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花卉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4-01-26夏旦丹
夏旦丹
(浙江省农业项目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花卉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夏旦丹
(浙江省农业项目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是我国花卉最主要产区之一,花卉产业是浙江振兴农业的骨干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和出口额居全国前列。通过对浙江花卉产业现状的分析,针对浙江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提出了促进花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等几点建议。
浙江;花卉产业;现状;对策
作为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朝阳产业”的花卉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和最稳定的产业之一,也是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花卉产业不仅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而且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1]。浙江省花卉品种资源丰富,有着“东南植物宝库”和“花卉仓库”之美誉,拥有花卉植物1 200多种。适宜的气候条件也有利于花卉苗木的种植生产。浙江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杭州的花园岗被称为南宋都城的后花园,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金华罗店、奉化三十六湾也都有数百年的花木栽培历史。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作为浙江省10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的花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逐步显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花卉产区之一。
1 浙江花卉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浙江花卉产业因规模适度控制,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但总体上平稳增长,年均种植面积达8.04万hm2;至2010年,花卉种植面积扩大到8.8万hm2,销售额达到87亿元。尤其“十二五”以来,随着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推进,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43.6%和55.2%。
1.2 产业地位巩固提高
1998年,浙江省将花卉业列入农业的10大支柱产业,鼓励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业;1999年6月,花卉被列入浙江省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之一[2];至2004年,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1.4万hm2,已跃居全国第一。“十一五”以来,浙江花卉业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创汇等主要指标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是仅次于粮油、蔬菜的全省第三大产业。2011年,花卉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0.4%,远高于蔬菜、水果和棉花等增幅;尤其2012年,在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花卉产业播种面积一枝独秀,仍保持同比增长5.9%的良好态势[3-4]。
1.3 产业化程度继续提升
据统计,2012年浙江省从事花卉苗木生产销售的企业达9 105家,其中,种植面积在3 hm2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有3 143家,花卉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做大、做强趋势明显。同时,浙江省有花农近11.6万户,花卉从业人员43.8万人,各类花卉专业合作组织继续发展。由于花卉龙头企业、花农、专业合作社等的发展壮大,全省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1.4 主产区品种优势明显
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不断调整发展,浙江花卉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杭州、嘉兴、宁波、绍兴和金华已成为全省花卉的五大主要产区,近年来,其种植面积和销售收入均占全省的80%。同时,也涌现出了萧山“花木之乡”、海宁“鲜切花之乡”、北仑“杜鹃花之乡”、绍兴“兰花之乡”、金华“茶花之乡”等一批全国知名的花卉特色之乡[5],打造出了萧山的黄杨、奉化溪口的五针松、北仑柴桥的杜鹃、绍兴漓渚的兰花、金华罗店的茶花和佛手等花卉名品[6],为浙江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形成了特色优势。
1.5 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为提升花卉产品竞争力,近年来各级政府、花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据统计,浙江省共有花卉研发机构近50家,科研人员1 0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约3万人,“十一五”期间共获得花卉研发成果100多项。一些花卉企业加强了与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外先进企业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合作。如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具备了年产200万盆高档盆花的生产能力;浙江冠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通过与荷兰企业合作,加快建立长三角地区规模较大的郁金香生产基地。同时,花卉生产的先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12年浙江省共有各类温室、中小棚、遮阴棚4 312万m2,其中温室735万m2。
1.6 市场销售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浙江花卉市场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各类花卉市场有78个,年交易额60多亿元;花木经纪人有8 000多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年交易额突破40亿元;浙江花卉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华东地区70%左右的花坛花由浙江生产,各类花卉产品输出量占全国省际间输出量的30%左右。“十二五”以来,由于花卉需求旺盛,各类市场进一步扩大,花卉出口也保持较好势头。2012年各地花卉市场已达到108个,全省花卉出口额达5 000余万美元。
2 浙江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高档花卉品种研发能力不强
种子种苗是花卉产业中技术密集度最高、附加值最大的部分。目前,国内高档花卉如百合、郁金香、大花惠兰、蝴蝶兰等,其种子、种球80%是从国外进口的,造成花卉生产成本偏高,如百合、郁金香种球占整个生产成本的87%左右。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特优品种,这已成为制约花卉产业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突出问题。例如,情人节最受欢迎的切花月季品种泰坦尼克,中国每种植1棵,都要向荷兰莫尔海姆公司交纳8.5元的新品种保护费。由于国内花卉产业对高档花卉品种的研发、培育能力不强,加上技术推广落后,导致花卉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2.2 花卉商品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浙江省花卉产品种植生产既有生产企业,又有专业合作社、花农等,由于生产组织形式、装备设施条件、科技保障水平等高低不一,特别是缺少统一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从而导致产品的产量、品质、整齐度等没有标准规范,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就栽培设施而言,发达国家设施栽培面积达70%~80%,广州为29%,浙江省仅3.2%,且以荫棚、塑料棚等为主,环境可控程度低[7]。就单位产量而言,浙江年产切花月季不到100支·m-2,且整齐度差,而在荷兰、哥伦比亚等花卉业发达国家,平均年产月季250~500支·m-2。
2.3 市场开拓能力需要提升
浙江花卉的流通和经销虽有较好基础,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等滞后。与云南、广东等省相比,浙江花卉的国内市场销售份额、外贸出口额、出口多样性等指标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出口品种相对单一,杨桐、柃木切叶占浙江省出口份额的50%,以菊花为主的切花占25%[8]。
2.4 产业发展有待转型升级
目前,浙江省花卉苗木生产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种植面积在3 hm2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占花卉企业总数的30%,但花卉产业总体还是呈现多、散、小的特点,即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多、规模小,花农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差。多数农户生产面积只有几亩,员工仅几个家庭成员,平均每户2~3人,年营业额几万元。需加快推进浙江省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
3 浙江花卉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3.1 宏观政策创造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将有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提升发展花卉苗木等10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9]。这些有力的政策措施将为花卉和绿化苗木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同时,随着新型城市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对绿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道路等将加快绿化改造升级。据调查分析,观叶植物、地被植物和花坛花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3.2 区域优势形成的发展机遇
浙江位于长三角发达地区,区域大中型城市集聚,消费时尚领先,消费水平较高,鲜切花等高档花卉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花卉消费空间大。
3.3 资本市场产生的发展机遇
浙江民营资本较发达,近几年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未来花卉消费的较大潜力,将吸引各路民间资金投资花卉产业,有利于解决产业快速发展中融资难度大等资本制约问题。
4 加快浙江花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转型升级,引导花卉产业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花卉产业发展已几经起伏。20世纪80年代中期,浙江传统花木栽培区群众自发种植花木,形成了第一轮发展高潮。此后10多年,浙江省花卉种植面积一直徘徊。20世纪末,由于鼓励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业,浙江省花卉生产再次加快,“十五”期间,年种植面积曾突破6.67万hm2,迎来了第2次发展高潮。“十一五”期间,因产业规模的控制和调整,花卉产业总体平稳增长。进入“十二五”的前2年,浙江省花卉产业再次发力,迅猛发展。面对快速发展的产业形势,各级花卉产业管理部门在宏观管理方面,既应尊重市场规律,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又应加强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引导花卉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紧抓当前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潜力看好的有利时机,针对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短板”现象,着力解决高档品种研发、商品化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越是在市场形势好的情况下,越容易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
4.2 切实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
应充分利用花卉市场发展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及台资投资花卉产业,培育壮大花卉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支持由花卉专业大户带头、联合花农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统一进货、统一定价销售,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引导有一定资本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经纪人和大学毕业生等从事花卉产业,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花农;加强花卉行业协会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技术、信息和营销服务方面的作用;完善花卉产业化经营机制,支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花农合作,建立以订单、合同等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
4.3 加强品种研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改进和完善花卉产业创新体制,加快建立以科研院所为先导、以企业为主体的花卉品种研发中心,积极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重点加强种子、种苗、种球的源头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特、优、高花卉新品种,组织花卉新品种申报和认定,加快建立新型花卉作物示范基地,提升产业档次,抢占市场制高点。组织开展本地野生和特色花卉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保护工作,加快驯化选育和产业化利用。加强传统食用和药用花卉的深度研究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同时,继续做好国外新优品种的引进工作,在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同时,加快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自身开发研发水平的提高。
4.4 大力提升花卉标准化、商品化程度
应加紧制定主要花卉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准,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监控和技术服务。扶持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和保障性苗圃,大力发展容器化和标准化的花卉种苗生产。实施花卉品牌战略,鼓励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积极组织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加强花卉县、镇和特色花卉产区建设,做强做大区域产地品牌。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等方式加大宣传和展销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大力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营销、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实现产销间的有效对接。培育壮大多元化流通营销主体,提高花卉经纪人素质,发展花卉苗木配送企业,建立完善的花卉拍卖市场、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继续开展以“花文化”为载体的各类花事活动,培育消费市场,引导浙江花卉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4.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应采取政府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智能温室、连栋大棚、喷滴灌设施、控温控湿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探索建立花卉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制度,并纳入农机补贴范围,鼓励购置育种、育苗、栽培、上盆、灌溉、施肥、采收、修剪、冷藏、运输等环节的生产操作机械,有效推进花卉生产机械化。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设施栽培环境调控、病虫防治、标准化育苗、花期调控和采后保鲜等先进适用技术。同时,继续完善花卉产业链,组织开展园林机具、栽培容器、栽培基质和专用肥料等辅材的研制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干花、仿生花、赏石、根雕等产业。
4.6 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扶持力度
应加强花卉产业的政策支持,通过税收、金融、保险、土地、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措施,合力促进花卉产业发展。以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强花卉产业规划,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中高档花卉和高附加值花卉的生产比重,扩大具有品种和市场优势的切花、切叶种植规模,巩固绿化苗木生产的优势地位。加快构建花卉苗木产业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市、县两级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生产、技术、市场等的信息服务。探索建立花卉产销预测预警体系和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花卉苗木检疫检查,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加强花卉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 江泽慧.当前我国花卉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J].林业经济,2002(3):4-7.
[2] 张新华,杨略英.浙江花卉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J].浙江林业科技,2005,25(3):70-74.
[3]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3). 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2/2/23/art_164_201.html.
[4]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2⁃08). http://www.zj.stats.gov.cn/art/2013/2/8/art_164_221.html.
[5] 朱顺富,夏旦丹.浙江花卉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G]//陈子元,顾益康,彭图治.新世纪浙江农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07-109.
[6] 郑勇平,余鸿钧,高林.浙江省花卉行业普查现状基本情况总结[G]//余鸿钧.浙江花卉指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26.
[7] 骆文坚,孔伟丽.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2):77-81.
[8] 黄明校.浙江花卉出口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9):186-188.
[9] 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浙委〔2012〕118号][EB/OL](2012⁃02⁃23).http://www. gov.cn/gzdt/2012-12/11/content_2287394.htm.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6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0528⁃9017(2014)01⁃0009⁃04
文献著录格式:夏旦丹.浙江花卉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4(1):9-12.
2013⁃09⁃15
夏旦丹(1965-),浙江象山人,农艺师,本科,从事农业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E⁃mail:zxf@zjwater.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