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海方言俗语拾趣

2014-01-28解倩男张家荣武宜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
关键词:俗语新郎死者

解倩男 陈 迪 张家荣 宋 雪 武宜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6)

东海县地处江苏省北部,隶属于连云港市,是闻名全国的“水晶之都”“温泉之乡”,也是地域方言特征较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这里正处于江淮次方言和北方次方言的交界地区。苏晓青先生依据是否保留入声调类的分界标准,将东海方言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片:东南片保留入声,属江淮方言;西北片没有入声,属北方方言。1本文以我们此次调查整理得来的属于东海县西北方言片区的桃林、洪庄、双店、山左口、李埝、石湖、温泉、南辰、石梁河、黄川等乡镇的方言俗语为例,从中挑选一些有特色的词语略作介绍。

一、婚嫁礼俗中的方言俗语

出门子:女子出嫁叫做出门子,指女方从此离开了娘家的大门。出嫁前夕,女方长辈会为新人准备被子和日常生活用品,这些日用品都要准备两个或是多个,寓意着成双成对。通常会在被子的边缘或枕头里面,放上许多硬币、红枣、花生和栗子,寓意着大富大贵和早生贵子。长辈还要为新娘准备馒头,叫做“压岁馒头”,要一岁一个。例如新娘26岁结婚,就要准备26个压岁馒头。

带媳子:男方结婚叫做带媳子。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新郎家要把喜床准备好,叫“支床”。支好床后男方会找几个家里的侄子或晚辈中的小孩到床上滚一滚,同时边上的人要念道:“天上金鸡叫,地上凤凰啼。不知天早晚,这就支床时。”然后要向床上扔红枣、栗子和钱,一边扔一边说着喜话:“一把栗子一把枣,大的领着小的跑,一把栗子一把钱,大的领着小的玩。”以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当晚还要留小男孩在喜床上过夜,称作“压床”,意为送子、驱邪,日后多生儿子。

吃宽心面、咬鸡蛋:结婚当天,当新娘快到新郎家的时候,新郎的许多晚辈(多数为男孩)就要开始在前面放鞭炮,随着鞭炮声,婚车再缓缓地到家。新娘在下车之前,要由男方的嫂子和嫂子家未出嫁的女孩子手里拿着点了火的红纸,一起迎新娘。新娘新郎进家的时候,旁边的亲人会往他们身上撒许多麸子和彩带,表示富贵吉祥。进了屋以后,就会有人端来一碗面,叫做“宽心面”,新娘和新郎要互相喂着吃,而煮面的人会故意不把面煮熟,然后问他们生不生?他们就要一起回答:“生!”吃完面以后还要吃鸡蛋,但是鸡蛋里面会插上一根缝衣针,让新娘来咬,如果咬到针尖说明来年会生男孩,如果是针尾说明会生女孩。

赶喜:结婚之日,往往会有本村或邻村一些不相干的人不请自到,带上几只鞭炮,在新房门口燃放,一边燃放一边喊着“响亮响亮,人才两旺”,“鞭炮一响,子孙满堂”等表示祝贺的话并讨要喜钱,同行的伙伴会应和着叫好。在一片喝彩声中,喜主便赶紧拿出答谢礼,有烟、糖、酒等或者直接给钱,有的人家还留赶喜者上桌吃饭,与新人共同分享新婚的快乐和幸福。

瞧亲:在新娘嫁过去的第四天和第十二天,新娘家的兄弟和父亲要去新郎家看望新娘,称为“瞧亲”,主要是看新娘在新家过得好不好。

回门:婚后一个月之内新娘必须一直住在婆家,叫作“头一个月不空房”。满月后一般要回娘家住几天,称作“回门”,新娘一个人回去叫“单回门”,与新郎一起回去则叫“双回门”。

二、丧葬礼俗中的方言俗语

送老衣:即为死者准备的衣服,又叫“寿衣”,一般在人活着的时候就要提前准备好。送老衣必须是双层夹衣和棉衣,颜色男女有别,一般男的用藏青蓝色,女的则用大红大绿的颜色。老人将死之时,家人须赶在死者咽气前为其穿上送老衣,穿衣服时,禁止哭泣,以防泪水滴于死者身上。

报丧:如果哪家有人故去,先要派人去通知互相有来往的亲戚朋友,俗称“报丧”或“报信”。报信的人通常为男性,手拿小白旗,头带孝帽,多数为死者的儿孙、侄儿、侄孙等。2

送汤:人死之后,下葬之前,每日早、中、晚家中的所有亲人都要排着队到当地的土地庙,边哭边“烧火纸”,称为“送汤”。之所以送汤送到土地庙,是因为当地人认为死去的人在没下葬之前,魂魄都还留在土地爷的手里,便以此仪式来请求土地爷多多照顾死去的人。

正吊:亲朋好友前来正式吊丧的日子。届时死者儿女要请“把将”(吹唢呐、敲锣打鼓的一帮人)吹吹打打,以让逝去的灵魂走得热闹不孤单,并设宴答谢前来“烧纸”的亲朋好友。

送盘程:意为为逝去的人送点路上用的盘缠,也有为死者送最后一程的意思。“正吊”晚上最后一次“送汤”时,由“把将”里的唢呐手、敲锣打鼓的人奏乐,由忙事人将事先扎好的轿子(轿子里放死者生前穿用的东西)、马、电视机等彩纸做的生活用具全部抬起送到土地庙烧毁,接着再哭着返回家中。

三、饮食习俗中的方言俗语

糊特:一种稀饭。过去物质生活匮乏,穷人家吃不起干饭,往往将粮食淘洗干净后放到石磨上磨成糊状,再投入沸水中煮熟成粘稠的浆糊,故名。又因其在烧沸时,不断泛起大气泡,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因而又称“糊嘟”或“唿通”。一般是什么粮食作出的就叫什么,如米糊嘟、稖头糊嘟、大麦仁糊嘟等,是穷人正常年景的主食。3

卷子:馒头的一种。将面发好,揉成长条,用刀切成长形小块后上笼蒸熟即成“卷子”,是当地人常食的一种面食。

就菜、就就子、叨菜:都是指吃菜。人们吃饭时,总是饭吃的比较多,菜吃的比较少,主要靠着菜的味道把饭吃下去,因此便把“吃菜”说成了“就菜”,意即“就着菜来吃饭”,“就子”也因此成为了“菜”的代称,“就就子”就成了“吃菜”了。“叨菜”也是“吃菜”的意思。有一个故事说,一位村长请外地领导吃饭,菜上桌后,村长说:“来,不用客气,大家叨菜吃。”然而尽管村长热情招呼,愣是没人动筷子夹菜吃,都不解地看向村长。原来他们不明白在本地“叨菜吃”就是“夹菜吃”的意思。

四、日常生活中的方言俗语

在日常生活中,本地人使用的许多方言俗语也饶有趣味。

比如花生是我们东海县的特产,到了收获花生的季节,我们可以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甲:你今天起果子了没?

乙:起了。

甲:起了多少?

乙:无资么多,两亩地差点起完了,累死了!

甲:你么兴带!

这段对话中出现的“果子”是指花生,花生长在地下,收花生时只有把花生秧连根拔起才行,所以人们将“收花生”说成“起果子”;“无资么多”指的是“很多”,这是当地人一种非常夸张的说法,是劳作的人们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么兴带”的意思是说“太棒了”,表达的是对别人的一种夸奖。

又如一个小孩子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了,大人就这样批评他:

我看这小孩标准是个甩子,今早清骑洋车子,前边那么大一个坷朗都看不到,结果把个拜子磕破了,还好意思显个没完。

这段话中的“甩子”指的是不争气、没有用的人,有时也叫“甩种”,“早清”指的是一大清早,“个拜子”指膝盖,“显”则是大声哭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这个小孩实在是个没有用的人,今天早晨骑自行车,前边那么大一个坷垃都看不到,结果把膝盖磕破了,还好意思没完没了地哭。”

此外,本地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方言俗语,如“葵花子”叫作“照葵”,“土豆”称作“地蛋”,“泥鳅”称为“迷了沟”,“鲫鱼”称作“刀鱼”,七星瓢虫叫作“花大姐”,蚯蚓叫作“蛐蟮”,很小的孩子叫“小巴”(第二声),老太太叫“老妈嬷”,驼背叫作“龟腰子”,毛巾叫作“手布子”,肥皂叫作“洋碱”,母黄牛叫作“沙牛”或“士牛”,母狗叫作“草狗”,母猫叫作“女猫”4等等。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虽说有时方言俗语也会闹出笑话,但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方言俗语不仅反映了当地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家乡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的发展变化,进而为本地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的研究提供一些宝贵的资料。我们认为这是一项既重要而又饶有趣味的工作。

注释:

1.苏晓青.东海方言研究[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2.丁爱侠.连云港婚嫁丧葬礼俗中的方言俗语[J].现代语文,2013,(1).

3.刘兆元.海州民俗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4.苏晓青.江苏东海方言的词汇差异[J].彭城大学学报,1997,(4).

猜你喜欢

俗语新郎死者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新郎与新狼
ORGANIZED GIVING
客家俗语巧诵读
俗语图文对对碰
数字俗语
走近“死者之脸”
《笑一笑》
《笑一笑》
我是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