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对比观察

2014-01-26李廷武

重庆医学 2014年14期
关键词:搭桥术射血体外循环

李廷武

(河南省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 473058)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对心肌和肾脏损伤对比观察

李廷武

(河南省南阳市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 47305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对心肌、肾脏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在手术结束后24h内观察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肌酐(SCr)、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清除率的水平,以及B型尿钠肽(BNP)、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监护室观察时间等。结果体外循环组各项指标的水平要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对患者的心肌及肾脏的损伤明显要小,比体外循环更具有优势,适合临床应用。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心肌;肾脏;损伤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在狭窄的冠状动脉的近端及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1],来保证血液能够顺利通过狭窄部位。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可准确开展手术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技术迅速发展,相比体外循环具有避免低温等优点,早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80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6~72岁,平均(58.3±2.6)岁。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16例,患者入院后经过详细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药物过敏史、先天性心脏病等,将80例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术前及术后4、24h检测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水平。在术前及术后8、24h取患者血液及尿液标本检测尿素氮(BUN)、肌酐(SCr)、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清除率的水平,以及B型尿钠肽(BNP)、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等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水平变化 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24h的cTnI、CK-MB、BNP、左室舒张末径等水平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水平变化(±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水平变化(±s)

*:P<0.05,与体外组比较。

组别 时间 cTnI(ng/mL) CK-MB(U/L) BNP(pg/mL) 射血分数(%) 左室舒末径(mm)体外循环组(n=40) 手术前 0.127±0.586 12.68±4.32 162.4±107.6 60.4±9.3 55.8±7.8术后4h 4.127±6.325 38.64±10.84 158.2±88.5 60.3±8.5 55.1±6.3术后24h 3.568±2.814 19.86±6.58 116.3±98.2 60.2±7.5 52.5±5.4非体外循环组(n=40)手术前 0.134±0.611 12.55±4.48 134.1±111.2 60.3±9.4 51.5±4.7术后4h 0.867±0.526* 16.89±8.61* 114.7±102.3* 60.1±9.1 51.7±6.2*术后24h 3.392±3.337 18.19±8.86 113.1±101.2 59.5±9.2 53.3±5.6

表2 两组患者肾脏生化指标水平(±s)

表2 两组患者肾脏生化指标水平(±s)

*:P<0.05,与体外循环组比较。

组别 时间 BUN(mmol/L) SCr(mg/dl) NAG(U/L) 肌酐清除率(mL/min)体外循环组 手术前4.3±1.6 48.6±21.3 3.3±2.1 105.6±15.4术后8h 7.5±2.2 110.5±32.8 70.6±45.3 99.8±30.7术后24h 6.5±1.8 88.9±19.4 33.4±12.4 109.4±28.3非体外循环组 手术前 4.4±1.7 49.9±20.7 3.6±2.2 108.3±11.4术后8h 4.9±1.6* 58.6±28.4* 5.1±2.9* 90.1±31.2术后24h 4.8±1.7* 47.6±20.2* 3.8±2.7*111.4±60.5

2.2 肾脏生化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在术后相关的肾脏生化指标均有升高,但是体外循环组患者升高程度要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平均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监护室观察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观察时间比较(±s)

表3 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观察时间比较(±s)

*:P<0.05,与非体外循环组比较。

组别 n 平均住院时间(d)气管插管时间(h)监护室观察时间(h)体外循环组 40 19.3±2.4* 22.8±11.2* 72.6±17.1*非体外循环组40 15.8±3.1 17.4±12.6 63.7±22.3

3 讨 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来达到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并且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肌梗死,显著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开展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该治疗方案尽管给很多患者带来了高质量的生活,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3],如体外循环会对患者的心、肾、脑等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4]。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广泛开展。相关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心肌功能,避免低温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从而降低了病死率[5],并且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术前cTnI,CK-MB及射血分数无差别,在术后4h体外循环组水平要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说明体外循环开展搭桥术对心肌的损伤程度要大于非体外循环组,而非体外循环组的cTnI、CK-MB及射血分数变化不明显,有报道称非体外循环组37℃恒温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cTnI,CK-MB及射血分数的变化不及体外循环组低温条件下开展手术明显。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很容易引起肾功能损害,这是因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多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故术后出现脏器衰竭的情况较多见。由表2可知,体外循环组患者在术后8、24h的BUN、SCr、NAG活性水平,以及BNP、左室舒张末径等均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提示临床体外循环低温环境下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因其非生理性的过程对肾脏的损伤较为严重,并且体外循环还会诱发炎性因子[6-7],直接损伤肾脏。由表3可知,体外循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3±2.4)d,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3.1)d,这是因为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方案对心脏损伤小,术后患者心脏功能恢复速度快,呼吸相对稳定,用药也少,所以,病情恢复情况要好于体外循环组患者,故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监护室观察时间等比较短。以往的临床实践认为,在体外循环下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时低温环境可以对心肌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对心肌的损伤,但是现阶段研究发现即便是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降低CK-MB和cTnI水平亦有限[8-9]。所以,低温环境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有效保护心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在生理环境下进行手术操作,避免了主动脉阻断等情况。

[1]任明明,韩振,冯钢,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脑氧供需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7):755-756.

[2]王春,谷天祥,房勤,等.197例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J].山东医药,2011,51(18):42-43.

[3]田利静,秦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发症分析及术中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10-411.

[4]Coumbe A,John R,Kuskowski M,et al.Variation of mortalit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in relation to hour,day and month of the procedure[J].BMC Cardiovasc Disord,2011,11(1):63-68.

[5]Gu CX,Yang JF,Zhang HC,et al.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using a bilateral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Y graft[J].J Geriatr Cardiol,2012,9(3):247-251.

[6]谢亨清,陈洪,郭敏.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0):77-78.

[7]Ercan A,Yusuf V,Ercan A.Effect of trimetazidine and glucose-insulin-potassium use on myocard during beating hear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Dicle Med J,2011,38(4):436-444.

[8]王世杰,李斌,谢延坤.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116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18-1820.

[9]唐丽,刘勇,曹振刚.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1):1087-1089.

10.3969/j.issn.1671-8348.2014.14.037

B

1671-8348(2014)14-1777-03

李廷武(1973-),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冠心病搭桥的研究。

2013-11-13

2014-02-18)

·经验交流·

猜你喜欢

搭桥术射血体外循环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