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校长的“三识”与“三借”

2014-01-27张永成

湖北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借力校长学校

好校长的“三识”与“三借”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命题,究竟是好校长的什么品质成就了一所好学校?

有人可能会说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学科专业功底、卓越的管理才是好校长的特质。我以为这些仅是好校长必需的基本功,真正的好校长应知“三识”、会“三借”。

好校长的“三识”:一是认识自已,二是认识自己的学校,三是认识当下的教育。

认识自已,就是解剖自己。首先是检视自己的教育信仰。能否以朝圣的心来仰望教育,有没有悲天悯人普渡众生的情怀?自己的教育追求是否是为了人、发展人、幸福人?有没有振兴教育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是检视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个性、管理风格和专业能力。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在何处。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价值追求的校长,才不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失方向,才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迫就范于社会、家长的功利需求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成为教师的精神支柱、学校发展的灵魂人物。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的校长,才能够扬己之长,用人之长,营造管理学中的“涡轮现象”,成就自己的梦想,也帮助他人成就梦想。

认识学校,就是了解学校。学校好比一艘船,校长就是船长。船体结构如何,水手经验技术如何,船上产品材质如何,吃水线多深,航线有哪些,目的地是哪里等等,船长对这些问题了如指掌后,才能科学规划最佳航线,落实各个水手的岗位,综合分析处理航行中的重大问题,带领船只安全驶向目的地。

认识当下的教育,就是明白教育的发展趋势。一是明白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二是明白国家教育发展趋势,三是明白当下教育发展之不足。只有这样,校长才不会在皮亚杰、杜威、陶行知理论面前玩翻牌的游戏,也不会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为追求某种所谓的“模式”而削足适履。而是把教育放在“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这个更高的境界、更大的空间上去考量。

好校长的“三借”指借箭、借智、借力。

借箭,就是学会拿来主义。教育是传承,但多少年来,教育恰恰忽略了教师智慧的传承。拿别人的经验来改造自己的行动,把别人的研究成果科学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有效做法,是一种应大力提倡的校本研究的方向,也是提高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路径。

借智,就是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校长要找准当前教育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乃至于教育的瓶颈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这种课题有高屋建瓴作用,可以刺激教师团队挑战高难项目的兴奋点,可以请全国教育专家亲临指导,可以集聚全国各地对同一课题有兴趣的兄弟学校智慧,达到“种树引凤”的目的,让学生、教师、学校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

借力,就是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校长不能单打独斗,把学校办成一个孤岛。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学的方式,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更是把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尺。单靠学校的力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校长借力,就是用开放之心办教育,推倒围墙办教育。要借社区之力、借家长之力,整合辖区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形成教育合力。学校教育走向工厂、社区,走向村庄、田野,践行基于生活的教育,基于生命的教育,基于与社区分享文化的教育,基于人的本真发展的教育。

认识自己,认识学校,认识当下的教育的过程,实则是梳理自己、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的过程,也是将这三种价值化零为整,高度统一的过程,更是校长的教育思想之舟打造的过程。借箭、借智、借力是校长管理学校的谋略,是为学校这一教育方舟配置混合动力系统的具体做法。一所学校有贯通中西的价值观做方向盘,有涡轮增压的引擎做支撑,接下来的航程定会乘风破浪,所向披靡。这样的校长,可不就是那气定神闲、雍容大度的定海神针?

作者

张永成 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局长。“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襄城模式”的设计师与主导者。

(责任编辑 张华英)

猜你喜欢

借力校长学校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借力大数据 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润和借力音乐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论校长的修养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