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包法利夫人》看译者主体意识的体现

2014-01-28巫红梅

短篇小说 2014年2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包法利译本

巫红梅

从《包法利夫人》看译者主体意识的体现

巫红梅

一、引 言

单从形式上来看,翻译是一种信息代码转换的过程,文本的原语会与译本的译语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代码转换。于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文本的原语信息代码进行解码,然后按照译本译语的具体形式,对文本的原语信息代码进行重新编码。整个翻译的代码转换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工程量极为浩大的庞大工程。而且,在实际进行翻译的时候,译者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并积极地在翻译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性,融入自身的理解、感受以及特色等。于是,对于同样的文本,便会因为译者的不同而出现千差万别的译本。本文以《包法利夫人》的两个中译本为例,分析译者主体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二、译者的主体意识

在进行各种文本翻译的时候,译者会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十分积极自觉地体现出自身独特的多种意识,如人格意识、创造意识以及审美意识等。多种意识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译者的主体意识。没在译者的主体意识中, “主体”作为本体,从本质上讲是无形的,是 “形而上”的,但 “主体意识”则是实际存在的,是 “形而下”的,具体地体现着主体的各种功能和实际作用,并且可以为广大读者所感知。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自身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以及强弱程度等会对最终的翻译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不同的译者来说,主体意识也各不相同。利用自身主体意识的作用,不同的译者会对文本进行各不相同的主体性选择和加工等。例如,对于文本中提出的各种观点,译者会在自身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阐释。而不同的译者也经常会利用自身驾驭语言的技能等对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内容和表达形式等进行不同的处理。总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各种文本翻译的时候,对译者而言,为了保证文本的原汁原味,更好地向读者展示出文本的原貌,译者应当保持自身主体意识的中立性,要尽可能地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避免翻译过程中自身主体意识的过分介入。

三、以《包法利夫人》为例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意识的体现

《包法利夫人》是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迅速被翻译成多个译本,受到全世界人们的欢迎。我国的很多译者也积极地对《包法利夫人》进行了翻译,现有的译本将近十种。本文以李健吾和周克希两位译者所翻译的译本为例,分析译者主体意识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一)翻译语言的主体性选择

在原作《包法利夫人》中,作者福楼拜用简洁细致的笔调为大家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具有极为鲜明的语言特色。而对各种文本的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的过程,不论是翻译方式的选择,还是翻译用语的选择,都需要译者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最终的决断。对《包法利夫人》的文本翻译来说也是如此。于是,在对《包法利夫人》进行翻译的时候,李健吾和周克希两位译者在尊重作者福楼拜原本语言风格的同时,也会受到自身主体意识的影响,对具体使用的翻译语言做出主体性的选择。在制定具体翻译方案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用语的时候,不同的译者便会在自身主体意识的驱动下发挥出自身的风格和特点,并结合目标读者群体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及现实情况等选择最终所使用的翻译语言。译者李健吾生于1906年,自身思想和文化意识以及所面对的读者群体等都带有那个时代的严谨特色。于是,在对《包法利夫人》进行翻译的时候,李健吾选择使用十分简洁、通俗的文字进行翻译,并且大量地使用了四字成语和结构。于是,在李译本中我们看到,译者李健吾将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充分地消化吸收之后,利用归化译法,结合汉语的特点以及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利用四字成语和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但译者周克希是一名现代译者,受新时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较深。于是,基于新时代的文化氛围并面向现代读者群体,周克希在翻译《包法利夫人》的时候便选择使用更加现代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美学特色,更符合现代读者群体的审美观。

(二)译者观点的主观介入

基于译者自身不同的主体意识,在对《包法利夫人》进行翻译的时候,李健吾和周克希两位译者均积极地将自己的观点予以了主观性的介入。对李健吾和周克希两位译者来说,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人生阅历,在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于是,在主体意识的驱使下,便在翻译过程中积极地融入了很多自身的观点。对译者周克希而言,因为出身于数学专业,因此 整体翻译过程较为冷静,用语也力求准确。例如,在翻译《包法利夫人》第三部第五章的时候,原作中对爱玛坐马车去鲁昂的途中进行了一段景色描写。周克希便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将其中提到的钟声的形容词译为 “清脆”。但译者李健吾是专业的作家,具有较强的文学意识,并且侧重翻译的审美情趣。于是,在翻译形容钟声的词语时,李健吾便使用了 “清越”一词。虽然 “清脆”和 “清越”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充分体现出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观点方面的主观性区别。另外,在对翻译节奏的把握上,两位译者也在主观意识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区别。据统计,同样的句子,李健吾在翻译的时候会选择使用更多的标点符号。其他如叙述方式和用词范围等方面,两位译者也体现出较多的主观介入情况。

(三)变化的主体选择

在对文本进行翻译的时候,除了要以尊重原作品为原则之外,译者还要积极地进行一定改变和创新。通过不同译者对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加工,才能带来风格各异的翻译作品。而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便发挥出主要的作用。译者要充分研究原作文本的各方面内容,然后综合考虑自身文化知识结构以及现实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改变方法,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翻译加工和创新等。李健吾和周克希两位译者在翻译《包法利夫人》的过程中,均在自己主体意识的驱使下积极地进行了诸多的变化。例如,在对《包法利夫人》中描写女主人公梦想的一段文本进行翻译时,李健吾将其翻译为:女主人公梦想 “有一条地毯”,而另一个人物勒乐的话则翻译为:“这又不是月中桂。”周克希则将其翻译为: “这是小菜一碟。”通过和原作文本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李健吾和周克希两位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均对原作文本进行了一定的改动,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如果按照原作文本进行直译,用语较为西化,读者不好理解。但利用 “月中桂”和 “小菜一碟”这些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译本读起来会更加通顺,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两位译者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变通,是十分明智且很有必要的。

四、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性

有学者认为,在实际进行文本翻译的时候,译者是处于中心的枢纽地位,并发挥着十分积极主动的作用。而只有充分认识到译者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并将译者的各方面主体意识纳入研究领域,才能更好地对文本翻译的本质及相关问题予以解答。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具体的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意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来看,有以下一些方面。第一,文本的语言特色和目标读者群体的审美要求会对译者的主体意识产生较大的影响。于是,在翻译的时候,译者需要对文本的语言风格、技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目标读者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等,选择合理的翻译方式和方法以及风格技巧等进行翻译。第二,译者的主体意识还会受到实际语言系统和语言文化规范等的诸多影响。不同的国家、民族等在语言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这些也都会对译者的主体意识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译者主体性作用的实际发挥和应用。第三,译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对自身主体意识产生影响。不同的译者在价值观和认知水平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个人意志便会对译者分析、解读文本的过程产生影响,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主观色彩。所以,强调译者的主体意识十分重要。只有不断提高译者的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内在的创造潜力,更好地激发出译者的翻译积极性,使得更多优秀的翻译作品可以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五、结 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到处都充斥着译者的主体意识。

通过在翻译过程中对具体使用的语言进行选择,并积极地进行主观介入,然后发挥自身作用进行变通,译者最终可以创造出独具自身风格和特征的译本。而正是因为不同译者主体意识的存在才带来了风格迥异的翻译作品,从而丰富了整个翻译文坛,使得文学翻译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局面,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通过阅读不同的译本,从中体会译者主体意识的积极作用,读者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理解。

[1]忻竞.从译者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看其译作——文学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的个案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

[2]齐媛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向[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尹春荣.从翻译转换理论对比《包法利夫人》两个汉译本的翻译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4]冯海霞.对《包法利夫人》的译本翻译批评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巫红梅(1969— ),女,土家族,重庆人,贵州省铜仁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译本
《红楼梦》包腊译本的定量研究
王际真与麦克休《红楼梦》英文节译本编译策略比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文化隔阂的尴尬:“潘金莲”翻译成英文该咋说
《包法利夫人》与拉波那德的插图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