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劳要旨》学术思想探赜

2014-01-26夏洁楠侯江淇王国为张琰琨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七情心脾五脏

夏洁楠,侯江淇,王国为,张琰琨,徐世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虚劳要旨》是清末名医张生甫先生的著作之一。虚者,虚损也、劳者,劳伤也。虚劳是以脏腑衰退、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的总称[1]。由此可见,虚劳为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状态,疾病发展至此期亦常可按虚劳论治。《虚劳要旨》成为近代虚劳研究中颇具特色的著作之一。

1 张生甫生平及成书简介

张生甫,字国华,浙江慈溪东乡人(现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卒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少习举子业,其为人狷介,后因“仕途坎坷,经纶莫展,遂解组还里,肆志学医”[2]。平素深居简出,以儒通医,上达《易》理,兼通道学,溯医源于《灵》、《素》,采医道于百家。其医术于20世纪初叶蜚声全国,并与盐山张锡纯、嘉定张山雷有“名医三张”及“三张三达”之誉[3]。其弟子众多,但为世所知者颇少,有陆澄怀、桂薰及魏长春等。

《虚劳要旨》是张生甫早期的著作,其有感于内伤虚劳论述散见于诸书之中,欲精求要旨,特出心裁,专编此书,约成于1916年,1917年出版。该书分上下两卷共87则,撰用内经、难经及金匮诸书,分别从五脏、七情、脉法及临床众多常见疾病等方面论述虚劳证治,举甘温为虚劳正治,推心脾肾为治疗大端,兼以变通。

2 《虚劳要旨》学术思想探究

2.1 甘温补土,守经达变

“稽考经旨,岐伯出甘温以示法……仲景师承经旨,尚甘温以补虚,而又合祛风逐瘀为三大纲,可谓继往开来,守经达变者矣。”在其《虚劳要旨》自序中指出时人常以阴虚火旺论述虚劳,率用滋黏苦寒之品的弊端:“与其用阴药,如阴柔小人,暗受其误,因循苟安,卒莫能挽,何如用阳药,如阳明君子,苟或有过,彼此具见,犹可改图。”《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其以五行阴阳之理论之,五脏各有寒热喜好,总以甘温之法酌中而治为妙。张生甫尝言:“盖甘温得少火生养之气,中土为后天万物之母,中央健而四旁如,土气足而万物生。得甘温以建其极,五脏自循环受气矣。”且虚劳之火多为虚火,甘温可除大热,即虚热也。如其治疗五脏劳伤,多用参、芪、术、草等甘温之品。故而其推崇以甘温之法治疗虚劳,并由此提出“虚劳宜温补者易治,不易温补者则难治”的观点。

张生甫虽力推甘温疗虚劳之法,然并非管窥之见:“言虽近于激愤,实为资用阴药之折中也。”他提出守经又贵知权达变,广采诸家经验,即所谓“经以甘温而治虚劳,亦示人以经常之道,故未尽其变耳”。且其在治疗肺津亏损、虚劳潮热咳嗽痰血时则采用大剂沙参、玉竹、石斛、川贝、青黛、雪梨等滋阴清凉之品;在疗血症干瘀时亦用大黄、水蛭、桃仁等活血破瘀之品。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由此可见,张生甫在治疗虚劳时虽崇尚甘温亦守经达变,实为良医。

2.2 五劳七伤,重心脾肾

“虚者,虚损也。劳者,劳伤也。概五脏积劳,七情受伤等证而言也……以五脏积劳,七情受伤为主之名正言顺而可从也。夫曲运神机则心劳,悲哀多言则肺劳,恣睢郁怒则肝劳,昏迷酒色则肾劳,饥饱劳思则脾劳。”张生甫论虚劳,从五劳七情对脏腑之伤立论,简明而全面。如《难经》中亦有言:“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而不下则伤肾,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入房则伤肾。”《素问·宣明五气》言:“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张生甫继承了内经理论又有所发展。他认为五脏之中,劳伤和情志对人身的影响以心脾肾三脏为著,即“吾观虚劳之症,虽五脏皆有,窃以心脾肾为大端”。其认为饮食劳倦和酒色情志为常人所易犯之处,饮食劳倦病脾,酒色情志病肾,心为诸情志之统,主不明则下非安,故而最易伤者,莫过于心脾肾。“损起上者,多由七情。损起下者,多由房帏。然则损起中者,必多由饮食无疑。此余所以有心脾肾三大端之论也”。然对于劳症虚火,则多责之于肝肾之龙雷之火,所谓“二火上炎,劳则气力必疲”。在《虚劳要旨》中详细列出五劳七伤诸方证,无不体现辨证之精细。

张生甫在治疗临床杂症时,辨证多从脏腑七情为主,理法本于内、难等经典论述。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虚劳要旨》凡论病,常道出所伤何脏,所因何情,治法就依证呈现,且多用有效之经方、验方,后世医家虽按图索骥,亦不韪大法也。如其论述虚劳腹满飧泄时从理中、平肝、实脾、补肾等处分别立法,“以听善用者择取焉”;在分析病因时常从劳伤七情入手,并在文中单独论述七情脉法和情志病案,以启后人。

2.3 情志相胜,脉理求真

张生甫重视情志对虚劳形成的影响,精研情志致病之因和脉象变化。“过喜伤心,气缓而脉散。过思伤脾,气结而脉结。怒伤肝,其气逆而脉促。惊伤胆,其气乱而脉动。忧伤肺,脉必涩而气沉。恐伤肾,脉多弱而气怯。悲伤肺,脉短涩而气消”。其在“情志病以情志治之案”中列举因思、因喜、因忧、因惊、因疑等致病,以情志相胜之法,分别从怒胜思、恐胜喜、喜胜忧等办法治疗。“情志偏盛受伤之症,正治之外,亦有情志相胜治之而愈者。此盖极治法之巧,而其理亦由于经旨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其论述一人因误认为自己饮酒时吞蛇入腑,而恹恹觉心痛,且食其脏腑无药可医,症状犹如虚劳,却解疑即愈,种种病证为临床诊疗增加新法,正如其所述:“备列数则,以辅方药正治之不逮”。

虚劳脉法,自有特色。早在《中藏经》有云:“甚数甚急,甚细甚弱,甚涩甚滑,甚短甚长,甚浮甚沉,甚弦甚紧,甚洪甚实,皆生于劳而伤也。”张生甫也甚为注重虚劳脉法并精研详辨,开篇即论《难经》、《金匮》等典籍中虚劳脉因证治。《难经》言:“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四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死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张生甫以此为辨证论治时凭脉的重要依据,而且以脉证为虚劳诊疗中疾病吉凶发展的重要提示。如言“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若弦甚者病必甚,数甚者病必危”、“无论浮沉大小,但渐缓则渐有生意”,足见其对脉法的重视。其重视脉法,然并不囿于其中,诊疗疾病脉证合参。如其引《素问·三部九候论》曰:“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

2.4 静守调养,医药相辅

“夫何后世人心不古,以妄为常,百端丛集,内外交困,致虚劳之疾”。张生甫在自序中有感于当世之人多虚劳,一语道出虚劳的主要原因。“虚劳虽属内伤,然其起初未必尽由于内伤,未必即成虚劳。往往有因调治失宜而累虚者,亦有因外感或杂症而迁延及之者”。虚劳之病,多劳倦情志损伤脏腑或日久因它病成气血阴阳损伤的状态,故而在治疗中用药是一方面,而如何避免五劳、七情所伤,亦成为该病向愈的必要条件。《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张生甫进一步提出“虽以慎选医药为主治,又必须养心保命,静守调理,与医药相辅而行,庶失之东隅,尚可收之桑榆。”其在诊疗中常告诫患者慎七情六气,酒色劳倦,则疾病方可除,正所谓:“培养精元贵节房,更祛尘累最为良,食惟半饱宜清淡,酒止三分勿过尝。”

《虚劳要旨》是张生甫先生“撰用灵、素、难经,及金匮诸书,援古酌今”,“荟蕞旧说,间出新意,足补《金匮虚劳》之所遗”,特出心裁辑成虚劳之要旨,“实验施治,补刘李张朱所未及”,论述简明切当,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其对虚劳病证的见解和总结,为后世医家诊疗多种慢性疾病提供了诸种路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48.

[2]清·张生甫.张生甫医书合集·医学达变[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5.

[3]孟庆云.通权达变者知真要[J].中国中医药报,2010,4(8):1.

猜你喜欢

七情心脾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过桃花村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论七情致病与七情治病
北海之殇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漫画
安卧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90例
中医学治未病养生理论运用于七情发生学的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