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控筑牢廉洁之门
2014-01-27□顾征
□ 顾 征
国有企业具有大额资金运作、大宗物资采购、大批工程建设等权力运行关键要素,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廉洁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对于拓展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保证国有企业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存在的廉洁风险及形成原因
国有企业存在的廉洁风险主要有职业道德风险、履行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引发职工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自觉程度不够,工作流程设计不完善、缺乏相互制约或执行不力,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问题。
廉洁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教育缺乏说服力。当前各种教育的深度和感染力不够,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触动不够,个别单位、部门被动地敷衍反腐倡廉教育,缺乏针对性,使教育流于形式。二是制度缺乏执行力。企业中存在有章不循、明知故犯、公事私办等现象,执行规章制度不力。三是监管缺乏威慑力。个别单位存在制度缺失、监管不力等情况。四是环境存在诱惑力。当前,企业中有一些人理想信念滑坡、价值观发生偏离。供应商、施工承包商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千方百计与企业相关人员拉关系,不择手段地寻找获取利益的突破口,拉拢腐蚀国企的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管理人员。
防控廉洁风险的主要对策
针对职业道德风险:一要加强正面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算好政治、经济、家庭三笔账,不断强化思想防险、抗险能力,增强抵御各种腐败的免疫力和自律意识。二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探索建立预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参加法院庭审、参观劳改监狱等,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为防范和降低廉洁风险提供思想保障。
针对履行职责风险:一要以“三重一大”决策为重点,对腐败易发多发、廉政风险等级高的岗位和环节加强廉洁风险管控。二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推进ERP系统建设,强化实时和动态监控,减少权力行使和从业行为的随意性,从而有效防范廉洁风险。
针对制度机制风险:一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各项制度。二要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优化业务流程,科学分解和配置权力,使权力运行得到有效制约。三要加强对重点业务和重点领域的运行情况在内联网的信息公开工作,从源头减少廉洁风险。
针对外部环境风险,要建立完善内外监督机制、预防惩处机制,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有效发挥信访举报制度的作用,公开举报信息,畅通举报渠道,并注重发挥群众、廉政监督员的作用,使监督“全天候、全过程”。同时应加强与合作单位进行廉政共建。
建立健全廉洁风险防控保障机制
建立风险责任管理体系。将廉洁风险防控责任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把反腐倡廉工作同企业改革、生产、经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对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负责。企业各单位、部门和岗位负责人要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工作担负起领导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建立廉洁风险的动态管理机制。按照“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全面覆盖”的要求,突出抓好各级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洁风险排查、研判和防控,定期了解掌握各单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情况,跟踪风险点变化,更新防控措施,实现常态化防控和动态化管理。
建立廉洁风险的预警惩处机制。妥善处理信访举报,对群众反映突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热点问题,加强综合分析。深入剖析典型案例,总结案发原因和特点规律,强化预测预警,完善对廉洁风险的预警机制。加强案件查办工作,严肃惩处违纪违法行为。
建立廉洁风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监督检查贯穿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全过程。考核工作要与领导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并将考评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建立廉洁风险的监督机制。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容易发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推动和建立健全严格、规范、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并使监督的触角全程化、持续化、动态化,实行长期而不是间断的、广泛而不是局部的监督。通过有效监督,解决“不敢腐败”的问题,为防范和降低廉政风险提供监督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