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气阴虚、痰瘀伏络”病机探微*
2014-01-26庞立健臧凝子吕晓东
袁 佺,庞立健,滑 振,刘 创,臧凝子,吕晓东△
(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847)
1 络病理论及肺络体系构建
1.1 络病理论
所谓络脉即是从经脉横支别出、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浮络位浅属表,脏络和腑络位深属里,而经脉介于二者之间,构成了浮络、经脉、脏络和腑络3个层次。所谓络病即是外邪深入络脉而发生的病变。络脉的3个层次决定了感受邪气之后,邪气由表入里之一般传变顺序为浮络、经脉、脏络和腑络乃至脏腑,渐次深入的过程[1]。正如叶天士所云:“初起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而络脉细小气血稍弱,极易受邪,影响络脉气机,继而引起血行瘀阻,久而久之则形成络病。以上两个方面决定了络病容易发生,病久则邪入脏腑络形成瘀血阻滞,故叶天士云:“久病血瘀”。
络脉细小气血稍弱,极易受邪,若为正虚之人感邪机会大大增加,且正虚无力抗邪,故缠绵难愈,久则入络,易形成络病,说明络病本质上是本虚。《素问·痹论》云:“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可见,络病必然会伴随气滞、血瘀或痰凝等病理变化,进一步导致络脉空虚、邪气留滞,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胶结,日久蕴毒化热加重病情。正如叶天士所言:“邪与气血两凝,结聚络脉。”因此,络脉中气滞血瘀痰凝是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络病是本质为虚的1组虚实夹杂证候。
1.2 肺络体系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凡人脏腑之外,必有脉络拘拌,络中乃聚血之地。”五脏六腑都有络,在叶天士的记载中便有肺络。张志聪云:“盖络乃经脉之支别, 如肺之经脉, 循鱼际尺泽腋之间, 即其间所见之络脉,乃肺之络。”可见肺络是行于肺系的肺之经脉的各级分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指的肺小血管、肺泡、细支气管、淋巴管等,亦是全身络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肺络病则是络病在肺部的具体体现。
2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肺络关系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现代病理学概念,因该病常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气喘、胸部憋闷等为主要表现,故将该病归类于中医“肺痹”、“肺痿”等范畴。其与“外邪”、“毒邪”、“痰瘀”直接相关,多因正虚邪盛、邪正交争、正气无力驱邪、邪恋不去蕴结于肺而致。从病情发展看,多经历因内虚而感邪変实,由实而虚、由气入血及络、由浮络到脏络和腑络、由表及里、由聚至积的动态变化,表现为“虚→气滞、血瘀或痰凝→毒→更虚”[2]的病理过程,病机多为络虚阴虚气滞,血瘀痰凝,蕴毒化热,久病虚甚。
从现代研究来看,肺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改变在于肺泡壁。病理检查可见,肺泡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纤维蛋白形成,导致全肺弥散性胶原纤维增生,开始纤维化过程[3]。最终肺组织内小动脉管壁增厚、内膜增生、纤维组织所侵蚀和破坏毛细血管,最终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这与中医邪入肺络、影响肺脏相一致,故可将肺纤维化归属于肺络病。
3 特发性肺纤维化“肺虚络瘀”病机论
总结分析历代医家对肺痹、肺痿的病机认识,结合络病及肺络理论,提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为“肺虚络瘀”,其中肺气阴虚、络虚为本,痰瘀伏络、热毒为要。张天嵩[4]等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探讨,认为益气活血通络法是众多医家治疗肺纤维化的共识,与其提出的“肺虚络瘀”观点不谋而合。
3.1 肺气阴虚,络虚为本
特发性肺纤维化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先后或兼夹出现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肺胃阴虚、肺络亏虚等各种不同证候类型的虚证,总体分析可见以肺气阴虚、络虚为本。
《辨证录》曰:“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肺气受伤,而风寒湿之邪遂填塞肺窍而成痹矣。”上述文献所论明确指出,肺痹的发生与肺虚尤其是肺气虚有密切关系。夫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天气通于肺,肺通过宣发与肃降作用实现对自然界清气的吸入,继而与水谷精气相结合形成并转化成一身之气,通过对气机的调节作用,实现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所谓无经不通、无脏不至肺乃气之主,气乃肺之充也,故而气病则肺病,肺病则气亦病也。然则肺痹即喘而虚也,即肺气虚而至喘也。
《金匮要略》中记载:“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尤在泾云:“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灼,故不用而痿”,直接指出“重亡津液”、“热灼”为肺痿之所在。肺为水之上源,通过络脉发挥“通调水道”和“主行水”之用,参与水液阴津的生成、输布和代谢。若过汗则伤心阴,恰肺之阴络与心相连,且肺之阳络于体表,输布肺之津气如雾露之溉,则汗出至肺阴亏虚;呕吐伤胃阴,小便利数则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灼伤肺津;快药下利则大肠津伤,肺与大肠相表里,耗损肺阴;热邪在肺,消亡津液,肺燥津枯,失于濡养则肺阴不足。以上种种终致肺阴亏虚,肺叶津枯,枯萎不用。
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气血阴阳均由脏腑精气所提供,“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肺络隶属于肺脏,故肺脏虚则肺络虚,肺气虚则肺络气虚,肺阴亏虚则肺络阴亏。肺络气虚则气化不足,邪气留滞、肺络阴亏则肺脏不荣,为发病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肺气阴虚,络虚”贯穿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始终,且不同阶段“虚”之具体内容、具体程度不同,但总以肺气阴虚、络虚为本。
3.2 痰瘀伏络,热毒为要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动态发展过程中,机体因正虚而感邪,邪留于肺络,直接影响气机运行产生气滞。气与血共同行于脉中,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一旦肺络气滞而产生瘀血。津液出入于络脉内外, 赖络脉以布,赖阳气以行。邪留于肺络,津液运化出入异常,则痰湿内蕴。又因“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则痰凝于肺络。气滞、血瘀或痰凝蕴结于肺络日久蕴毒化热,热毒损伤肺络,热毒炼液为痰,煎熬血中阴液成瘀。
再者观现代医学的病理,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病理的研究已经涉及炎症因子、免疫因子和血管的异常增生与修复等各个方面。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肺间质、肺泡、肺小血管和末梢气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肺组织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纤维蛋白形成,导致全肺弥散性胶原纤维增生,最终肺组织内小动脉管壁增厚、内膜增生和肺泡壁增厚,并伴有胶原沉积、细胞外基质增加集聚。现代医学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及产物,就相当于中医理论中所阐述的邪入肺络、影响肺脏并产生痰浊和血瘀等产物,进而损伤肺络,病势缠绵难愈,日久发展为肺痹、肺痿。
3.3 “虚”与“实”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
肺脏虚感邪机会大大增加;阴虚血少、血不载气、肺络失荣失充则血瘀气虚络痹;气虚气化不足则肺络气滞、血瘀或痰凝且血瘀新血不生,络痹阴津不行亦可加重阴虚; 气滞、血瘀或痰凝日久蕴毒化热,
损伤肺络,热毒炼液为痰,煎熬血中阴液成瘀;痰瘀与热毒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逐步加重。气滞、血瘀或痰凝蕴结于肺络,气机不畅,则肺病更甚,故虚证加重,使得正气更虚,整个过程表现为“虚→气滞、血瘀或痰凝→毒→更虚”的病理过程,形成恶性循环[5]。
经过以上对于病机的阐述,在临床上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治,针对“肺气阴虚,痰瘀伏络”最好采取养阴、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四法联合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与姚明等[6]对CBM、CNKI和TCM数据库中2000~2010年间中药复方治疗肺纤维化的文献研究则发现,活血、益气、养阴和通络为前四位的主要治则研究相一致,而吕晓东自拟方参龙煎剂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取得良好的疗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肺阴亏虚,痰瘀伏络”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关系密切,应用络病理论阐述特发性肺纤维化,对于该病机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从而熟悉病情演变,进而把握预后转归, 对于日后治疗思路与方法的拓宽和创新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刘为民, 姚乃礼. 络病理论与肝纤维化临床[J].中医药学报,2003,31(1):2-4.
[2] 翟华强,张六通,邱幸凡. 从“肺络”探讨肺纤维化的防治[J]. 中医杂志,2007,48(5):457-458.
[3] Tomikl.A case of acute lupus pneumonitis follow by high-resolution CT[J].Nippon Kyopy Shikkon Gakkai,1990,28(5):786.
[4] 张天嵩,张素,李秀娟,等.治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2):31-33.
[5] 徐婷贞,庞彩苓,王会仍. 试论肺络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药学刊,2006,24(9):1702-1703.
[6] 姚明,王祺,于雪峰.中药复方治疗肺纤维化文献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