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腘肌损伤30例
2014-01-26温元强
温元强 陈 立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7)
针刀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腘肌损伤30例
温元强 陈 立
(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7)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腘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腘肌损伤的患者,以针刀配合痛点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每周1次,2次治疗后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显效22例,有效8例,全部有效。结论针刀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腘肌损伤疗效肯定。
腘肌损伤 针刀 痛点注射
腘肌是膝关节后方一块重要屈肌,是屈小腿的肌群中最小、最短且力量最薄弱的一块肌肉,易受损伤。在临床中,腘肌损伤的关注度较低,多被笼统地诊断为“膝关节炎”,而缺乏针对性的治疗,延误病情。笔者采用针刀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腘肌损伤,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腘肌损伤的诊断标准[1]。
1.2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本院疼痛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1~47岁;病程15 d至3年。本组病例以膝后区疼痛伴膝关节屈曲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下蹲、上楼、爬坡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有膝前痛、小腿肚及足跟痛。查体见:腘窝处自膝关节外上至内下沿腘肌走行处可触及压痛,并扪及条索状改变。腘肌功能检查阳性[2]。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排除腘窝囊肿。
1.3 治疗方法 (1)定点。患者俯卧位,于腘肌走行压痛明显处定点,该组病例均定位两点,肌腹中央处及胫骨内髁稍下方处(腘肌止点处)。(2)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肌腹中央处:左手拇指在痛点处加压使皮肤形成凹陷,横向拨动,再下压使血管、神经被分离在拇指两侧。右手持汉章牌4号×0.8 mm针刀,针体与下肢纵轴平行,紧贴拇指指甲快速刺入皮肤,继续缓慢进针,深达骨面,纵向、横向摆动针体2~3次,出针并按压针眼至无出血。腘肌止点处:操作同上。然后以5 mL注射器抽取消炎镇痛液[由2%利多卡因注射液2 mL、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曲安奈德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mL:10 mg配制],刺入所选两点,达到一定深度后回抽无血,每点注入1~2 mL以加强疗效,出针按压并创可贴敷贴,24 h内勿沾水。上述治疗每周1次,2次后进行疗效评价。因腘窝内容物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故在针刀操作肌腹中央处时,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如有触电感及时调整针刀方向。注射药物时注意回抽,以免药液误入血管。
1.4 诊断标准 显效:膝后腘窝处无肿痛,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腘肌功能检查(-)。有效:膝后肿痛减轻,上下楼梯仍有轻微疼痛,腘肌功能检查(±)。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3]。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 结果显示,治疗后VAS评分为(0.86±0.72)分,低于治疗前的(7.32± 1.34)分(P<0.05)。
2.2 疗效评价 显效22例,有效8例,全部有效。30例患者经针刀及注射治疗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情况,未造成治疗性损伤。
3 讨论
腘肌起于股骨外髁的外侧面上缘,止于胫骨比目鱼肌线以上的骨面,主要作用是屈曲和内旋膝关节[4],另有控制膝关节过伸,保持膝关节稳定的作用。有学者认为,20%膝关节病变伴有腘肌损伤[5],腘肌损伤疼痛除在腘窝处局部疼痛外,膝关节前、小腿后及足跟部也会出现,是由于腘肌病变压迫刺激胫神经的关节支和支配小腿和足跟部的神经支造成的。单发的腘肌损伤易被忽视,缺乏针对性治疗,延误病情,因此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针刀在松解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广泛用于临床。本观察中对所选点位的松解有两点意义,即:对肌腹的松解,可快速缓解腘肌痉挛,释放异常肌内压;对其止点的松解,可解除腘肌止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使腘肌具有更为宽松的收缩空间。在此基础上可解除损伤腘肌对胫神经的刺激,而起到解痉止痛的功效,减轻或消除症状。另因腘肌的持续痉挛,可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而致使无菌性炎症的产生,故辅以药物注射,可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除,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疗效。该临床观察中,针刀及痛点注射疗效确切,部分患者经1次治疗后便能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屈曲功能,能完全下蹲,无需进行后期治疗。针刀配合痛点注射治疗腘肌损伤操作安全、简便、快捷,可迅速缓解患者病痛,适于在临床一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01.
[2]张云鹏.腘肌损伤 69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127.
[3]温元强,陈立,温伯平.齐刺并豹文刺治疗腘肌损伤 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3,32(10):874.
[4]徐思多.局部解剖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7.
[5]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2.
R274.3
B
1004-745X(2014)08-152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57
201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