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构建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是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的治本之策。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推进新一轮治淮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国家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治理大江大河的机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治淮建设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加快有关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抓紧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应急排涝、堤防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更新改造、水土保持综合整治等工程项目,进一步健全淮河防汛抗旱工程体系,提高对水资源的管理利用能力。这方面,四省要搞好规划和项目衔接,一起协商解决问题,共同争取国家支持。
六要统筹抓好抗旱防污。淮河的水患不仅是水多水少的问题,还有水脏水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防汛与抗旱两手抓,治水与治污相协调。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旱涝急转”,合理拦蓄利用雨洪资源,积极实施洪水资源化,加强跨省、跨流域抗旱水量应急调度和管理,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在这个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采取跨流域调水、河湖联调、湖库联调、库闸联调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引、多提、多蓄江河来水。另一方面,要努力防治水污染。目前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各地要密切关注流域内主要河道水质情况,认真总结以往应对水污染事件的做法和经验,联手联动推进防汛、抗旱、防污联合调度,严厉打击企业借汛期违法排污行为,避免出现大的水污染事故,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团结协作,夺取淮河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
淮河防汛历来是一个有机整体,多年来,流域四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的统一指挥下,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本、以全局利益为重、以防汛重点为先,服从调度,密切协作,上下游同心、左右岸同力,战胜了一次次严重的旱涝灾害。新的形势下,防总和成员单位要继续发扬这种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优良传统,以“三严三实”的作风,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共同开创淮河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一要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严格落实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行政首长既要抓工作部署,又要抓检查督促,既要统筹协调,又要深入一线,把责任落实到指挥调度和汛情准备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各级防指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细化责任分工,形成整体合力。对淮河干堤、重点河段、行蓄洪区、防洪工程、险工险段等,都要坚持责任到人。要强化责任检查,完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贯彻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顾全大局、服从整体是防汛抗旱铁的纪律。各成员单位要牢固树立全流域上下一盘棋的观念,服从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加强防汛减灾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形成防灾减灾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联系,及时通报信息,有针对性地制订部队参加抗洪救灾的各种具体措施。淮河防总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枢纽统揽作用,既要深入实际,了解地方的困难和需求,争取最大限度的支持,也要坚持原则,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权衡利弊,在防汛抗旱过程中科学参谋、果断决策。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综合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流域各省之间团结协作、共御灾害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要加强流域与省、宣传主管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共享、口径一致。要主动把握话语权,有序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公民积极参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
四要创新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部署,创新防汛抗旱工作体制机制,完善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组织动员、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流域会商机制,着力构建流域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要结合流域和区域的发展,注重整体谋划、合理划分事权、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积极稳妥,始终把改革作为推动治淮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志们,淮河安澜事关全局,防汛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奋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为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