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建筑疏散楼梯设计探讨

2014-01-28沈弘颖白燕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郸056031

中国建材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学校楼梯间公共建筑

沈弘颖 白燕(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邯郸056031)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也逐年增加。在设计工作中,作者发现了一些防火设计与安全疏散的问题,尤其是安全疏散楼梯的设计,由于设计人员以及相关审批部门对防火规范的不同理解,造成工程设计与实际使用产生矛盾。

按照《中小学设计规范》第4.3.2条要求,中学教学用房不超过五层,小学教学用房不超过四层,则防火设计应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5条要求,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采用室内封闭楼梯(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而目前较多设计人员、图纸审查人员及地方消防审批部门则把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定性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这样中、小学校教学、实验建筑的室内楼梯间均要设计成封闭楼梯间。然而根据第5.3.5条的条文解释,对“楼梯间设置做了较严格规定”是针对“商场等空间开敞、人员集中等类似建筑”,规范及条文解释中均未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具体为哪些类型的建筑做出明确的解释。在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中,各设计、审查、审批单位也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设计、审查、审批,造成审核标准不一致,图纸反复修改。

作者认为产生以上的认知,是由于把防火与疏散混同为同一件事,防火与疏散实则是两个设计内容,防火设计是通过合理划分防火分区,采用恰当的防火构造措施来避免、减少火灾的发生,阻挡火势以及燃烧产生的有害烟气的蔓延;而疏散不仅是在火灾的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更要考虑到日常使用以及其他突发事件中的人员疏散,例如地震、恐怖袭击等其他安全事故。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2.0.18条定义,封闭楼梯间是“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因而封闭楼梯间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火灾蔓延,及阻挡火灾时产生的热和有害烟气的进入人员疏散通路,保障人员安全疏散。这对于装修材料比较多、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的商场、影剧院、展览以及设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而言,是非常必要的。而中、小学建筑主要是指教学楼、实验楼以及教师办公楼,这类建筑大都装修简单,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火灾中产生的有害烟气也较少,因而,作者认为中、小学校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合理设计疏散路线,更安全、更快捷的“疏导”人流,封闭楼梯间的作用在这类建筑中的作用并不显著,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安全疏散。

中、小学建筑的疏散有其鲜明的特点:使用时段集中,人流量大,使用者大都是天性活泼好动的未成年人。针对以上特点,中、小学建筑的疏散设计的重点应在于合理的疏散组织方式。考虑到使用者的特殊性,学校中的学生均为未成年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是缺乏自理能力的幼儿,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来说是否真的安全、适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回访,发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封闭楼梯间的设置确实未起到增加安全系数的目的,反而常常阻碍了学生们的安全疏散,甚至应发一些安全事故。首先,封闭楼梯间的门按照规范要求是能够自行关闭的,闭门器的安装解决了自行关闭的问题,但是厚重的闭门器却造成了低龄孩子难以推开疏散门进行疏散,造成大量学生在疏散门前拥堵,极易引发踩踏等极度危险事故的发生;其次,由于孩子们天性好动,课间不可避免地游戏打闹,那么这道“安全门”的启闭就可能会引起碰伤、挤伤学生事故的发生;再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2.3条又对封闭楼梯间有这样的要求: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首层设置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实际是在疏散通道上又增加了一道疏散门,这样不但减少了疏散通道的实际疏散宽度,又在原本通畅的疏散通道上设置了一道屏障,反而容易使疏散人员在慌乱的情况下找不到正确的疏散方向,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由于现行有效的规范、法规均未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做出明确解释,造成了设计、审查工作中的混乱。作者也为此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建筑设计规范常用条文速查手册(第三版)》一书中,收录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管理组于2007年11月对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的一份复函,其中对5.3.5条有这样的解释:考虑到办公楼、教学楼等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场所的使用要求,第5款仍允许该类场所在层数小于等于5层时设置敞开楼梯间,但该敞开楼梯间可以不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其防火分区面积可不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对于规范管理组的这一解释,应该可以认为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及办公楼的室内楼梯间设计成非封闭楼梯间,是符合规范要求的。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将中、小学的教学建筑简单定性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是不妥当的,这类建筑的疏散设计应遵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结合各地标准要求,考虑到使用者的特殊性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空间。

[1]虞朋 虞献南编,《建筑设计规范常用条文速查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GB50099-2011,《中小学设计规范》

猜你喜欢

小学校楼梯间公共建筑
楼梯间房,查封!
《谁会飞》仿写
舒兰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更正
小学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有效实施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地下疏散楼梯间防烟设计探讨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美国小学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