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遗存在上蔡
2014-01-28刘云霞上蔡县艺术创作室河南上蔡463800
刘云霞 (上蔡县艺术创作室 河南上蔡 463800)
伏羲氏,传说中神化人物,因教人类结网守猎、用火、驯养家畜、建筑房屋演绎八卦,开发民智,教化民风,使人类摆脱洪荒时代蒙昧状态,进入文明时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由于他生于成纪,居住在淮阳,画卦于上蔡白龟庙,因此伏羲与上蔡有很深的历史源渊,留下很多遗存。首先,上蔡的“蔡”就是因伏羲画卦而得名,蔡以伏羲而得名,伏羲因在上蔡画卦而闻名。其次,伏羲庙现名白龟庙,因伏羲在此画卦教人结网守猎,后代人感其恩德,在蔡河之滨建白龟祠。现保存有清嘉庆年间重修曰:“伏羲画卦亭。该亭为八角单檐攒尖顶,周围有八个拱角,每个拱角下面有方形石柱支撑,门辟在南面,两侧石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下联是‘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另外原有山门、道院、蓍草园犹存,当地居民为缅怀他,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自发举行庙会,借庙会的形式,来纪念伏羲,会期客商云集,盛况空前。第三,“古蔡八景”(古蔡八景:芦岗拥翠、鸿隙荷烂、白云深处、洪河春雨、蔡河沉月、景贤书声、斯井鸡鸣、蓍台云护)中与伏羲有关的有三景。其中第一景为“白云深处”。据《上蔡县志》记载:“白云洞在蔡城东北隅,高二丈余,周数百步,形似卷阿,下有洞,相传白云常出其中,后人建真武庙于其上,名曰白云观”。庙中大殿塑有伏羲和老子像,观前有一石桥,名升仙桥。据传北宋时,白云观里的小道士因喝了“福源久”的“状元红”酒,在升仙桥上羽化成仙。得道成仙是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标,此传说反映道家“无为”的思想和逃避现实的人生哲学。第二景为“蔡河沉月”。此景在上蔡城东30里的蔡河,其地有高台,台下有水名曰蔡河。《河南通志》《图考》上蔡蓍草园记载:“蓍草台在上蔡东30里,近台有水,曰蔡沟,有元龟素甲缟身,浮游其中”,古时候,蔡河烟柳十里,水清鱼肥,白龟出没,初夜上月之时,水中月影如镜。楼台、岸柳、水月、渔火相映成趣,犹如人间仙境。这样人间仙境必然成为道家传礼布道理想场所,很多古籍记载伏羲画卦于蔡河之滨,这正和道家尊崇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对道“纯朴的本性和无为”理念不谋而合。第三景为“蓍台云护”。蓍台在上蔡城东15公里的蔡岗之上,传说太吴伏羲氏画卦于此,此俞环境优雅,蓍草丛生。台旁有蓍草园,同中筑台,台上筑先天八卦亭,旁有白龟祠。蓍台在明清时期为天中胜迹,而今八卦亭犹存。另外,与伏羲画卦有关的遗事遗址还有很多,象蔡城南门旧有“羲画孔辙坊”和东汉蔡邕所题:伏羲画卦碑、蔡沟、白龟庙村得名都与伏羲氏有密切的关系等等。这些都表明,上蔡确确实实是伏羲画卦重要活动地,他居住在白龟庙画卦亭用上蔡独有蓍草和白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者诸身,远者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辞下传》,八卦的形成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学、宗教、医学、天文、哲学等均产生了极为广泛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中围早期的哲学思想形成影响更甚。
一、先天八卦含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
第一,从先天八卦图形看,就是一种哲学现象。列宁阐述客观唯物主义时说(《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二卷):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先天八卦方位图,整体恰似一个圆,细节由8个方位直线组成,反映人们最原始认识世界的思考,虽然离开了人的历史发展观认识问题,是唯心主义的,但不乏有合理成份,毕竟人类已开始认识世界。朴素的辩证法是伏羲哲学思想最有价值的部分。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的特征,联系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首先,先天八卦揭示了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互相联系的关系。
第二,《易经》是事物外部发展规律的反映,这主要表现在它的阴阳互变的规律上,它的“阴阳阴阳”式的矛盾运动正是对事物互相斗争,互相依存最直观的描写。“阴阳律”是对事物内部矛盾变化规律的反映。
第三,伏羲阴阳律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事物发展以阴阳二气相互斗争、冲突作为其动力的,而事物的良态存在则是事物内部阴阳二气的和谐统一所产生的结果。正如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揭示万物之间,自然界与人类之问互动的关系,反映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因此在处理和分析任何矛盾时,必须要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反对割裂两者的辩证关系。
二、《易经》包含着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哲学最重要的规律,它表明事物发展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如此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的辩证的过程。伏羲先天八卦最深奥的内容就是“道”,“道”在思维轨迹上正好向我们勾勒出一个终点重合于始点的螺旋式上升的圆圈,“正一反一合”这“道”的运行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反映。众所周知先天八卦的卦象的排列以象征天、地的“乾”“坤”开头,表示过程从简单的阴阳对立开始,中间经由六十四卦的反复变化,最后以“既济”和“未济”告终,末尾二卦,从图像上看,恰是开头两卦的交互错综、参和统一,(或曰,是“乾”、坤二卦各以己之所有济对方之所无、各以己之所过济对方之所不及)这也是一个按“正——反——合”逻辑递进的思维圆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反映。
三、《伏羲易》遵循了哲学一分为二的法则
我们知道按照《大易》阴阳观念,天地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而事物在通过阴阳之化的生成过程中,又遵循着一分为二的法则而展开。他提出一系列事物对立面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乾坤、黑白、美丑、是非、强弱、祸福、善恶,包括现在微机“二进制”、围棋博弈中的黑与白等都揭示了事物强烈对比关系,都表明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四、含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成份
以羲为首的道家认为乾坤是万物之源,乾坤不断变化生成水火、雷电、山泽。天地生万物,人应“无为”,要顺应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天地一切事物都要依照自然的法规运行,这种以尊重自然法则为立沦根据的哲学思想,正好回答了很多哲学家努力探索一个哲学的重要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这种以热爱大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古代,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含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由于他们认识受时代局限,只强渊物质埘意识的决定作用,主张在自然面前“无为”,因此是片面的。
总之,以伏羲为首的道家的哲学思想是理性的,深遂的,他最早产生了中国早期的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我国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是我国哲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伏羲以他非凡创造力,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繁衍、生存、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肇启了人类文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正象胡适所说,以它的气势,它的创造力,它的丰富性和文化思想以及它的深远意义,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诸多关系作出哲学思考,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根据各自理解不断读出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