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相关问题分析
2014-01-27蒋克奇
蒋克奇
(湖南特种金属材料厂,湖南 长沙 410013)
1 发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现实意义
一般认为,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包括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存货融资而衍生出来的组合融资。他以动产质押为条件,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对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1]。
1.1 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内源融资成本过高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自我积累有限。由于产品不成熟,市场风险高,导致外源融资难度大,于是中小企业通常通过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的形式融资,其利率一般都高于同期贷款利率,要想企业有长足发展,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不可缺。
2)外源直接融资结构缺陷明显
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缺乏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政府近年来将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融资。
3)外源间接融资金融体制不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赶超”策略下,我国建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缺少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型银行在信贷投入方向上偏好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抵押条件,受到规模的限制,很难从大型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1.2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优势
1)拓宽融资渠道
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借助供应链的信息平台,民间借贷资金提供者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弱化,且供应链所形成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信用的提升、竞争力的加强,为中小企业吸收民间资本提供了便利,促进了中小企业进行多元化融资。
2)降低融资成本
集合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优势资源,根据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同时借助供应链的规模优势和信息平台,弱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限制,增强贷款获取的可能性,融资难度的降低,也相应的降低了融资成本。
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
2.1 供应链整体潜在风险大
供应链融资将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使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第3方物流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旦供应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融资问题,其影响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供应链融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其运转十分有利于生产的扩大,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一旦出现风险且不能有效地得到控制时,那么整个行业都将受到影响。
2.2 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偏差
银行、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融资的主体,在融资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核心企业出于自身的成本收益考虑制定的财务策略,往往会损害上下游企业财务利益;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对融资的抵押或担保方式、融资企业资信状况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而中小企业考虑的是当现金流出现困难时能方便快捷地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举债意识强烈而偿债意识不足,造成银行资金回收困难[2]。各主体间的利益偏差会加大融资难度和提高融资成本。
2.3 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
完整、健全的信用体系是供应链融资的保障。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和资金管理体系,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缺乏相对可靠的信用保证,这是建立供应链融资的最大障碍。有了信用保证金融机构才会放心的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小企业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的办理融资服务解决自身的资金问题。
2.4 企业信息技术的滞后
国内企业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技术的含量偏低。作为一项高操作成本的业务,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操作成本节约高度相关。由于国内企业、物流、银行技术应用水平的不一致,造成了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共享难以实现,增加了融资的成本。
3 完善中小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对策
对于供应链融资模式在我国初步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实际出发。
3.1 加强融资业务中的风险防范[3]
对银行来说,要严格按照标准选择核心企业、配套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开展业务时要做好尽职调查,防范操作风险。银行需同核心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是因为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核心,配套企业的产品销售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企业产品的品牌影响力。银行虽然是向核心企业的配套企业提供融资,但融资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核心企业。如果与核心企业建立其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则银行就可充分把握供应链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因而能做出科学决策,减少业务风险。
3.2 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将供应链融资作为业务主线,建立专业化经营管理体制,是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战略的组织保障。虽有不少银行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有利于供应链管理的服务体系,但核心企业普遍存在供应链管理能力不强、运行效率低下、管理非制度化等问题,制约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拓展,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必要的前提。这需要银行等机构设计出更完善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与技术,深化授信体制改革,提供更有利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核心企业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
3.3 突破供应链融资技术瓶颈
国内供应链金融有强烈的企业、物流、金融间多节点数据互联、交易及融资操作流程化、线上化的技术需求,但不同性质企业各自独立发展,信息标准化程度低。而要突破供应链融资的技术环境瓶颈,构建数据互相流转的公共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则需要物流、银行、企业的多方努力,努力实现供应链融资所要求的信息流共享,物流与资金流的对接。供应链成员应该积极关注银行提供的新的供应链融资产品,看是否有必要把这样新产品补充到供应链融资组合中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4]。
4 结语
供应链融资打破了过去银行孤立考察单一企业静态信用的思维模式,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作为整体,站在产业供应链全局的高度,因而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融资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供应链融资独特的授信方式使其能借助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的信用评价和信用实力,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自身抵押担保不足问题,一定程度的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限制和制约,降低了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将目光关注到供应链融资领域,供应链融资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流,也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1]卞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吴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49-52.
[3]王世勇.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4]文李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价[D].天津: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