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在民族歌剧创作中的地位
2014-01-28罗晨娟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剧团710000
罗晨娟 (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歌剧团 710000)
米哈伊尔·格林卡(M·Glinka1804_57)生于诺沃斯巴斯克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主家庭。他的舅舅家有私人农奴管弦乐队,常演出包含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格林卡不但接受西方音乐,而且对乡村民间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1817年入彼得堡贵族子弟学校,业余学习钢琴、小提琴。1822年毕业回乡,参加了舅父家乐队的排练,获得了管弦乐法知识。1824——28年在彼得堡活跃的文化生活中得到丰富的养料。在整个20年代创作了他早期沙龙风格的器乐小品和被称之为“浪漫曲”的艺术歌曲。
为充实自己,1830——1833年到西欧旅行,先在意大利住了三年。在米兰从巴西尼学习,不久到罗马和那不勒斯。这一时期的优秀意大利歌剧与徇丽多彩的美声唱法给他不少的启迪,并激起了他创作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愿望。1834年——36年,克林卡完成了歌剧奠基之作《伊凡·苏萨宁》。1837——42年,克林卡创作了根据普希金同名长诗而作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其中,五幕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这部浪漫的神话歌剧,是作曲家根据普希金同名长诗所作,剧中描绘了,古代俄罗斯勇士鲁斯兰与公主柳德米拉相爱,当热烈举行婚礼时,新娘突然被妖魔契尔诺莫尔劫走。为了营救柳德米拉,鲁斯兰历尽艰险,与妖魔斗争,最终取得胜利,大圆满的喜剧收尾。就创作而言,此部歌剧则是运用民间创作的原则,涉及到奏鸣曲式及主题的发展规则,谱写出充满俄罗斯曲风的合唱、独唱及咏叹调。勇敢、自信而乐观的精神贯穿整部歌剧,以善良战胜邪恶为主题,正如俄罗斯其他神话一样,善良战胜黑暗作为歌剧的主题,剧中勇敢的鲁斯兰经历几番周折与心爱的柳德米拉在一起,以最终战胜恶魔为结局,将奇妙的幻想色彩与现实结合在一起。
这部歌剧以俄罗斯基铺公国为背景的神话史诗,为格林卡提供了写作更为徇丽多姿音乐的可能:有俄罗斯民间音乐和史诗风格的段落,如第一幕“偶巴扬之歌”“婚礼合唱”;有意大利歌剧中常见的炫技性的咏叹调及合唱,如第一幕中柳德米拉的“我忧愁,亲爱的父亲”,第三幕中的“波斯合唱”;有色彩性很强的管弦乐段落,如序曲,第二幕对俄罗斯古战场的描写,第四幕魔王契尔诺莫尔宫中的进行曲等等。此期间,格林卡还创作了管弦乐《幻想圆舞曲》以及浪漫曲,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
序曲部分中将歌剧的主题思想——善良,充分体现出来,给欣赏着描绘了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幸福相爱的美好画面,衬托出鲁斯兰的英勇及对爱情的忠贞态度。克林卡曾评说这填满朝气的音乐“带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序曲中的不安音调刻画了恶魔的形象,同时也为欣赏者勾勒了英勇的鲁斯兰形象。之后,乐曲过度到欢乐、喜庆的音乐中来,出现了比之前更为明亮的音响,仿佛是在高武我们胜利的凯旋归来。这部序曲是交响音乐的典范,旋律轻快,技艺高超,就俄罗斯管弦乐发展史而言,其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序曲之后的第一幕,公爵斯维达扎拉为庆祝女儿柳德米拉和鲁斯兰的婚礼,幸福的时刻即将来临之际,忽然间电闪雷鸣,柳德米拉被神秘的力量拐走了,慌乱之中,众人寻找,柳德米拉的父亲当众宣布,谁能救的出他的女儿,他就将女儿许配给谁。歌剧一开始,呈现在欣赏着面前的就是一副辉煌壮丽的宏大场面,俄罗斯风格歌曲和民间音乐交替进行,能预知未来的禽兽巴扬在婚礼上演唱了两手咏叹调。其中一首暗示这对幸福的恋人即将面临危险,同时又充满了对他们的祝福;另外一首,以普希金的诗做歌词,旋律缓慢,极富歌唱性,竖琴和钢琴模仿者古斯兰德声音。
柳德米拉故乡和亲爱的父亲告别时,演唱了咏叹调《亲爱的父亲,我悲伤》,音乐亲切感人,母亲告,诉她,生活将十分美好,孩子不要悲伤。音乐变得轻快活泼象征着柳德米拉乐观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第二幕,是魔法师费因的咏叹调。克林卡给予费因以善的力量,舞台上的费因住在山洞里,是他告诉鲁斯兰柳德米拉的去向,并且把救柳德米拉出来的方法也告诉了他。整个咏叹调以芬兰曲调为主。对柳德米拉仰慕已久的法尔拉夫与鲁斯兰一起救助柳德米拉,然而法尔拉夫却是一个表面坚强内心懦弱的人,他与女巫纳依娜狼狈为奸,从而有了信心,他的回旋曲就此展开。在这段旋律中,作曲家对低音的处理很是特别,速度上呈现了渐快的特点,烘托出戏剧性效果,将法尔拉夫的性格刻画的成功至极。
与法尔拉夫不同的是,在寻找途中,当鲁斯兰来到一片遍地是尸体和武器之时,他表现的非常沉静,这里的宣叙调描绘了旷野的外景,平稳而缓慢的旋律衬托出了鲁斯兰的沉静思考。
歌剧的第三幕,克林卡引入了波斯旋律,所描写的剧情是,鲁斯兰神仙女巫纳依娜的魔法之中,魔女们的合唱极其优美,“在田野上黑暗来临了,归来吧柳德米拉”多次重复。另一个柳德米拉的追求者拉特米拉,女巫纳依娜的魔法使他将解救柳德米拉的想中,法抛之九霄云外。他的咏叹调将其年轻而热情的特点刻画的及其成功。
歌剧第四幕柳德米被契尔诺莫尔监禁在花园里,想起她的故乡,一首咏叹调《啊,命运》顺势展开,朴实的旋律充满的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紧接着克林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首《魔鬼进行曲》,歌剧塑造的是一位巫师形象。剧中无唱词,而是用交响乐及吹管乐的形式表现巫师的丑恶。进行曲之后,展现给观众的是契尔诺莫尔的东方舞蹈画面,节奏缓慢,旋律优美。
歌剧第五幕,讲述的是英勇的鲁斯兰在善良的费因的助援下,成功获救心上人柳德米拉。合唱《光辉的柳德米拉》,由三段落组成,这里格林卡是以普希金的诗《柳德米拉苏醒吧》而创作,昏睡的柳德米拉醒来之后,鲁斯兰悲喜交加,庄严的旋律再现剧中英雄主题,歌剧在热烈的欢腾中结束。
整个歌剧音乐最突出的部分是序曲,以及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简练的艺术手法对歌剧情节进行概括,经常作为一首独立的标题性交响乐作品在音乐会上 演出。一开始明朗的和弦与急速的音阶走向,衬托出了热烈欢腾的婚礼场面。紧接着由弦乐和大管演奏的第一主题,它具有英勇豪迈的特征,勾画出英勇的鲁斯兰。接下来,低音部(大提琴、中提琴和大管)奏出了第二主题,旋律来自歌剧第二幕鲁斯兰的咏叹调,呈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这两个基本主题陈述之后,音乐进入激烈的展开,描绘了鲁斯兰和妖魔的屡次搏斗。而当这两个主题重新再现时,意味着善战胜恶,人们欢欣鼓舞,展现出一篇光明的前景。
这部歌剧出了优美的旋律之外,更是体现了深刻的民族意识,首先,对国民的保护,鲁斯兰解救公主就是解救国家,公主的生命安全与国家的人民的安全息息相关。其次,体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对生他养他的国土的眷恋。最后,公主是他的心上人,作为公主的丈夫,即将登上王位,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更应该奋不顾身于解救国家。他将“小”我融于“大”我之中,认为自己是为国家而生,所以当国家遇到困难是,他奋不顾身,这里讲民族意识体现的淋漓致尽。
综上所述,格林卡音乐创作的特征由如下几种因素构成:首先是牢固地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其次是吸取了俄国城市音乐的文化养分;三是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把这三种因素结合起来,既突出了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又使它建立在坚实的艺术技巧上,从而把俄罗斯音乐提高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赶上欧洲音乐强国的水准,为俄罗斯艺术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而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中的地位。
[1]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塔·罗佐瓦著.金兆先译格林卡[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M].福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4]刘丛新.欧洲声乐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5]陈鸿之.格林卡和俄罗斯强力集团传略[M].东方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