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风俗画数字化发展的创新形式研究

2014-01-28欧丽雯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苏无锡214062

大众文艺 2014年4期
关键词:画作数字化传统

欧丽雯 (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江苏无锡 214062)

一、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的风俗画,即直接描绘人们现实风习及日常生活场面的绘画。始于汉代,如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等,唐宋时期发展达到顶峰,宋代大量世俗题材的人物画的出现,使得风俗画的内容题材更加丰富多彩。风俗画大多注重写实风格和表现现实生活,并逐渐摆脱了政治、历史、宗教等题材,向世俗审美趣味发展。流传下来的精品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李嵩《货郎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等。

二、中国古代风俗画作品的现状及面临问题

风俗画精品基本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中,参观时有诸多限制,存在细节无法观看清楚、画面内容知识了解较少等问题。随着全球数字化发展,数字化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终端通过网络可以迅速获得大量文字、图片、视频信息,艺术形式和媒介不断推陈出新。于是博物馆网站平台也应运而生,数字化展品方便浏览,但由于类别较为庞杂,并无针对风俗画这一主题类别,背景知识和研究资料分散各处,不便于学习研究。这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播与推广产生了影响,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受外来文化艺术作品影响较大,对传统艺术缺乏了解的兴趣,通过何种方式表现和传播优秀的艺术作品既能保留原味,又能迎合当代需求,是亟待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中国古代风俗画的艺术价值

1.古代社会生活风貌的生动再现

古代风俗画的种类和内容十分丰富,表现方式以写实为主,描绘的对象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城镇生活、农村劳作活动、节日风俗活动、少数民族生活风俗等。在描绘人物上重视精描细绘的写实功力,注重人物神态、动作、衣着等细节的描绘,风俗画像一扇窗,将未知的古人的生活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2.具有亲近大众审美的感染力

风俗画家的创作对象由描绘贵族生活逐渐过渡到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因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市井风俗景象,受到了市民阶层的喜爱。如货郎、婴孩等更是形成了固定题材。尤其是北宋时期的作品,对于生活场景赋予情节性的描绘更显生动有趣,《清明上河图》中表现热闹的市集、各个行业的劳动人民、各种娱乐休闲活动等,极富艺术感染力。

3.承载大量历史文化信息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两岸繁华的城市景象和自然风光。由于北宋初年国家统一安定,经济逐渐发展,促进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这些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各色商铺行号琳琅满目、各行各业的生产劳动者活跃忙碌;清明时节传统风俗活动都有体现,并描绘的栩栩如生。每一幅小画面都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这些写实的画面便成为研究历代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的依据。

四、风俗画数字化的方法与对策

1.梳理分类建立数据库及网络平台

博物馆网络平台提供的数字化资源多是笼统的按朝代分类,所以针对风俗画这一科,在打造数字化展示的平台时,需要对现有资源按表现内容、文化内涵等分析梳理,将适合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将画作的高清像素静态展示、细节内容注释、关联背景知识等信息在网站平台上通过网络加以传播、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风俗画,更加方便全民研究学习使用。

2.构建立体式的感官体验

基于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数字媒体艺术正逐渐发展壮大,通过视频影像、声音、文字等方式进行创作的艺术表现形式,突出视、听、触、感全方位的感应来营造真实感,实现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将传统观看的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参与其中,可以根据参观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高效地传达信息。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出的“数字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就取得很好的观赏效果。传统艺术的数字化呈现更加适应当代人的认知习惯,数字化风俗画一方面可以保护这些风俗画名作遗作,不仅让更广泛的人群可以欣赏到,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还会产生新的阅读体验。

3.提取符号元素再设计

传统与创新既对立又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出的超越。中国古代风俗画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如婴戏图、货郎图系列画作中,表现的一些传统玩具的种类和玩法;《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时节放风筝、荡秋千、杂耍比武等民俗活动,都在细微处体现了我国传统物质与精神生活。而这些文化符号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内核。将这些文化符号加以创新运用于文化产业之中,如公益广告、动漫动画、衍生周边等,为文化产品增加内涵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宣传、发展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从而达到文化承袭的最终目标。

4.虚实结合的人文艺术教育模式

笔者曾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参观考察,馆内除了展出区之外,还有一块区域叫“儿童学艺中心”,将博物馆的普通导览深化成针对少年群体的人文艺术教育课程,通过数字化的定制教学内容使参观与学习紧密相连,使参观学习者不局限于只听不说,只看不言的模式,能够通过学习,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信息的双向传播。

对青少年一代,正是学习传统艺术知识的年龄段,但一幅平面的画作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够,需要转换成他们熟悉的语汇和方式,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提供相对应的学习主题。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数字化的风俗画作品,可以放大缩小看清具体事物的细节,结合相应的画作并忠于原作精神,制作成为动画影片,以动态多媒体方式引领他们进入古画的情境之中,从而对画作产生发散性联想,比较画作古今生活中事物存在的同异之处,了解画作的内容与精髓,加深了背景知识的记忆,从中体验到古今生活中美学的共通性,达到文化艺术精神的推广。

五、结语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古老国家,拥有丰富而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传统艺术是先民生活中的积淀,优秀的传统艺术能否得到延续与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文化竞争力,也关系着年轻一代的文化价值观。作为数媒人,应利用数字媒体的快、广、多等传播特点,使传统艺术在传承上有更好的渠道,便于继往开来的创新发展。我们肩负的是在新媒体时代为古代风俗画的形式创新上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守护优秀的艺术文化精髓,促进本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在数字媒体时代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至于迷失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畏冬.中国古代风俗画概论(上) [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3

[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研究.湖南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画作数字化传统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