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散文研究综述
2014-01-28扬州大学文学院12级古代文学专业江苏扬州225000
李 霞 (扬州大学文学院12级古代文学专业 江苏扬州 225000)
鲁迅曾说过曹操不但是一位治世的雄才,而且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章是以英雄的气度来写的,两汉的文风至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标志出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在汉末动荡纷乱的局面中他南征北战,崛起于群雄之间,他实际上就是中国北方的统治者。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堪称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曹操以其雄才大略和独特的政治远见,深刻地透析社会,他的诗歌,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反映出社会动乱,并且表达了其远大的理想和高昂的壮志!被刘熙载《艺概》誉为“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他的散文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很有特色。
但是一直以来大家对曹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政治、军事、历史和诗赋方面,很少真正对他的散文写作进行研究,真可谓凤毛麟角。据笔者统计,迄今为止研究曹操诗歌的单篇论文有八十多篇,且有关研究曹操的专著亦数不胜数,但是研究曹操散文的论文竟然不足十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对曹操的散文也是只字未提,而游国恩等五位学者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只是稍加论及。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曹操对散文写作领域的历史贡献在当前看来实属必要。
一、从曹操散文的文学艺术价值角度研究
谢红光的《试论曹操散文的基本特征》认为曹操为文的主要特征是“尚用”和“尚质”,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以曹操散文为例具体分析了曹操文章的特点。曹操“为用”的散文,奠定了建安时期散文的现实主义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发扬了先秦散文求实尚用的传统。这个时代的散文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他们不再是歌功颂德的文人们的专利,也不再是发发牢骚而已的小摆件,而是成了的通脱自然的文章,成了论世抒怀的重要工具,为治国平天下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很多有志于致世的雄才比如曹操,和文人比如建安七子充分地运用这种散文,尽情地宣泄了他们在救国救民事业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尽管他们文风各异,质量参差不齐,然而尚质尚用的“风骨”树立其间,现实主义的精神充斥其中,谢红光认为他开创了一代文风,并深深地影响了以后六朝的散文。
张亚新所写的《曹操散文的艺术特色》一文中认为曹操散文风格有“清峻”“通脱”的特点。王晓霞的《简论曹操散文》立足整体,提出曹操散文的创作和他政治地位、权利的密切关系,在“清峻”“通脱”的总的特点之下,其风格在各个阶段又体现出不尽相同的一面。无独有偶,在高光复《简论曹操的散文》一文中,也详尽的分析了曹操散文这一特点,不同的是高光复在此基础上又指出曹操散文简约严明风格和和真切感人的抒情特点。同时提出曹操散文语言和结构上也很有特色,语言锤锵有力,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畅达的气势,句式骄散兼行,以散带骄,在简约自然中有一种整齐严明的美,结构也严整匀称,然而又修短随势,不拘一格,流贯着一股活泼新鲜的生气。这些也构成一种既清竣又通脱的语言风格。
二、从曹操散文的政治思想价值角度研究
李向军的《论曹操散文的分期特点》提出曹操散文依照其政治生涯的重要变迁可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第一时期(181年至196年)为其实力不断壮大时期,其文清峻而不失严整、雅洁;第二时期(197年至212年)为逐步掌握政权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文章文通脱自在而且不拘于文体之限;第三时期(213年至220年)为其巩固政权,“以魏代汉”时期,其文充满霸气而又体现出随意且任性的一面。文章独特之处是采用表格,从纵向和横向分析以上对曹操散文三个分期阶段不同特点的分析论述,最后总结出曹操散文创作与他政治权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他的风格在“清峻、通脱”的总的特点之下,各个阶段也体现出不尽相同之处。
异曲同工之妙,李向军在《论曹操散文的动态结构》一文中,依然通过对曹操论文的纵向和横向分析表格,提出随着曹操政治角色和权力的不断转变,曹操的思想性情也发生着转变,作为思想性情外在表现的散文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生命体。其散文在数量形式内容等方面也均显示出不同特点。
钱钰玫的《论曹操公文的写作特色和成就》一文从“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和“治国安民,除弊革新”两个角度论述,曹操的治国安民的志向和他卓越的政见在他的散文中表现得很淋漓尽致。
梁祖苹的《简论曹操的散文》主要从曹操的散文的内容上来分析,提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曹操的散文体现了对东汉以来社会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的重要思想;二是曹操的散文明确体现了他开明的人才观和独特的用人路线;三是曹操的散文客观地表现了社会的动乱以及连年征战带给人民来的种种灾难。曹操实行屯田,调整赋税,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网罗人才,关怀百姓,一生文治武功颇有建树,可见在思想内容方面他的散文主要与他的政治军事活动以及建树相吻合,这也是了解曹操思想性格的重要材料。
三、从曹操散文的其他角度研究
张振龙的《曹操散文中的语典和事典》一文对曹操散文分析视角独特。文中指出曹操现存的散文使用语典约52 次、事典约102 次。语典和事典的来源不同,并且引用的方式也有不同。同是对儒家经典的引用,具体到《论语》和《诗经》也不同;同是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引用,一方面是历史的真实再现,同时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的需要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取舍,并且给予了自我的评价和一些解释。语典主要取源于儒家经典,事典主要取源于历史著作;前者与曹操的家学传统、统治者重视汉代本经立义的书写原则有关,后者与当时社会政治形势、曹操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以及汉代文人引史助文的创作倾向有关。
现在一般很多研究建安文学的著作,都把“清峻”、“通脱”看成是曹操散文的艺术特色。但是黄昌年的《曹操散文特色评析》一文对曹操的范文作了大量的具体分析后,认为“清峻”“通脱”不仅仅是曹操散文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是曹操散文思想内容上的一大特色。
曹操散文一百五十余篇,其中散文作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令”体文,而且也最有特色。潘景岩的硕士论文《曹操“令”体文研究》认为曹操散文简明有力,命意为主,具有独特之处,用字少而且选词精,不求辞藻华丽,能够以最简短的篇幅传达最多的信息,所谓“清峻通脱是也”。通过对这些“令”体文的梳理,展现了汉末政局风云的变幻和社会制度利弊以及经济发展兴衰等社会影像,和前人所不同的是,他的文章闪烁着夺目的“人本”色彩,体现在治文理念、文体风格、思想内容等方面。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凸显了曹操独特的个性魅力。
近年来西方新理论新批评方法逐步引进,亦出现了一些从人格和心理视角来考察曹操及其文学作品的,这些是在文学本身之外的分析,但研究成果不多。
四、曹操创作的文本以及其它相关研究资料的的搜集整理
曹操创作的文本以《曹操集》(中华书局编辑出版1959年版)为代表,包括《曹操集译注》(安徽毫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曹操集注》(夏传才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等;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等,张可礼《三曹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河北师院中文系《三曹资料汇编曹操卷》(中华书局1980年版)均为曹操研究提供了资料上的方便。上述论著和版本注释等将曹操散文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人们主要集中在对曹操的诗赋方面的研究,真正对其散文写作进行研究的可谓凤毛麟角。对曹操散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价值、政治思想价值以及其他视角方面,且大都是对散文本身的研究,缺乏对曹操散文在同时代各家散文和整个散文史的比较研究,因此对曹操散文的研究还有一番新天地等待我们去开发。
参考文献:
[1]安徽毫县曹操集译注小组曹操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曹操.曹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顾震.曹操公文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2
[4]高光复.简论曹操的散文[J].求是学刊,1981(4):27-31.
[5]黄昌年.曹操散文特色评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1):60-63.
[6]李向军.论曹操散文的分期特点[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58.
[7]李向军.论曹操散文的动态结构[J].求索,2004(4):181-183
[8]谢虹光.试论曹操散文的基本特征[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