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人深致,旷世之怀
——关于文震亨《长物志》中家具设计思想探究

2014-01-28张舒璐南京艺术学院210013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古雅士大夫文人

张舒璐 (南京艺术学院 210013)

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曾孙,文彭孙,元发仲子。天启五年(1625)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晚明士大夫中的代表人物。其著作《长物志》一书详细全面地阐释了他对衣、食、住、行、用、游、赏各种生活文化的深刻见解,事无巨细地勾勒出园林生活场景的高雅绝俗,是晚明文房清居生活方式的完整总结,堪称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书中所涉及到关于家具的设计思想也正体现出他的精致生活以及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在《长物志》中涉及到家具的章节主要是卷六“几榻”。在此卷中,文震亨详细全面地描述了在传统家具里,文人雅士应使用的“榻”“几”“桌”“椅”及“厨架”“床”“屏”“箱”与“凳杌”之式样,并且也深入阐述了他对家具式样的雅俗古今之辨,以及他对家具设计的独到见解。析而言之,《长物志》中的家具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应寻古制以求“雅”

文震亨在《长物志》卷六“几榻”的开篇总论中则提出:“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而后又说:“今人制作,徒取雕绘纹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由此可以看出文氏以“古”为雅的审美理念。对于家具的设计,他崇尚古雅,强调古制,反对当时甚行的雕饰之风,认为这是俗人的喜好,而非雅士之选择。

文氏在“几榻”卷中提及“榻”时写到:“有古断纹者,其指自然古雅”[1](P85)。古断纹是指原有桀漆层经过较长时期后漆面龟裂的纹路,古断纹的出现,本身则是器物历史久远的象征,古人称断纹“不历五百年不断”。而镶有元螺钿之物的时代也至晚应追溯至元代,这两者均是古式,甚和文氏之心意。在文氏看来,古断纹与元螺钿可以很好地体现器物之古雅,文中也多处体现他对此二者之追崇,如”椅”中所提:“椅之制最多,曾见元螺钿椅,大可容二人,其制最古”,[1](P92)在论及“箱”时“又有一种古断纹者,上圆下方,乃古人经箱,以置佛座间,亦不俗”,[1](P100)在关于“床”的描述中指出:“宋元断纹路小漆床为第一”[1](P98)。然而文氏也并非一味地追求古代之物,虽然他认为古物是上乘之品,而循古制以求古雅之美才是根本,所以在古物难求之时,文氏也有变通之法,正如他文中所提:“他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梨,照旧式制成,俱可用”[1](P85)。而后,文氏又在文中指出“一改长大诸式,虽曰美观,俱落俗套”,可见文氏对“应循古制”有很高的讲究,不仅要求式样上仿旧,在尺度与形制上也需基于古制而定,不可落俗,正如他在论及“书桌”时所提:“书桌中心取扩大,四周镶边,阔仅半寸许,足稍矮而细,则其制最古”[1](P89)。与此同时,文氏十分重视在应循古制的过程中对材料的运用,在他看来,古之形制需与材料相结合方可体现古雅。正如他在“天然几”的论述中指出:“天然几以文木如花梨、铁梨、香楠等木为之;第以扩大为贵,长不可过八尺,厚不可过无寸,飞角处不可太尖,须平圆,乃古式”[1](P89),可见,古式器物之美感体现是基于材料与形制的完美结合。关于在材料与形制上的应循古制,文氏还指出“方桌旧漆者为佳,需取极方、大古朴”[1](P90),“凳亦用狭边镶者为雅;以川柏为心,以乌木镶之,最古”[1](P94)。

对“古”之追求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的核心,也可以说是自古文人在世风奢靡,人心不古的社会中保持自我,追求传统与高雅的一种方式,从而这也成为文人士大夫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元代画家赵孟頫所提倡:“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1文震亨出生于典型的传统文人家庭,有着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共性,应循“古制”以求雅的思想已深深涉入他的家具设计观,他在《长物志》“室庐”卷中的“海论”就已提出“宁古勿时”一词,而这种以“古”为雅,以“时”为俗的设计美学思想也正是他清高绝俗的品格体现。

二、自然去饰以求“朴”

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卷中的“海论”中则指出其“宁朴无巧”的审美理念,这也反应在其家具设计观中。对于家具的设计与选择,文氏也同样宁拙朴不工巧,宁简朴不媚俗,崇尚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简洁之美。

在文震亨看来,家具若以自然之物以为之则更显朴质脱俗,正如在谈及“几”的设计时则写到:“几以怪树天生屈曲环若带之半者为之,横生三足,出自天然”[1](P85);在关于“禅椅”的论述中也提出:“禅椅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搓枒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期,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金者为佳”[1](P87),由此可见文氏对自然之物以及浑然天成毫无雕饰的自然形态大加赞赏。同时,他对人工刻意加工之物嗤之以鼻,在禅椅的制作中,他则指出:“近见有以五色芝黏其上者,颇为添足”[1](P87);在论及“天然几”时,也特别指出:“不可雕龙凤,花草诸俗式”[1](P89),这些也都体现出文震亨反对过分装饰,力求朴素简洁以露物之本色的审美态度。

自古文人则大多以自然简朴为美,这也是他们气质与品格所决定的审美取向。董其昌则曾对艺术评定中指出要“师于古人,取于自然”2;苏轼也曾提到“天真烂漫是吾师”3;在《老子》中也有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4,这即是说过多的装饰反而会掩盖材质本身之美,同时也会造成人们之贪图表面奢华的不良风气,这种对表面奢华的追求在文人看来也正是迷失自我的表现,只有朴实无华,天然去雕饰之美方能体现出文人不愿流俗,追求真我的精神。由此观之,文氏对这种“去粉饰,露天真”5的崇尚也正是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高尚修养的表达以及其萧疏雅洁的本性流露。

三、与人相宜以求“适”

在《长物志》关于家具设计思想中,实用性是文震亨重在考虑之处,他在《长物志》卷六“几榻”的开篇总论中则有提及:“又坐卧凭依,无不便适”,这也是文氏关于家具在实用价值上的衡量标准,即设计需与人相宜,让人感到方便舒适。

文氏在对家具的形制、材料及布置的论述中均体现出他对家具功能性及实用性的关注。在书中卷六“榻”的描述中,文氏指出:“更见元制榻,有长一丈五尺,阔二尺余,上无屏者,盖古人连床夜卧,以足抵足,其制亦古,然今却不适用”[1](P85)。可见,在文氏看来,家具的设计并非盲目追求形式,也应考虑到其实用价值。正如上述的元制榻,虽其制亦古,但其形制并不方便如今人们的使用,故不可盲目追崇。在关于家具形制需“与人相宜”的问题上,文氏还指出“短榻”需“高尺许,长四尺”以便斜依靠;“方桌”需宽大以供围坐十几人,便于书画展开观赏;“小橱有方二尺余者”[1](P95)以便陈列铜器、玉器等古玩作为观赏;在谈及收藏佛经的书橱设计时,文氏考虑到经书本子较长,故提出“式稍方,以经册多长耳”[1](P96);在脚凳的设计中,文氏独具匠心设计出木制滚凳“中分一铛,内二空,中车原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1](P102),当脚蹬轴上来回滚动的时候,可按摩涌泉穴使人感到舒适自在。综上所述可得知,在文氏看来,对于家具尺寸及形制的设计需从实际出发,考虑其实用性和“与人相宜”的重要性。

这种“与人相宜以求便适”的设计思想不仅体现在他对家具形制的描述中,在关于材料的使用中也同样得以体现。如在卷六“椅”中,文氏指出:“踏足处,须以竹镶之,庶历久不坏”[1](P92);在“橱”中,文氏指出:“大者用杉木为之”[1](P96),这样可以避免生虫。这些都是文氏从家具使用角度考虑,用合理的材料保护其不受破坏,增加家具的牢固与实用性以供人们长久使用。同时,在“脚凳”的设计中,文氏从使用者的舒适角度考虑,建议使用古琴砖,这样“夏日用作夏凳,甚凉”。

四、异国之物以求“奇”

在文震亨生活的晚明时代,外来工艺已流传至内陆,同时也深受文人关注。在《长物志》卷六关于“橱”的描述中,文氏写到:“有日本所制,皆奇品也”[1](P95),“佛橱,佛桌”中也提到:“有日本制者,俱自然古雅”[1](P91)。文氏将日本所制与奇品及自然古雅相关联,可见他对异国家具尤其是日本所制家具的亲睐,认为他们具有独特之雅致,正如他在评价日本所制的台几时所说:“台几倭人所制,种类大小不宜,俱及古雅精丽”[1](P91)。

在家具设计中,文氏十分善于借鉴外来家具尤其是日本家具的独特式样以给人新奇别致的美感。如在“天然几”中,文氏指出:“照倭几下有拖尾者,更奇”[1](P89);又如“箱”中,文氏提出:“倭箱黑漆嵌金银片,大者盈尺,其铰钉锁铜,俱奇巧绝伦”[1](P100)。这些日本家具的独特式样在他看来皆展现出一种奇特之美,值得人们借鉴。然而,文氏这种对外来之物的崇尚现象也正是他在物欲横流社会里渴望拥有独特身份与品位的一种表达。

总体来看,文震亨的家具设计思想主要有如下特点:应循古制、崇尚天然、以人为本、追求异国之物,从而达到了古雅脱俗,朴素简洁、与人便适以及奇巧绝伦的审美感受。在这种世道动荡,文化失范,充满奢靡落寞的晚明社会中,文氏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来作为他不愿流俗的内心表达,从而这种对“雅”“朴”“适”“奇”的审美追求也正体现出了文氏的雅人深致与旷世之怀。

注释:

1.赵孟頫[fǔ](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南宋文人士大夫代表人物,擅长绘画与书法,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2.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晚明文人士大夫代表人物,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

3.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人士大夫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天真烂漫是吾师”一句正是出自其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

4.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本句出自其代表著作《道德经》.

5.出自[清]李渔(1611~1680年)《闲情偶寄·声容部》.

[1][明]文震亨著,汪有源,胡天寿译注.长物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2]李砚祖,长物之镜——文震亨《长物志》设计思想解读[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5).

[3]寻婧元,作为文人“ 自我表达”的明末家具——以《长物志》几榻卷为例[J]. 博物馆研究,2012(1).

[4]王双阳,浅论《长物志》中的“古意”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装饰(院校风采版),2010(11).

猜你喜欢

古雅士大夫文人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浅谈王国维之“古雅说”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中山君有感于礼
我的敖鲁古雅(外一首)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
幽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