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生态新城西片区水系规划的难点与对策

2014-01-29张绍广张智酝

中国水利 2014年14期
关键词:干渠水系新城

吴 兵 ,张绍广 ,张智酝 ,周 帆

(1.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23005,淮安;2.江苏淮源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23005,淮安)

江苏省淮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发展战略,淮安生态新城成为淮安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淮安生态新城西片区属渠北地区,境内河网密布,周边有京杭运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及二河等流域性河道,区域内有柴米河、大治河、蛇家坝干渠及运南干渠等主要灌排河道。如何立足于整个流域水系,就防洪、排涝及灌溉等方面对西片区水系进行综合规划,打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水系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对水系规划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淮安生态新城是淮安市城市化进程中规划的新区,原属清浦区,位于主城区与淮安区连接处,总用地面积约29.77km2(含水域面积)。其中西片区位于京杭运河西侧,面积为16.93km2,规划区现状为城区与农区结合部。

淮安生态新城位于苏北平原腹地,受淮河及洪泽湖的影响,为河湖相沉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缓倾斜,地面平均坡降约万分之三,地面平均高程在7.3~9.5 m之间。

2.水系情况

区域周边主要流域性水系有二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京杭运河,其中二河、总渠及入海水道为上游洪泽湖入沂、入海通道,京杭运河为南水北调主要调水通道。区域内主要排涝河道有柴米河、大治河,最终经古盐河地涵排入入海水道;主要灌溉渠道有蛇家坝干渠、运南干渠,以及蛇家坝干渠沿线四、五、六支渠等。

3.生态新城控制性详规概况

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西片区功能定位为以市级体育中心为带动的城市组团,同时结合建设黄码组团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区域范围内布置有市级体育中心、电视塔、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等大型商业设施,以及特色商业、美食餐饮、文化娱乐等设施。

控制性详规对西片区现有水系进行了整合,形成大运河、柴米河及新南河三条生态廊道,营造滨水景观,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一是保留疏浚京杭运河、七斗排涝沟、四支沟、五支沟、六支沟、幸福河、海天河等主要防洪排涝河道;二是大治河、蛇家坝干渠和柴米河以通甫路为界,西段保留现状,东段合为一条,在中部扩大水面(扩挖沈湖)赋予景观功能;三是新开挖万瑞河、新南河、白云河等,构建均衡的网络化水系。

二、存在问题

1.区域防洪标准不足

现状柴米河两侧堤防顶宽及顶高程不足,局部顶宽仅1 m,顶高程低于设计防洪水位,难以抵御柴米河上游20年一遇来水。

2.区域排涝标准低

现状排涝河道杂草丛生,淤积严重,过流断面不足,排涝能力降低。区域内无外排泵站,当入海水道行洪时,涝水只能靠上下游外排泵站抽排入大运河,加之泵站规模小,区域内涝灾不断。

3.灌溉渠系输水能力不足

现状干支渠均为土渠,边坡冲刷,底部淤积,输水能力不足。西片区南侧尚有3万多亩 (1 hm2=15亩,下同)耕地,通过引蛇家坝干渠水进行灌溉,需对区域内灌溉水系进行规划整治,以满足近期灌溉要求。

4.区域水环境较差

区域内河道杂草丛生,流水不畅,加之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导致河水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区域内水面较少,水生态环境较差,与新城的规划定位不相适应。

三、水系规划的难点

1.如何与控制性详规相衔接

2011年,淮安新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编制了《淮安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了新城功能定位,对区域内现有水系进行总体的整合规划。水系规划需立足于控制性详规,对西片区的水系进行合理调整,并对详规不合理之处提出建议。

2.如何做到防洪、排涝、灌溉三者有机结合

生态新城西片区水网密布,水系复杂,既有防洪排涝要求,又具有灌溉功能,如何在满足防洪、排涝、灌溉的前提下,对水系进行优化整合少占土地,成为本次水系规划的重点及难点。

3.如何响应生态新城“绿色、生态”的建设理念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淮安生态新城,淮安市政府提出要将生态新城建设成生态示范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目标。水系规划在满足区域防洪、排涝、灌溉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充分体现“绿色、生态”的建设理念亦成为规划难点之一。

4.如何与新城建设时序相协调

水系规划建设投入的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必须与新城的建设时序密切结合,只有安排合理的实施计划,方能发挥水系规划的最大效益。

四、对策与措施

1.排水河道必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规划区域位于渠北运西片中部,区域上游有排涝面积24.57km2,下游有排涝面积49.77km2,区域内排水河道既要保证上游涝水的安全下泄,又不能增加下游的排涝压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规划区域排涝标准与渠北运西片排涝标准一致,即入海水道不行洪为20年一遇、行洪期间达到10年一遇,河道断面设计根据区域内及上游排涝流量确定,以保证上游正常排涝;沈湖出口处设置节制闸,当柴米河高水下压大治河时,关闭该闸,柴米河高水经上游泵站抽排,以保证大治河下游的正常排涝;区域内增设外排泵站,抽排区域及上游涝水入京杭运河,保证规划区域排涝设计标准,同时又能提高整个渠北运西片的外排能力。

2.泵站排水方案立足于高效节能

规划区域内新建外排泵站,既能提高整个渠北运西片的外排能力,又能保证规划区域排涝不受外侧涝水影响,同时提升区域水环境。

建站方案比选:《江苏省淮安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报告(2012—2020)》中,为满足清浦区城南片排涝要求,计划新建古盐河排涝站,将城南片涝水抽排到入海水道。水系规划从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及排涝效果等方面,对单独建站与结合古盐河排涝站合并建站两种方案进行比选。经综合分析,推荐采用单独建站方案。该方案既有利于尽快实施,又减少了因拓浚下游河道挖压占地;泵站位于规划区域内,可直接抽排区域内涝水,排涝效果明显;非汛期可关闭控制口门,抬高西片区水位,提升水环境。

3.灌溉高水渠道必须逐渐退出城市规划

随着生态新城的建设,规划区域内的耕地将被逐步开发建设,灌溉渠道亦将逐渐失去功能,但规划区域下游尚有3万多亩耕地需引水灌溉。考虑到灌溉渠道水位高于周边地面0.5~1 m,若保持现有灌溉渠系,不利于新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周边区域环境。

规划利用区域西侧四支渠及南侧七斗渠改建为蛇家坝干渠改道段,作为新的灌溉线路,可同时保证区域及南侧下游现有灌溉耕地供水。该方案既保证西片区的建设不影响现有农业正常灌溉,亦可将规划区域的灌溉渠道依次封填,逐步退出规划区域。

4.新增湖泊湿地必须与现有水系有机结合

规划扩挖沈湖,增加湖泊湿地面积,与现有水系有机结合,打造生态、亲水、人水和谐的水环境。

在规划的公共绿地范围扩挖沈湖,面积约150亩,以增加水面率。蛇家坝干渠、柴米河及大治河于沈湖附近交汇,出湖后与运南干渠及下段延伸的大治河汇合。

沈湖与河渠连接方案:规划扩挖沈湖处大治河、柴米河与蛇家坝干渠平行走向,三河共用两堤。大治河、柴米河与沈湖相连通,过沈湖后两条河道变为一条向下游排水,在沈湖上游蛇家坝干渠处新建一节制闸,向沈湖补水。该方案基本不打乱原有灌排体系,实施矛盾小,且随着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沈湖水质将得到保证。

向沈湖补水方案:为保证沈湖正常水位,满足景观要求,灌溉期经蛇家坝干渠向沈湖补水;非灌溉期,当蛇家坝干渠水源不足时,可通过王庄洞引大运河水向沈湖补水。

5.总体布局方案应满足新城开发总体时序要求

制定切实合理的水系整治实施计划,与生态新城的开发总体时序相适应。水系规划计划分四期实施,为优先保证区域及下游耕地的灌溉,并尽快提升西片区水生态环境,蛇家坝干渠改道及沈湖扩挖工程优先安排在一期实施,其余工程分期逐步实施。

五、体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新区建设日益加快。为保证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建设方案必须与水利工程同步建设,新开或封填沟河必须慎重,保持不少于现状水面率。

淮安生态新城西片区水系建设规划,以控制性详规为基础,结合西片区灌排水系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全流域对西片区防洪、排涝及灌溉进行综合规划,并根据新城的建设安排,制定合理的分期实施计划。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区域防洪、排涝及灌溉能力,增加水面率,提升区域水环境,有力促进新城西片区的建设,希望能为类似水系规划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干渠水系新城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