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的绿野仙踪”
——由《功夫之王》看中西文化的混合
2014-01-28阳丽君中国艺术研究院100029
阳丽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功夫之王》(2008)是第一部在中国和北美同时公映,又同时获得首周末票房冠军的华语影片。其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认可为以后的中美合作或者说国际合拍片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和发展方向。作为中美合拍的《功夫之王》具有鲜明的中、美两国的电影元素和文化意味,用好莱坞的钱来讲述完全东方的故事,把西方的《绿野仙踪》《魔戒》,中国的《西游记》、吕洞宾的“黄梁美梦”,再加上传统武侠片中的人物元素混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道融合古与今、中与外、神话与现实的盛宴。
一、西方魔幻色彩
《功夫之王》的整个情节架构跟中国的《西游记》,西方的《绿野仙踪》《魔戒》有相似之处。《西游记》师徒一行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而杰森、成龙、刘亦菲、李连杰也是四人组合,且在不同阶段碰到,跟悟空、八戒、沙僧分别在不同场合加入到取经队伍相似。杰森武功最弱,最需要保护,但也是唯一的有缘人,跟唐僧相若。唐僧除了念经什么都不会,但取经路上他却是最重要的人物。他们四人前往五指山,去完成使命,一路上遭遇种种追杀和恶劣环境,最终使命完成,回到故乡。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回到中土。
《功夫之王》在大体情节构架上与美国的《绿野仙踪》有最大相似之处,可说是“武侠的绿野仙踪”。1电影《绿野仙踪》(1939)几乎是所有美国人的“成长”情结,对美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美国社会中常见的一些俚语、俗语、文化意象许多都是出自《绿野仙踪》。影片讲述农家小姑娘多萝西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奥兹国,为了寻找归家的路,她陆续结识了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他们互相帮助,最终,都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各自的心愿,多萝西也回到了家里。稻草人、铁皮人和狮子以及女巫在多萝西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人物。这一点与《功夫之王》非常相似。《功夫之王》可以看做是一个功夫迷做的一个梦,而这个梦是他现实生活的一种投射,孙悟空、金燕子、白发魔女、少林僧人都是他所爱看的电影里面的人物,而醉拳、棍术、螳螂拳等功夫片中常见的元素从杰森家里墙上所贴的各色海报亦可以见出其来处。现实生活中的卢炎因为杰森的懦弱被打伤,梦境中的成龙叫鲁彦,名字相似,卢炎与鲁彦都是成龙扮演,可证两者的一致性,在梦境中鲁彦也重伤将死,这时的杰森毅然一人前往危机四伏的天宫,并且历经艰险,成功拯救了鲁彦的生命,不妨说,这是他的一种代偿心理,内心深处,杰森对卢炎的死亡(重伤)深感愧疚,于是在梦境中,他找到了勇气和力量,拯救了受伤的鲁彦。刘亦菲可以看作是日常生活中,杰森暗恋或者喜欢的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出现在梦境,变成了高傲坚强的金燕子,也许这便是现实生活中刘亦菲给他的印象,清高难以接近,但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求使得梦里面,杰森与刘亦菲一路同行、互相扶助。《绿野仙踪》里面,多萝西历经种种艰险,只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功夫之王》里,杰森想要的也只是回家,只是他必须完成使命才能回家。最终历经艰险之后,他们都回到简陋但温馨的家里。也可以说这两部片子都讲述了一个孩子的历险故事,或者说成长故事,在这个历险过程中,他们对生活有了全新的理解和热爱,找到了勇气、力量和爱,内心世界更加充盈丰富。
《功夫之王》与《魔戒》在情节架构上也有相似之处。《魔戒》讲弗洛多这个小矮人肩负毁灭魔戒、拯救世界的使命,于是各种奇人组成了护戒队伍,护送他前往毁灭之山毁灭魔戒。而《功夫之王》杰森前往玉疆战神的住处,只不过,他要行使的不是毁灭,而是释放,在他成功释放出孙悟空之处,玉疆战神跌落滚滚岩浆,瞬即被吞没的镜头与魔戒被毁灭之山的末日焰火熔蚀的镜头非常相似。依山壁而建的天宫跟《魔戒》里人王的宫殿,白发魔女摔下去时用头发缠住成龙与《魔戒》里炎魔掉进深渊时用长须缠着巫师甘道夫等颇有几分相似。
通过历险而成长的故事是美国电影里常见的主题之一,小人物被神选为拯救世界的人物之后,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现使命,平凡普通的美国小子最后成了救世主,也是美国电影中最常见的桥段,《花木兰》《功夫熊猫》《豚鼠特工队》《黑客帝国》等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节。片中对天庭的设计也是颇有几分西方色彩的。在中国神话里,玉帝等神仙高高居住在天上,掌管着天上世界,不干涉人间事物,哪个神仙私自下凡都要处以刑罚。而西方神话里,神仙与人混居,与人生下各类半人半神的子女,并且神仙还参与到人间的战争当中,为支持的那一方出谋划策,且具七情六欲,与人毫无区别,可说是非常世俗化生活化的。《功夫之王》里的神仙便体现出西方神话的这些特点,天上与人间合二为一,玉疆战神不仅掌管天庭,亦插手人间事务,抢夺人间财物和美女。他所住的天宫亦不过是临壁而建的住所,普通人骑马便可以到达。与其说《功夫之王》具有中国神话风格,不如说更具有西方魔幻色彩。
西方文化具有魔幻传统,魔幻世界中的众多形象和个人英雄观都受到古希腊神话和巫术文化的影响,文学作品中,魔幻的影子更是无处不在。西方童话、传说等诸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都可以看到魔幻世界的建构。前几年火热的《魔戒》三部曲、《哈利•波特》系列、《纳尼亚传奇》系列等魔幻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魔幻风潮,陈凯歌的《无极》便是典型的受此风潮影响的作品,《功夫之王》亦然。
傅修延曾在《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中把虚构的世界分为“正常的虚构世界”与“非常的虚构世界”。“所谓‘非常的虚构世界’是一个合理地运用想象、推理和判断,将那些没有机会和条件实现‘可能’的事物,在这个世界里获得实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或事件,它们有的有正常、理性的逻辑规律和‘可能’的标准,属于‘神奇的世界’,有的没有正常、理性的逻辑规律和‘可能’的标准,属于‘荒诞的世界’。‘魔法世界’即是由‘神奇的世界’和‘荒诞的世界’组成的。”2普遍且简单明了的观点是:“魔幻电影是以魔幻、志怪、神话故事为原型改编,有着很强善恶冲突的类型电影。”3考究魔幻电影的定义及其具有的品质,“由魔幻、志怪、神话传说和故事构成叙事原型,宏大叙事,兼具史诗意境。”4包含“英雄成长和宗教救赎的主题”5等,《功夫之王》无疑可划入魔幻电影的行列。“英雄成长主题源于古希腊英雄史诗。一般说来,完整的古希腊英雄史诗应该包括:英雄成长、受难、历险、追寻的全过程。”6《功夫之王》的杰森恰好经历了这样的英雄成长的过程,进入古代中国,历经艰险,救出孙悟空,换句话,拯救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心灵的成长和救赎。这样的带有骑士精神的西方英雄形象与中国的侠客形象颇有共同之处,中国古代带剑的“游侠”,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里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侠客,往往也是历经艰险,方才达到人生或武技的新境界。至于《功夫之王》则成功地糅合了西方魔幻电影和中国功夫电影的元素,构成了一部既具有西方魔幻色彩又有功夫片特色的影片。
二、中国武侠片的大糅合
《功夫之王》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在于其展示了中国武侠刀剑片的黄金年代。《功夫之王》一开篇杰森从梦中醒来,墙上的海报便一张一张地扑向镜头,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武侠名作,《大醉侠》《陆阿采与黄飞鸿》《少林三十六房》《血滴子》《大决斗》《独臂刀》,李小龙、刘家良、刘家辉、郑佩佩等。当杰森进入古代中国,成龙扮演的醉仙是他的成名作《醉拳》的翻版;李连杰凭《少林寺》一举成名,在片中他继续扮演和尚,而少林棍僧,亦是少林派电影的代表;刘亦菲的金燕子是胡金铨《大醉侠》和张彻《金燕子》里郑佩佩的新演绎,连发射的飞镖都一样;李冰冰的白发魔女从于仁泰导演的《白发魔女传》里可以看到。《功夫之王》整个就是一部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史,这也是该片被人垢病,被称为“大杂烩”的原因。然而,正如李连杰在采访中说,这不过是一个热爱中国功夫的美国少年所做的一个梦,在这个梦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各种元素拼贴杂揉在一起确实更符合梦的特点,这样来看,也许更合情合理吧。毕竟《功夫之王》面向的观众群更多的是西方热爱中国功夫、喜欢中国武侠片的人群,这些人对中国功夫的理解也就是如杰森那般“混合”。
西方的魔幻和东方的武侠都可称得上是成人童话。二者都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都用想象建构起另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具有一种独特的超现实的魅力。然而,由于东西方存在不同的文化传承,两者的想象体系也是迥然有异。方蛇在《东方武侠与西方魔幻》一文中对两者作出了详细比较:武侠世界里,武功是道;魔幻世界里,魔法是道。武功与魔法,体现了两类对“道”的追求——内向型和外向型。前者脱离自然,后者利用自然。江湖是武侠世界特有的社会秩序,它是一种按暴力强弱来划分阶级的体系。魔幻世界是神魔在上的世界,它的秩序由神魔的意志所决定。前者体现出绝对暴力的秩序,后者则是相互制衡的秩序。侠客与英雄信仰的也不同,西方英雄表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和最终胜负无关,而与责任感、荣誉感相关。东方英雄则可以忍,目的压倒一切,“成王败寇”,成功了才能成为英雄。7方蛇从求道、秩序、信仰的不同谈到魔幻与武侠的不同,并论及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就《功夫之王》来说,杰森进入古中国,学的是功夫,而非魔法,这个功夫是经过艰苦训练而成的,而非魔幻中学会口决就能作法。至于古中国的情况,则融合了武侠中的江湖和魔幻中的神魔世界,玉疆战神、孙悟空、玉帝等属于神仙,仙界统治着人间,而醉拳、默僧、金燕子、白发魔女、少林棍僧等武侠电影里的经典人物又构成了一个江湖世界。至于英雄,侠客中也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和决心,“杀身成仁”亦屡见不鲜,西方英雄中也有暂避风头、东山再起的行为。个人认为,两者的区别也许在于,中国侠客更多的是为了一个宏大目标,国家、江山社稷或帮派、义气等外在因素而战;而西方英雄荣誉重于一切,往往为了个人的荣誉、信念而悲壮地奋战。《功夫之王》中的四人组合分别怀着归家、复仇、拯救等不同目标走在了一起,但完成了西方电影中常见的成长和救赎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功夫之王》杂糅了西方魔幻与中国武侠的元素和特色。
《功夫之王》为日后中美合作拍片或者国际合作拍片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该片创作的模式化和商业化,迥异于《英雄》等大片风格,但不菲的票房收入为中国功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另一个可行的道路。
注释:
1.《功夫之王》系列访谈之编剧约翰-福斯科.http://ent.sina.com.cn/m/c/2008-03-31/ba1967871.shtml.2010-3-25
2.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电影文学,2008,(6): 26-27.
3.汤頔颖.魔幻如斯美丽——“神话思维”与当代魔幻电影[J].电影艺术,2006,(2):99-100.
4.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电影文学,2008,(6): 26-27.
5.高路.从当代魔幻电影看东西方文化传输的逆差[J].电影文学,2009,(1): 7-9.
6.高路.从当代魔幻电影看东西方文化传输的逆差[J].电影文学,2009,(1): 7-9.
7.方蛇.东方武侠与西方魔幻[J].甲壳虫,2005,(9):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