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丑”在“80-90后”版画作者视域下的典型形态

2014-01-28迟洪燕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艺术教研室4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5期
关键词:畸形大众现实

迟洪燕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教科系艺术教研室 410000)

由于传统与当下文化的碰撞,对于喜欢寻求刺激的“80-90”年后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新的心理需求,它促进了快速发展的“丑”艺术。我们可以把这种需求解释为:自我无意识的独白。曾经,中国大众无论自身还是言论都不自由,社会不允许有个人思想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开放性使得大众在自身人格的追求上,也就越来越多的展现在人们面前。青年艺术家们用独特的审美角度来诠释年轻一代对这个社会的理解。他们敢于颠覆传统的艺术。但颠覆不代表破坏,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们知道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懂得要同快速变化的社会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地位的批评。所以他们打破传统的审美视角从另外不同的角度切入现实。可如何用颠覆传统的艺术来关注当下社会?于是年轻艺术家们在绘画中开始关注“丑”,并有一种将“丑”进行到底的态势。

一、“病态”与“畸形”——生存的力量

尼采曾说过:“艺术就是把生活中很多丑陋的,严厉的,可疑的方面表现出来,悲剧诗人倒在杯中是甜的残忍之酒,但表现丑陋的生活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对生活的肯定。表现生命之丑并非是对生命有所垢病, 而是对生命的极大肯定。”1

这里我们说“丑”的艺术里那些“病态的”“畸形的”的角色实际上是从丑中提炼出来的另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美丽。在我们的传统审美里,美是完美的、理想的没有半点瑕疵的。但真实世界是美丽与丑陋是共存的。美的世界里,所有标准都是一样的都是没有个性的,没有真实感的,但丑是不同的。罗丹说过:其实自然界中丑陋的东西比美的东西更能显露其“性格”,这种丑陋的本质,往往是比美更多的展示其“个性”的思想,因为内在真正的痛苦,表现在各种畸形或残缺的面容上,却比正常的相貌更能明显地呈现其个性。既然只有个性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所以我们会发现:在自然中越是丑的,在艺术中越是美。2如罗丹雕像《欧米埃尔》。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丑”是罗丹作品中的丑艺术加工后产生的畸形之美。我们发现在畸形扭曲中,其变形与强度有关也就是与力量有关,所以我们能发现隐藏在畸形背后的某种力量。

青年版画作者曾宝祥的作品《悼念-失去兄弟的哥哥》,首先可以明确发现作者肯定丑的力量,他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面容畸形内心充满恐惧的人物形象,他把画面中的人在面临自然界中生老病死时的那种无奈与恐惧,把人那种失去至亲时的痛苦与挣扎,描绘的得淋漓尽致。画面中主人翁和相片中模糊的形象的处理使观众联想到了与生命和死亡的种种,人们如此的渴望生命,这是在死亡面前的一种抗争的表达!即一种获取生存“权力”的力量的表达。最终我们发现这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东西表现在作品中后早已将一切外在的畸形淹没的无影无踪。

青年版画作者王秀华的《深呼吸》,作者是想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矛盾,把自然界经艺术处理的丑陋的社会现实表现在作品中,作品中是一位穿着讲究的绅士在面对周遭的那令人作呕的脏乱嘈杂环境或者是噪音、或者是雾霾……他是异常的淡定,面无表情仿佛一个木偶一样毫无生气的呆坐那里。人们在面对自然的改变是如此的无助,人与自然矛盾重重,但人类面对这一切是无力改变,还是无心改变?这些画面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人们熟视无睹,一切破坏照旧,我们如何敲响警钟?艺术家们通过将现实的丑陋直接呈现在画面中引发人深省。

以上年轻版画家的作品分别从人物其外观的异常而畸形,内在的的病态或畸形的社会来诠释个人情感,或呐喊或申诉:我们应该走出困境,摆脱现状,更好地生存,在未来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我们的一切。我们发现病态畸形的画面并不会给观众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而是会得到观众的肯定,引起共鸣。观众会从意义深刻的“丑”中解读出富有力量的美来。

二、“不和谐”与“破碎的”——真实感与生命力

“丑在美学中所涉及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它包括对象的丑陋的理性内容,还包括对象本身不协调的外部形式,它们构成了丑,它还包括对象形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不协调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3在美学中如果认定为美是和谐的,那么作为美的对立面的“丑”就是不和谐的。我们把或损坏或有缺陷的,解读为不和谐的美,实际不和谐的有缺陷的艺术可以解释是有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的艺术。因为现实世界是美与丑同时存在世界,美与丑共存于世,生活中因为有丑的存在才会更加完整的反映现实中的一切。所以说丑具有真实性。如罗丹雕塑《巴尔扎克》的故事,这个雕像就是因为观者的一句赞美之言让他将那双完美的手砍掉了。在作者眼里这双手过于完美,它是独立存在的,是不该属于这整座雕像的,它影响了整体效果。在他眼里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整体感胜于一切!因此失去双手的巴尔扎克像,比起完整的它更具有真实感和生命力。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大家更认可真实的和可以诱发无限想象的审美对象。真正的丑艺术就是艺术反映了丑陋的事实,它是真实的。这个“真”就是艺术的生命,因为这份“真”,它更接近我们的生活存在于我们生活,所以易被大众接纳。这种“不和谐的”“破碎的”“有缺陷的”也是一种期待,期待实现完整的美丽。也正是这份缺陷的存在才会让人向往,让人深深感到最深的呼唤是人类追求完美和进步的力量。

青年版画家蔡远河的作品《英雄·祭》,再现了汶川地震中的受难者面对自然灾害强大的影响后的各种真实的动态,画面中那支离破碎的苦苦挣扎的图像,将观者又带回到了那个令人震撼而难忘的的场景里。它告诉人们生命的价值同时,不要忘却曾经的过去。因为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社会伦理和道德异常的事情就发生在对社会记忆的扭曲与掩盖真实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一个社会必将充满了怨恨。改变这种状态的怨恨,除了解决物质需求,而且还要解决抑郁即精神上的痛苦。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形式讲述历史,构成了一个丰富的历史记忆。历史的真实重现的愈多人们的认识就会愈清晰,也就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的画面是不完美的是不和谐是破碎的,但他所给人产生的内心感受是真实的,让人从内心深处呼唤着珍爱生命,期待实现完整而美丽的家园,同时会引发大众更深层次的思考!

蔡远河的作品2《残缺品系列》,所阐述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当今这样一个被物化的时代,人类的价值取向是未知的,人性是冷漠的,生活是模式化的,人类仿佛失去了灵魂,人与人间没有了心灵的交流,有的是一张张面具化的面孔……人类就犹如行尸走肉般被这个大型的社会机器支配着,这个一度被人类引以为豪的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却逐渐消解,成为埋葬人性的坟墓。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支离破碎的人类肢体部件,或拆卸、或移位、或肢解再在丝毫无痛楚的状态中完成“机器人”组装的这样一种看似荒诞而又极端的行为方式。引起大众共鸣,希望大众能在精神上进行反思,在唤醒知觉器官的同时,让麻木如机器的人类回归自然,回归真实世界拥有真正的生命力!

由此我们发现艺术家们用艺术化的“丑”来传达他们对物化了亦或是异化了的现实世界的一种厌弃。他们认为人和世界本身就是丑的,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贴近我们生活,它具有真实感与极强的生命力!只有毫无保留的赤裸的揭露现实世界的丑,个体才能获得释放,才能赢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自由。所以我们发现这看似消极绝望的背面, 却依然有渴望自由信念的存在!总而言之, 丑同样是一种生存意义的表达。”4是艺术家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吧。

三、“丑陋”与“卑劣”——悲剧化的存在

我们把美学中的“丑”放在文学作品的角色中会形成“丑陋的”“卑鄙的”或“卑劣的”角色等,这种类型的人物角色经常给你产生一种恐惧和怜悯的感觉。那么这一类角色代表的命运就是现实社会对人的一种嘲弄一种欺凌,是对理想美的一种践踏。但这种卑劣的角色也可以产生美,这种美是在否定中产生的,充满悲剧化的。那么这种丑放在绘画艺术中也同样会产生美的效应,那这种“美”就是一种——“卑劣之美”或“丑陋之美”。它是一种悲剧化的存在。

如版画家周顺吉的作品《相比》,画面中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颇具讽刺意味的人物,作者想告诉我们现实社会中有这样一种人,就如钱钟书的作品中的李梅亭,他有梦想发财的猥琐,也有掏吝啬的一面,他是个不熟悉的人眼中是知识分子,但其实确实不学无术的。这种人是虚伪的,画面中这个人物就是虚伪的角色,自己并无多少知识沉淀,但自己却无限放大自己而贬低他人来满足自己那虚伪可悲的内心。这种丑陋,卑劣的行为其实是可悲的,是种小人之悲。这种悲剧意味,让人对其产生怜悯之心,你会发现其实身边就有他的原型,也许是社会的种种因素导致这种悲剧化的存在。

版画作者刘赫的作品《小人物的悲伤》,画面中人物表情木讷,木讷中透着哀伤,画面人物相貌是丑陋的,他衣衫褴褛,面容怠倦……我们从画面中可以解读到的讯息是:他们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万千大众,就如作品的名字他们是小人物,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如意。他们的命运反映了现实社会对人的一种嘲弄一种欺凌,是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践踏。在这样的一幅作品面前给观者内心传达的就是一种悲剧化的情感,作者试图通过艺术丑赤裸的呈现现实社会,呼吁社会关注民生、民情,希望能给与基层大众以更多的帮助,作者是向大众传达着一种正能量!

版画作者秦观伟的《欲望风景》,他用夸张而又荒诞的手法塑造了一幅拥有丰满夸张的乳房、大腿没有头部的充满肉欲的畸形丑陋的女人体。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性及当下社会人的那种肉欲贪念等一些列问题的看法,这种隐喻式的性形象或许仅仅是出自艺术家的一种幻想,他用充满视觉冲击的画面赤裸裸的展现于观者面前,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却能产生冷静与内省的效果。作者想表达的是许多人在当下社会在面对物欲性欲下的堕落,缺乏追求,丧失了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可悲状态,发人深省!

通过以上我们发现丑的表现力的丰富性,作者通过画面的表象或内在传达给受众一种无名的伤感,用无以言语的画面给人以深思。

小结

通过以上,几位年轻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年青一代对这个社会深层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当今的社会生活,用他们独特的视角通过“丑”艺术的典型形态把作者内心深处对这个社会最真实的看法表达的淋漓尽致。作为年轻版画家为何要这样做,为何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表达个人情感,也是因为艺术家所持有的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现实的终极关怀。年轻艺术家们通过作品的呐喊,呼吁,引起大众的共鸣,希望能产生一种积极地效应,进而对社会乃至个人能有所帮助,推动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注释:

1.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P85.

2.罗丹口述.沈宝基译.罗丹艺术[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37.

3.饵荣本著.文艺美学范畴研究一论悲剧和喜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段立宪.李亚萍.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J].中北大学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畸形大众现实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漫画:现实背后(下)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