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
2014-01-28贺颖列
贺颖列
解读《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
贺颖列
在《包法利夫人》中,作者福楼拜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福楼拜眼极冷,心却极热,他貌似态度冷漠,实际上却非常积极努力地从故事中挖掘出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于是,小说中全面地揭示出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点明了爱玛的个人原因,并陈述了当时的现实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一、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爱玛从小丧母,父亲把她送到修道院去读书,希望她日后出人头地。在修道院,爱玛偷偷地读了许多描写恋爱和婚姻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后来,爱玛无意中读到司各脱的历史小说,疯狂地迷恋上古代贵妇人的奢华生活,渴望自己也能过上那样的日子。但是,身处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爱玛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根本不了解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还沉迷于中世纪的甜蜜幻想之中。后来,爱玛离开了修道院,并与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结婚。爱玛不得不面对现实,她所有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也逐渐破灭。于是,爱玛开始日渐厌恶包法利医生平静枯燥的生活状态,一心想要摆脱这种平庸的生活。在参加了昂代尔维利侯爵的舞会之后,爱玛的幻想主义的思想更加严重。后来,爱玛遇上了青年实习生莱昂,两人坠入爱河。莱昂走后,一天,庄园主罗多尔夫见到了爱玛,并百般勾引她,最终,爱玛成了他的情妇。爱玛狂热地希望罗多尔夫带她走,但罗多尔夫只是逢场作戏,最终还是抛弃了爱玛。回到永镇后,爱玛又与莱昂幽会,沉湎于爱情的快乐之中。为此,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儿赊购了大量的服饰,债务越积越多。勒内发现了爱玛的秘密,决定敲诈爱玛。最终,爱玛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砒霜自杀。
二、爱玛的爱情悲剧——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
(一)追求和理想的不切实际
爱玛的爱情悲剧首先源于她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在早年的修道院生活时期,爱玛便受到了浪漫主义传奇作品的不良影响,爱玛开始在脑海中编织出一个个不切实际的爱情美梦,这也为她之后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其实,追求甜蜜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原本是人们的一种本能,但爱玛 理想中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根本就是遥不可及。所以,她一味地沉迷于对幻想中的美好事物的追求,她的思想和行为都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于是,她产生了许多根本不切实际的念头,并最终走向了堕落。爱玛根本没有意识到她长期渴望和向往的奢华富贵的生活以及各种甜蜜浪漫的爱情故事都是需要大量的物质财富作为经济基础的,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那些不切实际的上层建筑根本无法立足。但是,爱玛所处的实际环境根本无法为她提供这样强大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她幻想的那些 “上层建筑”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但是,爱玛却执迷不悟,继续狂热地追求那根本就不会属于她的生活。
(二)盲目的挣扎和堕落
在一次次被现实生活打击之后,爱玛开始了拼命的挣扎,但她的挣扎却是十分盲目的,最终走向堕落,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她开始拥有一个又一个的情人,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婚外情,她还抛弃自己的家庭,将孩子和丈夫弃于不顾,不惜通过借高利贷来购买昂贵的时装和饰品。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出爱玛的虚荣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例如,小说中写道,在生孩子之前,爱玛十分希望自己能生一个男孩儿,“身子结实,棕色头发”,她甚至连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就 “叫做乔治”。但是,当她听丈夫说生的是一个女孩儿的时候,她万分的失望,于是 “转过头,晕过去了”。女儿的出生并没有让爱玛感到开心或者是新奇,反而因为没有生男孩,而使爱玛感到期待已久的理想的破灭。但是,她仍然抱着自己长期以来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愿望,甚至给女儿取名为“白尔特”,因为这是她在渥毕萨尔庄园里听到侯爵夫人喊一个年轻女人时称呼其的名字。从取名字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看出,爱玛的虚荣心极强,甚至从女儿刚出生开始便希望她将来能跻身于上流社会。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爱玛对爱情和物质不切实际的追求和爱慕虚荣的心态,于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之下,她那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和想法一步步将她推向爱情悲剧的深渊。
(三)以自我为中心的目标偏差
爱玛是自私的,她身上的自私主义以及她对自己的错误定位也导致了她在幻想和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爱玛是一个自私主义者,她只知道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病态的欲望,抛弃家庭、孩子、丈夫,忘记了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和各种应尽的义务。她还天真地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少女的身份,做着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当中。作为一名妻子,她一次次的出轨;作为一位母亲,她却不尽母亲的义务来悉心抚养孩子,反而把孩子交给木匠的女人来抚养,甚至很少去看望自己的亲生女儿;她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不惜抛夫弃子准备与罗多尔夫私奔。在鼓励丈夫给伊玻立特做畸形足手术的时候,爱玛主要考虑到的还是手术能够带来的巨大的金钱利益,她希望丈夫能够通过这次手术一鸣惊人,名利双收,并渴望可以借此机会让自己跻身上流社会之中,过上理想中的美好生活。但是,手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她的又一个理想也破灭了。于是,爱玛将一切都归咎于丈夫的无能,并异常失望和恼怒。可惜的是,爱玛所并没有遇到自己长期以来渴望的理想爱情,最终只落得被抛弃的下场。爱玛对自己的家庭、丈夫和孩子没有足够的责任心,没有尽到作为一名母亲和妻子应有的义务,这种角色定位的偏差和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
三、爱玛的爱情悲剧——资产阶级黑暗的社会现实
除了爱玛自身的原因,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是导致爱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一)现实生活风气对爱玛的影响
在爱玛生活的年代,法国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较为平稳的特定时期,在这个时期之内,资产阶级的各种丑陋本性也都展露无疑,人们唯利是图、追求享乐,生活糜烂堕落,消极颓废的浪漫主义在当时也十分流行。小说中的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美好生活而自甘堕落,最终身败名裂,服毒自杀,主人公的悲剧与现实生活风气的影响有较为重要的关系。爱玛早年在修道院时接触过一些浪漫文学,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她的思想和追求开始变得更加不切实际,日常生活中也十分迷恋奢靡的生活。小说中描写道,爱玛热衷于模仿贵妇们的各种言行举止,例如订妇女杂志,要求女仆要称自己为 “太太”,她甚至还瞧不起周围的人,觉得他们是 “愚蠢的小市民”,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些 “愚蠢的小市民”中的一员。爱玛是一个虚荣、贪图享乐、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女人,但从本质上来讲,她并没有十分恶劣的秉性,她只是向往奢华的物质生活,渴望当上贵妇。甚至在与莱昂幽会的时候,她也把房间布置成贵族的样子,有 “桃花木心船型的大床”,有 “红绸幔”“可听海潮的粉红色大海螺”,还有那 “用残的镶紫檀独脚小圆桌”。
(二)黑暗社会背景对爱玛的迫害
在小说中,爱玛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社会等级极其分明的年代,爱玛根本无法跻身上流社会,过上她期待的贵妇人的生活。爱玛只看到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奢华和富足,却没有看到其中的黑暗和罪恶,于是,她最终成了别人的玩物。当她债台高筑急需帮助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冰冷的金钱关系也完全暴露出自大的恐怖面目来,于是,爱玛最终在现实生活中走向灭亡。而小说中的商人勒内阴险狡诈,伪善邪恶,是作者笔下资产阶级的代表。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一次次将她的各种不切实际的理想粉碎掉,并一步步推着她走向万丈深渊,爱玛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为她所处的现实社会便是黑暗的、残酷的。她不断地追求甜蜜的爱情,可她的一个又一个情人却都选择在最后抛弃了她;她追求奢华的上流阶级的美好生活,而当最后她债台高筑、身败名裂的时候,她依然不肯面对残酷的现实。最后被高利贷榨干了所有的财产,她渴望摆脱死板的婚姻生活和一潭死水般的家庭,但最终却毁灭了自己,消失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之中。
四、结 语
爱玛充满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现实条件原本无法满足她的欲望和期待,但她却不甘心于现状,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最终自取灭亡。她的爱情悲剧是她不甘心接受现实造成的,她不愿意从自己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迷雾中走出来。于是,她依然选择了逃避,她的自杀也代表了她的各种浪漫主义思想的彻底结束。可以说,爱玛的爱情悲剧就是她的各种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幻想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破灭的必然结果。
[1]邓瑜.梦想照不进现实——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悲剧[J].神州(下旬刊),2012(01).
[2]杨秀红.宗教流毒的挽歌,爱情传奇的幻梦——包法利夫人悲剧探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2).
[3]廖文芳.论《包法利夫人》的文学张力——从对爱玛悲剧的形象解读[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05).
[4]李春梅.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探因[J].大观周刊,2012(27).
[5]孙琦.意识觉醒后的无奈突围——艾玛与安娜悲剧命运的同一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6]曹静.《包法利夫人》与《项链》女主人公命运异同的分析[J].大家,2010(09).
[7]杨正先.两个为激情所毁的少妇:安娜和埃玛比较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8]刘晓蕾.庸俗的浪漫之爱——浅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贺颖列(1981—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