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绘画思维的钥匙
——谈想象在艺术思维中的表现
2014-01-28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宜昌443002
马 静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宜昌 443002)
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一部非常独特非常精密复杂的机器,这个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想象的工作。想象无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想象力是能动的知识,是创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但是在人们的习惯中总是把思维中的想象部分单独分列出来,归在一个抽象的更高级层次的类别上。作为艺术活动中独特的能力,一般认为这种能力只有在创作中它才起主导作用,所以将它与一般艺术活动分割开来并施以神秘色彩。其实想象力在思维过程中是人生理和心里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伴随着思维本能的反映。每一位普通人都具备想象的能力,也就是思维能力,是以形象思维为形式。从希腊哲人到现代哲学家,他们对想象力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然而,我们在艺术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却常常使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经验对它进行重新思考。
一、大众想象思维活动
想象力是人视觉经验中的图象呈现于大脑,并能够在思维活动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种大脑运动。涉及观看、记忆、回忆、比较、判断、愿望、设想和虚构等的思维活动,比如我们看到一个果园,我们只确切的看到能看得到的果树,映入眼睛看得到的果树后边更多的果树我们没有看到,但我们知道后边是有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的地方,我们的想象已为我们完成了完整的修补。这一判断,一方面是依据人们对树林的特征的普遍经验;另一方面,是观者的视线会随着树林的空隙向深度延伸,把看得见的树木形象特征延伸到后面看不见的地方,即自然而然的应用我们的想象对树林进行目光延伸环绕观看完成完整的修补。我们看任何物体,只要它不是平面的,那么剩下的部分,都会由看得见的部分来加之我们自身的想象来完成它,这是我们对经验的回忆能力和想象力的重现。当我们辩别一个物体的好坏时,我们会以眼前这个形象与我们头脑中存在的一个潜在形象进行比较,如果得出的结论眼前这个物体是大或者小,好或者不好,那是用客观形象与我们心目中虚构的形象进行比较而言,这是一个潜意识的比较过程,心中虚构的形象成为一个对物体评判的标准,这是在利用想象中的”愿望”与”虚构”的因素进行思维;如果一个人想要求装修公司为自己装修房子,那么他就会把自己的喜好要求告诉装修公司,设计师看完房间后就会拿出几款设计方案,在完成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设计师是根据现有的房子,结合客户的要求,拿出自己的想象力,共同向心目中潜藏的“好”“完美”“漂亮”“舒适”等美好形象靠拢,以心目中想象的图象为标准而进行设计这一步骤。然而一个人对装修品位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虚构的想象力,而取决于对这种虚构空间判断标准的选择。判断标准是一个人作出选择的先决条件,一个人的判断标准源于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公共标准,也就是某一个时期或阶段里大众审美趋向的认同与屈从;其二源于个人的偏好,这种偏好源于个人意愿的表现,也可能表现为逆反心理对流行潮流的抵触。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想象力是大众活动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能力。
二、想象在艺术思维活动中的表现
人们常认为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从艺术的想象思维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让一位未经过专门绘画训练的人在纸上画出一个人物,他一定会用不规则的大圆圈来表示人的头部,大圆圈里添两个小圆圈或半圆表示眼睛,眼睛上两根线表示眉毛,,两个半圆放在大圆的靠下放表示嘴巴,这是以概念选择为标准的行为及想象过程,这种画法类似儿童简笔画,是成人的艺术想象思维停留在儿童期的表现。如果我们想画出真正的具有专业标准的绘画效果,那么就必须经过专业绘画公共知识的学习,以构建起一条艺术思维的路径,就象美院专门学习绘画的学生一样,重新学习观看世界的方法,从绘画的”认字造句”最基本的步骤开始培养一种真正的绘画思维模式。我们首先要认识组成绘画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以及这些要素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认识各种形状,比如方形、圆形,从方形到圆形的变化产生的各种形状以及支持这些形状生成画面的相关的透视学、构图学等知识,才可进入奇妙的造型领域。通过运笔对画面产生的肌理,整体形成的色调、层次,色彩的组织营造,就能呈现一个有形的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前人优秀的作品就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判断的标准,这些知识在丰富了我们内心需要的同时,也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现成的标准,即艺术的公共标准。于是我们习惯上评判一幅作品的好坏大多也是要看它与社会提倡的社会标准的差距大小,比如我们画一个水果,第一,我们会靠经验感知到它是一个立体的物体;第二,我们必须运用学到的知识将它归纳成相应的几何形状;第三,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连接和对比关系,用透视、比例、构图等原理将物体确定在画面的某一合适位置,在进一步塑造的过程中,引导画面进展的就是那个的公共标准,即被参照的前人的一种绘画风格或一个画面效果。知识不应有公共性与个性化之分,只是在选择和运用的程度上产生分野。比如有一幅画,画中的构图、形状、黑白、虚实、体面、线条等都是绘画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凝聚着作者精神层面的因素。当以艺术的公共标准来处理这些造型要素时,个人的精神性便被排除,它与一个普通人制作一件生活物品的想象思维活动只是内容不同,没有形成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一个木工在制作成批相同的柜子时,虽然有现成品供他参照,但每一柜子的每一制作步骤,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为了按照一定的程序接近想象中的完成品,想象思维是柜子制作成功的基本方法,柜子成品形状规范了想象的思路,那么这一形状就成了这一想象思维活动的判断标准,由这个标准选择了具体的制作方法。当一个画家在创作一幅画时,如果他是以现实中经典作品或某一强劲流行风格为创作的标准时,他在创作中的想象思维活动就是在一个明晰的制作范围中进行,他的每一个想象片段就是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为了接近这个目标,画者必须不断调整和纠正偏离目标的”灵感”,同时也要排除偶尔与画面不一致的个人感觉的流露。与制作柜子的不同之处只是绘画的想象是伴随着个人情感进行的痕迹更明显,情感象呼吸一样随着每一笔的展示而存在,它是艺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艺术实践中最有突出性的力量,它可以引导我们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迈进,会激发我们的灵感突然发生。许多大师巨匠们,他们在创作作品中更是抛开各种既成框架,对自己的画面不断进行修改探索,伴随着情感向着心目中想象的理想的画面迈进,大多数人认为大师们这种状态才称之为想象,当然了这一高级阶段被人们称之为创造性思维阶段,是想象力的高度应用时期。
三、公共情感对绘画想象思维的制约
然而,个人情感的最大特征是个性化,它不迁就,不顺从某一现实的制约。当某一既是模式为绘画中想象思维的判断标准时,个人情感就被消解,而进入公共情感中,这个公共情感就会不断修正和压抑个人情感的流露,它时不时提醒人们建立一个想象中的完成品,这个完成品代表了众多人的呼声,凝聚了众多人的审美,是社会众多人的评判标准,它会控制画家的精神来规范想象的思路,所以情感在这里并没有将绘画的意义和制作柜子的意义区分开来。所以,公共情感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思维有一定的制的性。
要使想象思维从这种状态中得到提升,就必须进入另一个层次,即创造性思维。进入这个思维阶段后人们可以大胆的,充分的无所约束的加以想象。对未来想象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就是允许人们提出不成熟想法,大家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新见解,新设想,然后再将它们加以批评地筛选,就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一场“头脑风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我们需要社会想象的神圣殿堂。”所以,可以看出想象在人们的活动中一直伴随着人们。只是分不同的阶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