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福楼拜人格心理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体现

2014-01-28纪奕娜

短篇小说 2014年2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包法利爱玛

纪奕娜

论福楼拜人格心理在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体现

纪奕娜

爱玛本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子,但是当她终于嫁入富人家庭,慢慢接近上流社会时,她内心狂躁的情愫终于爆发。她已经翻身了,但是这还不够,她还要往上爬,抓住机会接近社会名流。爬得越高,摔得就越惨,孤独的心灵与黑暗的社会格局交织在一起,沉默或是爆发碰撞着她的灵魂深处,福楼拜的阴郁与深沉的环境塑造技巧唤醒了一个时代的人类精神,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课程。

一、《包法利夫人》的艺术特色

《包法利夫人》在法国文学史上有弥足珍贵的地位,这部伟大的小说为一代又一代的人呈现了一个鲜活的追逐名利的女人的角色,但是在善恶对立的小说环境中,女主人公爱玛终于负债累累、身败名裂,福楼拜将他那种强烈的高压性的人格心理元素完美地渗透到小说当中,让爱玛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发生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中,农庄女孩爱玛为了去城里生活,嫁给了包法利先生,但是这个医生枯燥的语言与无趣的生活状态很快就让爱玛生厌了。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爱玛结识了莱昂和罗多尔夫,她很快就与罗多尔夫成为 “地下情人”,但是罗多尔夫很快就离开爱玛去卢昂找他的另一个情人了,爱玛因此气病,当她决心痛改前非的时候又遇到了年轻的莱昂,两人开始偷情。爱玛为了过上更加逍遥的上流生活,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进行玩乐,使得自己陷入负债累累的深重泥潭之中,当爱玛破产之后,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脸面再活下去了,吃下大量砒霜而死,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福楼拜用这样的故事诠释爱与恨、善与恶、金钱与精神之间的斗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让这部作品更加伟大,更富有生机,小说传世至今感动了数代人,读者也从中体会到作者精神深处的不朽灵魂,作者所诠释的真情实感正像他本身特有的心理潜质一样光彩夺目,永远影响着世界文坛,激励着后代人创作之激情的扩散。

二、福楼拜深层精神体验与心灵启示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身上潜在的忧郁气质让他在刻画小说情节与主要人物的时候能够一针见血,并能够将人物性格中同样忧郁的情愫表达得形象生动。《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形象是他塑造的一个最为人称道的人物形象,爱玛的不满现实、烦躁不安的神经反映出福楼拜独立创作的人格心理之魅力,而人的情感要素渗透到爱玛的灵魂深处时,我们只看到了人的 “不健康”的一面。根据福楼拜对自己的性格特征的描述我们知道,他心中潜藏着一个 “恶魔”,这个 “恶魔”神圣不可侵犯,而当他把此种心灵表现在小说中,给我们呈现的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我们都抵挡不住诱惑,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人都向往金钱,人人都想过上幸福美满的上流生活,而当人们还没有达到这种境地的时候,他们会咆哮着向自己的目标进攻。人的私欲打败了他们的伦理观念,而福楼拜却用自己的笔触塑造了这样一个 “反面角色”,让这一咆哮之声更加有力,更为人所熟知,给予我们更好的人生启示。当爱玛不满足于自己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时,她就努力接近更加繁华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像福楼拜自身不满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他烦躁不安的情绪与伦理失常的思想就此爆发,带着一连串的感情线索,洋洋洒洒地写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我们从爱玛身上感受到了福楼拜的精神压抑之感,但是越是压抑就越会被自己的生活境遇打败,直到自己抬不起头来,爱玛闯到了另一世界当中,她与罗多尔夫和莱昂产生了所谓的 “感情”,她想获得更多的金钱财富,现实中她却被自己的私欲打败,负债累累的她终于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福楼拜用一个 “无限制追求物质生活”的女性形象的结局反映出他自身 “无限制追求精神生活”的最终遭遇,痛苦与烦躁当然如洪水猛兽一般向他袭击而来,但是当自己幡然醒悟的时候,一切都已晚,生命之终结将是远离现实之痛苦遭遇的最佳办法。

当爱玛的多变、不稳定的思想情绪爆发时,她用自言自语来冷嘲热讽自己的行为,歇斯底里的心底语言凝固在她的精神当中,当她试着选择过哪种生活的时候,她跟着自己的欲望不断前进,最终堕入 “撒旦”布好的局里面,惨遭沦陷地狱的爱玛如同自认 “生不逢时”的福楼拜一样,可悲可叹。福楼拜精神深处永远藏着一粒不安分的种子,当他写作的时候,他用生活中的 “一点一滴”的遭遇拼凑自己的小说情节,又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夸张地描述主人公的情绪变动,而现实生活中的 “一点一滴”却让他痛苦不堪,《包法利夫人》的悲惨结局就是福楼拜现实生活的 “进行时”。福楼拜说自己不是 “清心寡欲”的人,他形容自己有一种 “小情妇的神经质的激怒”,这种 “激怒”让他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因为 “无风不起浪”,如果小说的故事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波澜,就不会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福楼拜将自己心中无限的 “激怒”情绪反映在他的小说当中,用爱玛的激荡心情与痛苦的生活经历诠释了自己的心灵世界,福楼拜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情实感的文学流露。

三、福楼拜塑造的人的精神归宿与善恶观念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者,人类自身的情感要素构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伦理观念,人文主义观念中的许多“人生价值”都值得我们推敲,人的人生信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灵当中,鼓舞着我们前进。在福楼拜的小说当中,他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兼容并包地流露着人类的感情要素,但是他并没有受到外界的控制,不去模仿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诠释一个人的 “心灵低语”,凝重而独立。于是,他那种丰富的想象力与博大精深的创作才华不断流露,不断呈现在小说当中,人物的自身感情被塑造得那样脆弱不堪,仿佛是一个梦境的重现,一碰就破。

福楼拜在焦躁、无法控制的情绪下树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创作潜质听从了自己的心声,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而小说人物的可贵之处又在于用自己的心灵倒映出作者的思想。善恶永远是独立的,它们自始至终的对抗无法被自己的私心打败,爱玛最终服毒自尽,让我们明白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世界真理。福楼拜将现实中发生在许多人身上的事迹一股脑雕琢成爱玛的生活经历,用一个真理说明私欲的可怕性,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性课。

同时,福楼拜富于幻想,他经常幻想出许多痛苦因子,这些痛苦因子让他饱受精神之摧残,他又将这种幻想出来的痛苦因子强加到爱玛身上,我们看到小说中爱玛经常不满自己的生活现状,缺乏精神的 “安全感”,从现实层面上自己打击自己,幻想着的理想世界又被现实世界发生的一切所打败,导致自己一次次地在人生痛苦的境地中徘徊。在爱玛被罗多尔夫欺骗之后,她已经 “遍体鳞伤”了,当她从这次教训中醒悟的时候,她决心改变自己,但是当对现实的不满和容易出现的幻想世界再次降临她的思想的时候,她又一次被自己打败了,她又遇到了莱昂,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比罗多尔夫更加有魅力,让爱玛欲罢不能,家庭伦理观念被瞬间抛到脑后,她逐渐被自己幻想出来的美好生活所击败,而现实中她又不得不用金钱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罪。福楼拜试图用笔触控制爱玛的思想和行动,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自由精神给爱玛带来了更加自由的灵魂。小说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人的自由思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抗,爱玛最终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她被自己所打败,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已经打垮了她的身体与思想,她不再留恋人世间,抑或是不会再对现实与梦幻之间的抉择而大伤脑筋。福楼拜用笔结束了爱玛的生命,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精神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伦理价值,将资本主义世界的人从梦境中拽出,也将自己的烦躁情绪从灵魂中抽丝剥茧,艰难地剖析给世人看,他的伟大在于精神之真实,也在于他人格心理之透明。

四、结 语

现实中,福楼拜是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因为他拥有较强的独立人格,所以他显得与这个世界完全格格不入,于是 “激怒”的情绪与兴奋的创作力交织在一起,将这部伟大的《包法利夫人》呈现在读者面前,用现实与梦幻交叉出新的感情要素感染着我们,为我们展现出爱玛这一伟大的人物形象。福楼拜同时也用这个形象反映出他自己的人格心理,将善与恶的对立、精神匮乏的神经质毫不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阅读起来能够被其人格魅力所吸引,这种魅力又将激发我们走向更好的精神归宿,远离残酷的灵魂磨难。

[1]谢海燕.用完美理想构筑爱情的祭坛——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爱情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余凤高.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温柔地抚摸女性的创伤[J].名作欣赏,2000(04).

[3][英]萨默塞特·毛姆,李希文.居斯塔夫·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J].昭通师专学报,1994(04).

[4]郎晓梅.“父与子”——从《包法利夫人》到《一生》看莫泊桑与福楼拜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续与发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06).

[5]康建兵.论《包法利夫人》中“马”的叙事艺术[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6]李晓丽.李劼人对福楼拜的创造性接受——以蔡大嫂与爱玛人物形象之比较为中心[J].语文知识,2007(02).

[7]黄燕.浪漫在现实中毁灭——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生悲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纪奕娜(1981— ),女,河北任丘人,硕士,西安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文学。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爱玛
爱玛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保险起见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我们都是于连,我们都是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