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真实的特点分析和原因探讨
2014-01-28卢林茜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卢林茜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2006年埃文•威廉姆斯推出Twitter1服务,正式掀开了新媒体主力军微博客的发展首页。继2007年王兴推出中国大陆首个微博应用“饭否”2,新浪微博于2009年开始内测,以来势汹汹之势强悍进军中国微博平台市场。2010年微博元年以来,中国微博发展一直方兴未艾,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到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在2012年11月18日发表的新浪第三季度财报中则称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亿大关,不得不承认微博已经成为国内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代表,以其有别于传统传播工具的传播特性在中国舆论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新旧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其最具价值的特性就是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而相较于传统媒介真实,微博真实因其载体兼有或特有的新媒体特性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受众尤其是网络受众对于社会真实的了解从广度上、距离上、速度上、参与度上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以下就针对微博真实的几大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微博真实的特点之一:碎片性
碎片化是微博文本的一大特点,也是迥异于其他传播形式的最大特性,140个字的限制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的思考模式和表达方法,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将随想记录和发布的愿望。这个特点转移到微博真实上就导致当传播者想要传播某一事件时只能选择传播这一事件的某一个局部甚至是一个细节,因为要想用140个字讲清楚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个选择过程中,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缺少传统媒体需要遵守的群体的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和行业道德,起决定因素的是这个传播者自身主观的立场和偏好,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传播者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传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事情的真相在微博上被割裂为无数碎片,需要有逻辑和有理性选择的整合才有可能还原真相的全部,而这样的工作在微博自身平台上很少有人去做。以2012年末毕节流浪儿童死亡事件在新浪的微博讨论为例,对事件的细节追问和挖掘涉及死因、生前照片和行为、家庭背景、贫困、教育、毕节风俗、当地政府作为等各个方向,不断有人从这些角度发布自己的“内幕”或者观点,导致关注这一事件的受众们只能在一个线性时间上同时从四面八方接受关于这一事件的许多零碎的点,要想在微博平台上了解事件全貌,只能靠自己在这些碎片中慢慢拼凑。
二、微博真实的特点之二:娱乐性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本原著出版于1985年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尽管其写作背景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印刷文化衰落、电视文化崛起,但放在今天的中国,书中的种种竟然意外得吻合,唯一不同的是加速“泛娱乐化”步伐的载体除了电视,还多了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微博自然是其中一员。娱乐性成了微博用户在发微博、转微博和评微博过程中的第一选择因素,“让人笑一笑”成了微博传播的常态,在新浪微博首页右侧的热门话题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得发现九个热门话题中至少有四五个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娱乐倾向,有些则多达七个。娱乐本身无可厚非,但要分娱乐的对象,一旦性质严肃的微博事实也被用来博人一笑,娱乐性就成了消解真实最强有力的手段,再高尚、再认真的话题都会淹没在娱乐的消费氛围中。微博真实的娱乐性继承于传统媒体的娱乐倾向,但技术的优越又同时发展和膨胀了这种娱乐性,戏仿、恶搞、吐槽无一不例外地被用来包装微博真实,当你想在微博中理性一把的时候往往还需要仔细剥除这些美妙的外衣。
三、微博真实的特点之三:差异性
微博真实的差异性要从微博的另一个定性说起,即自媒体。在美国新闻学会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自媒体被定义成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说得通俗些,也就是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给普通受众提供了向社会自由表达的机会,受众从传统媒体中的受传者身份转化成了传播者,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意味着不是媒体给什么受众看什么,受众可以自我选择接收的内容。这样的身份转换后,对于微博上流传的海量的信息和事件发布,受众对于微博真实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自身的因素,而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从受众角度上微博真实的差异性,在一些受众对于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同时极有可能另外一些受众压根不信。2012年5月,新浪微博加V用户作业本转发了青岛癌症女孩鲁若晴的微博,一时之间鲁若晴坚强抗癌的故事受到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在大多数网友表示被感动和为她加油的态度时,有另外一些人则在质疑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也不乏微博用户直接“披露”这是借作业本账号进行推介和炒作的商业事件,这两种全然相左的意见在微博平台上共存并相互较量,在一个时期内几乎哪方都没能完全令人信服,更不用说存在这两种意见之间的游离性看法了。如果鲁若晴事件是在传统媒体时代由电视或者报纸报出,不能绝对得保证没有相反意见,但由于传统媒体长时间建立的权威性以及受众的被动接受性,这样符合正义性取向的事件是很难被人质疑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分析出,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除了受众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身份立场外还包括近几年新媒体培养出的受众整体日益增长的质疑精神以及具体事件的传播者的权威性,这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如今微博上的各类事件几乎没有统一真相和统一意见,而这样的差异和分歧所造成的进一步后果和对事件本身的反向影响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微博真实的特点之四:时间性
微博真实的时间性和新媒体的吸睛取向有关,类似于“标题党”,为了博关注、增加粉丝量,一些微博用户会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就发布信息,而在140个字的限制下,为了确保关注量,又往往参杂了夸张甚至扭曲的成分。这样的信息一经发布,再经转发,就会形成三人成虎效应,即使这个时候有另外的传播者甚至是第一传播者想要澄清事情真相,也会受到沉默的螺旋规律所制,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在微博平台上一件事情的真相还原往往需要时间的过渡和等待,等到信息越来越全面,等到传统媒体介入并且在网络上进行反馈,真实才有可能被揭露。前面提到的鲁若晴事件,在经过微博争论后,传统纸媒介入调查,几经查证后最终证实鲁若晴确有其人,真名为鲁超,确患白血病而坚强生活,整个事件从出现到定论经历了一个礼拜的时间长度,对于以秒计算的微博信息平台,这一周是个大数,而对于更多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无法还原真相的事件来说,鲁若晴事件又是得以浮出水面的少数之一。
五、微博真实的特点之五:情绪性
微博真实的情绪性也与微博的自媒体特点有关,有别于传统媒体有组织的新闻事实报道,微博真实由于是经由个人直接发布,更具有个人情绪感。微博真实的情绪性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摆脱了新闻报道冷冰冰的外衣,是一种更接近人性的真实,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更多地是一种传播者内在情感和思维的外化,比如动车事件中,由一线抢救人员和自发参与救助的群众自己所发的关于事故现场状况、救援情况和伤亡情况的微博就能够以一种亲身经历的氛围感染受众,从而引发积极的后果,比如号召献血和寻找亲人等。微博真实情绪性的坏处则在于如果过分强调感性而忽略理性的话,对于各类新闻很难形成客观的判断,失去了逻辑性的思考,只被情绪所左右很容易造成误信和误传。
六、微博真实的特点之六:可操作性
在两级传播理论中,意见领袖作为沟通大众媒体和受众的桥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号称打破二者距离的自媒体领域中是不是就不存在意见领袖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影响较大的微博事件比如随手拍解救流浪儿童、郭美美事件、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等几乎都是因为由加V用户转发评论后才引起的轰动和进一步讨论,真正草根微博发布的信息要想得到大量关注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在自身小圈子内传播,其结果也就是淹没在微博的海量信息中。除了微博中存在意见领袖这一事实,由近两年出现的僵尸粉事件和粉丝买卖,我们不得不质疑微博中所谓的意见领袖、所谓的加V认证的用户背后有没有商业手段的操控?微博的确是给了受众更大的自主性,但同时这种自主性也被网络水军之流所利用,可以买卖的粉丝,明码标价的名人转发和评论,都让微博真实的可操作性变得更加简单,也就导致了微博上假消息和谣言泛滥,名利性和商业氛围更浓重,而原本自由表达意见的一般受众也会被这些新兴意见领袖所左右,进而态度或者是情感被利用。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力军,微博真实的这些特点对传播者、受传者、平台管理者以及传统媒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相应得提高传播者的把关能力,受传者的媒介素养,平台管理者的应对能力,传统媒体的网络参与以及线上线下的融合能力,才有可能使得微博真实的产生和发展环境更加干净,从而取得正面效果,如若不然,微博呈几何数般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终将会使得事实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
注释:
1.Twitter:国外的一种社交网络及微博客的网站,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布,可绑定IM即时通讯软件。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
2.饭否: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 Twitter 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 页面、手机短信/彩信、IM 软件和上百种API 应用在自己的饭否页面上发布消息(限定140字以内)或上传图片.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江海伦.媒体追求真相的行为边界——由“鲁若晴”事件引发的新闻伦理思考[J].新闻记者.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