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神写照”与西方的“写生”
2014-01-28殷梦甜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殷梦甜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中国的“传神写照”与西方的“写生”
殷梦甜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生法与西方人物写生法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主要是对人物模仿、再现其真实性。但中国传统人物画是主张默记心识,通过暗中观察的方法,了解对象的特征、精神、气质、修养等,从而提炼出其精神本质来进行写生。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生法是以建立在相学的基础上的,结合默记于心,归纳特点,并捕捉对象的情绪与状态,来达到“传神”的目的。这种写生法对我们当代人物画的写生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借鉴和帮助。
中国传统人物画写生;西方写生;模仿;自然相术
明代《绘事微言》其中说到:“人物为传神是也,山水为留影是也,花鸟为写生是也。”中国古代传统人物画写生还被称为“写真”“传神”或“写照”。“除以上称谓外,还有写生、写貌、写像、写照、影像、容像、象人、祖先影像、仪像、传神、寿影、代图、接白、帝王影像、圣容、云身、小像、等”。
西方美术传入中国后,“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为绘画对象的临场习作。写生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受固定视点、透视和"准确”形态等制约,只强调表现主观感受和情感的意象写生。另一种是固定了位置和视觉角度,非常严格描摹出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透视关系和自然关系进行的定点如实的再现写生。”
“写生”并非是舶来品,传统的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就有关于写生的记录,比如清代画家丁皋《传真心领》中提到画法过程,“用生纸写生必将纸贴于板上,竖在顺手,令其对光上坐,自己宁心静气,以朽炭于竹纸上,任其大小……全朽定草稿。印于大纸上,细品印证无差,然后用朱標和墨深淡得宜。”“传神最大者。令彼隔几而坐。可远三四尺许,若小照可远五六尺许。画部位可近。画眼珠必宜远。”
对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写生”与西方“写生”区别还是很大的。中国传统人物画写生要求画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方法,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和理念,把生活中人物真实生动的描摹出来,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并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与情操。中国人物画写生主要有两种,一个是"面写”即指画者与被画者当面进行描摹写生。另一个是“背拟”即经过仔细观察被画者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凭记忆而作,画出人物肖像达到“惟肖”。而西方肖物画写生是经过严密的人体解剖研究,对人体结构完整的认识后,注重透视,并在遵循自然的前提下进行的写生活动,西方“写生”注重再现自然,讲究光影,并且在二维的画布上营造三维的空间。中国传统人物画写生的“肖似性”不仅需要外形逼肖而且还包括人物神韵上的肖似。西方肖像画写生更注重的是事物的真实准确的再现。
中西方的审美理念、文化上的差异的不同促成了中西方对待写生观察方法的不同,中国传统肖像画是主张默记于心,通过暗中观察的方法,了解被画者的外形精神学识修养和社会阅历等从而提炼出其精神本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生法是建立在相学的基础上的,通过默记于心、归纳被画者的特点、状态并描摹出被画者的精神与气质,来达到传神的目的。清代画家蒋骥在《传神秘要》里提到:“画者须于未画部位之先,即留意其人,行、止、坐、卧、歌、呼、谈、笑,见其人天真发现,神情外漏,此处细察,然后落笔,自有生趣。”为了发现并捕捉被画者最生动的时刻,古人经常采用“阴察”“熟想而默识”“背拟”的写生方式。暗中观察、默记于心、背拟成像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基本写生特点和方法。通过暗中观察被画者音容相貌,画家默记于心,形象特征就像在眼前;通过背拟的手法把对象的特点用最精炼简洁的手法画出,自然生动的人物就出现了。
对于西方的画家是通过人体解剖来认识人体的构造,来真实地再现对象,这是与西方绘画的科学精神分不开的。达芬奇解剖尸体更好的了解人体构造,在诸多达芬奇手稿中都可以看到他解剖人体内部肌肉并且记录在手稿上,还有许多手稿则是对裸体人物进行写生,更进一步了解所要写生的人体。而在中国人物画方面是没有进行裸体写生以及解剖这种科学的认识的,中国的解剖也只是用于医学。中国的艺用人体解剖学著作始于元代著名肖像画家王绎在《写像秘诀》中有说过:“凡写像须通晓相法。盖人之面貌部位,与夫五岳四渎,各各不侔,自有相对照处,而四时气色亦异。”丁皋《传真心领》里提及到:“立浑元一圈,然后分上下,以定两仪,按五行而定五岳,设施既定,浩乎沛然,充实辉光,轩昂纸上,谓之气在笔后,此固写真之大较矣。”又说:“初学写真……其大要则不出于部位之三停五部,而面之长短广狭,因之而定。上停发际至印堂,中停印堂至鼻准,下停鼻准至地阁,此三停竖看法也。察其五部,始知面之阔狭。山根至两眼头止为中部,左右二眼头至眼梢为二部,两边鱼尾至边,左右亦各一部,此五部横看法也。……凡此皆传真入手机关,丝毫不可易也。果能专心致志,而不使有毫厘之差,则始以诚而明,终由熟而巧,千变万化,何难之与古人还把不同类型的脸型加以归纳,定为“八格”,分别以“田、由、国、甲、用、目、风、申”八个不同的汉字来象征。清代蒋骥《传神秘要》、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以及藏传佛教的《造像量度经》著作也记录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对人体的认识。相对西方形成了科学体系的解剖来说,中国这方面的著作内容比较浅显,也没有形成一套体系。正是有独特的对人体的认识方法和理论传承形式呈现了一种完全有别于西方的名族特色。
相学对人体结构的理解是中国传统人物画学习中的基本,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法则是古代相法的“三停五部”“两仪四象”。对于中国传统人物画是以相学对人体结构了解这一点与西方的艺用解剖对人体结构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相学对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性,相当于解剖学对于西方古典肖像画的重要性一样。由此看来,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写生方法是以相学来达到了解人体的目的,通过默记于心,归纳总结特征,并快速记录对象的情绪与状态,来达到“传神”的目的。我认为在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写生学习上,传统优秀的写生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不仅在造型方式上有别于西方的一味的光影写实手法。而且对中国人物画找到自身的价值是有帮助的,对我们进一步创新中国人物画是大有裨益的。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肖静.清代中国人物画写生传统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