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归在月经病中的应用❋
2014-01-26袁雪菲张婷婷
袁雪菲,曹 阳,张婷婷△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当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 全当归既能补血,又可活血,统称和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之功效。
凡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病证,统称为月经病。该病主要是脏腑、气血功能失常,进而导致冲任失调的1种病症。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胞宫定期藏泻的结果。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说明女子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各个生理阶段都与肾的功能息息相关。《血证论·胎气》曰:“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众,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食乃下。”《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指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故月经病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而调经重在补肾调肝健脾和胃,调理冲任气血。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
1 当归治疗月经病理论基础
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大全》首先明确提出了“女子以血为本”的学术观点。《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诸脏病因》云:“女人以血为主,血王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书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凡伤心、伤脾、伤肝者,均能为经脉之病。”女子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与冲任和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其经、孕、产、乳等特殊生理功能均以血为用。五脏之中除与肾关系密切之外,与心、肝、脾也息息相关。心主血脉,肝藏血调血,脾统血化血,冲任气血相资。当归归属心、肝、脾经,三经都与“血”关系密切。《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本草纲目》记载:“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日华子本草》云:“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瘕癖。”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可促进骨髓和脾细胞造血功能,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水溶液灌胃可使60Co照射小鼠内源性脾结节数增加,脾脏和胸腺增重,促进骨髓和脾细胞造血功能的恢复,防止胸腺继发性萎缩,提高动物存活率,增加脾脏内源性造血灶形成,提高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对溶血性血虚模型小鼠能显著升高外周血红蛋白,促进60Co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DNA合成。研究证明,抗贫血作用可能与当归多糖有关[1],因此凡血虚、血滞、血瘀导致气血不和、冲任失调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皆可应用。
2 当归在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2.1 血虚
导致血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血液耗损过多,新血未及补充,主要见于各种出血之后,如经、孕、产、乳失血、耗血过多;二是血液生化不足,多由脾胃运化机能减退,或瘀血阻塞脉络,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虚,冲任亏虚,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致月经后期或经量减少。《灵枢·五音五味》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于血也。”当归气香可行气,为血中气药[2]。束兰娣[3]对36例肾亏血虚型月经后期的患者,给予中药右归四物汤(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杜仲、鹿角胶、熟附片、肉桂、当归、川芎、白芍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以及月经周期、经量、BBT及血清E2、FSH、LH等变化,总有效率88.88%。方中当归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与熟地、川芎、白芍配伍组成调血补血基本方——四物汤。《医方集解》曰:“当归甘温入心脾,能养营活血,为血中之气药。能通血滞,补血虚,生血为君;生地甘寒入心肾,滋血养阴为臣;芍药酸寒入肝脾,敛阴为佐;川芎辛温入手足厥阴,润肝燥而补肝阴,升清阳而开诸郁,通上下而行血中之气为使也。”足见当归在其中的重要性。《素问》中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月经病中常因血虚引起气血两虚,则常与黄芪、人参等同用,如当归补血汤用于妇女经期发热头痛证属血虚发热者。《金匮要略》中治妇人产后血虚而导致腹痛,亦偏用当归,方选当归羊肉汤温养血脉。气血不足,运行无力,胞胎失养导致的妊娠腹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组方当归芍药散治疗,重用芍药酸酐敛阴,缓急止痛为君;当归、川芎养血和血为臣,其当归宜选归身取其养血,去归尾活血之弊。《傅青主女科》“经水过多”一条:“妇人有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治法宜大补血而引之归经,又安有行后复行之病哉!方用加减四物汤。”当归补血活血,配黑荆芥穗止血并引血入肝经,所以血足而归经,归经而血自静矣。邵淑芹[4]运用补血活血、止血固冲治疗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等排除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的月经量过多50例,取得显著疗效。治疗处方(黄芪、党参、白术、丹参、当归、赤芍、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槐花炭、地榆炭、仙鹤草),有效率为92.0%。当归归心、脾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脾统血,同时足阳明经与冲脉会于气街,冲脉隶属于阳明。《女科精华》中对于万密斋调经重心脾的评价为“盖血非气行,心生血,脾统血也”。方中重用当归正取其此意,补血活血,不仅能治疗月经量多,还能纠正贫血。张晓君等[5]选用溶血性血虚小鼠作为模型研究发现,AP有升高Hb、缓解贫血症状作用。进一步选用辐射损伤小鼠为模型,以内源性脾结节法研究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和相对数量,以3H-TdR 掺入法对骨髓有核细胞 DNA 合成代谢进行测定,以期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AP能显著增加内源性脾结节数并促进骨髓有核细胞 DNA 合成,从而刺激脾脏和骨髓造血功能。这与临床和其治疗血虚证相一致,并提示多糖类成分为当归补血作用的活性成分之一。
2.2 血瘀
产生血瘀的原因有多方面,由虚、寒、热、痰浊等所致。“女子以肝为先天”,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经行产后,感受外邪或手术异物损伤,阻滞气机,瘀血内留胞宫,旧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以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甚则吐衄崩漏;若经血下行受阻,则月经过少,甚则引发闭经。又瘀阻冲任,不通则痛,引发痛经。宿树兰[6]应用计算机检索治疗痛经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622次,当归以使用145次、相对频率8.72%位居榜首。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组。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瘀血”为基本病机已得到医家普遍认同。《济阴纲目》云:“血滞积瘀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崔轶凡[7]以计算机检索86篇“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文献,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甘草除外)为当归(频率6.4%)位居第一,其次为丹参(频率4.6%)。治疗常用活血化瘀法,代表方有王清任的3首逐瘀汤,即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膈下逐瘀汤。3方均含当归,取其养血活血之意,配以活血药,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祛邪而不伤正。《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组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暖宫、通利血脉;当归、川芎、白芍、阿胶养血柔肝、活血调经;丹皮凉血祛瘀;麦冬养阴润燥;半夏、生姜降气和胃;人参、甘草补虚缓中。方中寒热虚实并用、养血祛瘀,为后世调经之祖方,与《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之意不谋而合。当归养血而不滋腻,活血而不伤正,其药名也含有气血正当归回之意。现临床上也多用含当归复方采用祛瘀法治疗,如习长青等[8]运用补肾祛瘀汤治疗64例安放宫内节育器后经期延长,既往月经正常,经检查排除环位异常、子宫占位病变及凝血功能异常所致的阴道出血,效果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9],当归有促进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对子宫平滑肌呈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等功效。
2.3 血热
脏腑阴阳失调,邪热内生,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失调,多由阳盛、肝郁、阴虚而致。《汤液本草》言:“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临床上用当归者不完全是寒凉之证,血热迫血妄行,甚者可见崩漏不止。《傅青主女科》中载血崩7篇,其中5篇用到当归,如“郁结血崩”中“妇人有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何故也”?肝郁气结,肝之性急,气结则性更急,急则血不能藏,故崩。方用平肝开郁止血汤,白芍平肝,柴胡开郁,白术利腰脐,则血无积住之虞;荆芥通络,丹皮、生地清热,当归、三七于补血之中行止血之法,自然郁结散而血崩止矣。《傅青主女科》“经水未来腹先痛”一条:“妇人有经前腹痛数日,而后经水行者,其经来多是紫黑块。人以为寒极而然也,谁知是热极而火不化乎……治法似宜大泄肝中之火。然泄肝之火,而不解肝郁,则热之标可去,而热之本未除也。”故选宣郁通经汤,方中柴胡、香附、郁金解肝郁,山栀、黄芩、丹皮清肝火,白芍、当归养肝阴,全方补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气而降肝之火,奏功迅速。又妇人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肝经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运化失司,致湿热之气蕴结带脉之间则带下赤。傅山对此多用清肝止淋汤,血衰则火旺,养血补血则火除,湿亦尽化而为血,方用芍药平肝,当归养血,取其平肝所以扶脾之意。现代临床上也多遵此意。李瀚[10]选用归脾汤加减(黄芪、白术、党参、木香、龙眼肉、炙远志、当归身、炙甘草、生姜、大枣)治疗血热型崩漏50例,痊愈26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4%。其中当归养肝生心血、健脾益肾气,使血有所归,从而补气摄血、止血固冲。付钧[11]用逍遥散加失笑散治疗52例湿热型经间期出血(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炒蒲黄、五灵脂、甘草),总有效率100%,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2.4 血寒
经期产后调摄失宜,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或冒雨涉水,寒湿内侵,或素体阳虚,虚寒内生,寒积冲任,凝滞胞脉,血海充盈延迟而导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则闭经。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方中君为阿胶滋阴养血安胎,艾叶暖胞宫,川芎、当归温养血脉,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傅青主女科》曰:“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女子胞宫喜暖恶寒,寒凝胞宫日久,血寒凝滞,胞脉受阻不能摄精成孕。殷一红[12]应用计算机分析古代50部中医经典著作中治疗不孕症250首方剂中的150味药物,其中补血药的味次最多为341次,频率为15.34%,单味药当归的使用次数最多为136次,使用频率为 6.12%;川芎的使用次数次之为115次,使用频率为5.17%。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云:“女子经血易行,一毫不可壅滞。”根据“寒则热之”选当归温经补血,可见当归之重要性。宁秀艳[13]运用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血寒型继发性子宫性闭经59例(黄芪、当归尾、赤芍药、桃仁、红花、地龙),总有效率86.44%。补阳还五汤始载《医林改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9], 当归有促进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对子宫平滑肌呈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等功效。
3 讨论
蔡小荪[14]认为,女子经候皆依血为基础,气为动力,因此调治月经病总以气血为纵轴,主张养血为先,“气血冲和,万病不生”。当归在《神农本草经》中“主咳逆上气……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日华子本草》言其“破恶血,养心血,及主癥瘕,肠胃冷”。《本草别说》云:“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 当归归心、肝、脾经,肝肾同源,女子以血为用,而血藏于肝,肝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泻,精血互化,保证妇女以血为用的物质基础[15]。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可治疗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等妇科诸病。历代医家以当归为主治疗妇科疾病也很多,如《医学正传》中调经散、和经汤、当归芍药散等;《景岳全书·本草正》中言当归“专能补血”、“又能养血”,具有“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的功效。张仲景不仅推崇熟地,也偏爱当归,一补精一补血,为张景岳常用药对之一。傅青主用白芍、当归也远多于其他药物[16]。在现代临床上当归应用也更加广泛,如对子宫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抗氧化的作用等。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机理研究已成热点,新的药理报道不断出现。因此,探讨当归在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挖掘其妇科要药的功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重要的开发价值。
[1] 张晓君,祝晨陈,胡黎.当归多糖的免疫活性和对造血功能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5):24-25.
[2] 郑身宏,何磊,杨楠.略论逍遥散中当归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7,27(3):46.
[3] 束兰娣.右归四物汤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1):37-38.
[4] 邵淑芹.补气活血止血治疗月经量多5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484.
[5] 张晓君,祝晨陈,胡黎,等.当归多糖的免疫活性和对造血功能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5):24-25.
[6] 宿树兰,尚尔鑫,叶亮,等.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383-385.
[7] 崔轶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治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290-291.
[8] 习长青,杜华山.补肾祛瘀汤治疗64例安放宫内节育器后经期延长[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8,30(3):222.
[9]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80-883,920-925.
[10] 李瀚.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2):78-79.
[11] 付钧.中药治疗经间期出血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6,26(7):22.
[12] 殷一红,秦莉花.中医古籍中治疗不孕症用药规律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11):66-67.
[13] 宁秀艳.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继发性子宫性闭经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7):1018-1019.
[14] 黄素英.蔡小荪诊治月经病之思路[J].中医文献杂志,2003,1:33-34.
[15] 怀敏,尤昭玲.试析《傅青主女科》解郁法的特色[J].中医药导报,2005,11(9):4-5.
[16] 丁正香,尤昭玲.《傅青主女科》白芍、当归配伍应用特点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