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为纲论治心律失常经验*

2014-01-26孔令越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原方血脉气血

孔令越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颜德馨教授从气血为纲论治心律失常经验*

孔令越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心律失常 颜德馨 经验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传导、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以脉律过快、过缓或不齐、胸闷、心悸、头晕及憋喘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虽无该病名,但可属中医学“胸痹”、“厥脱”、“心悸”及“迟脉”等范畴。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从气血论治的观点,“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认为气血失衡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善经气血辨证进行诊疗。

1 重视气血理论,以气血为纲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气血生成虽有赖于脏腑功能的生化,但脏腑功能的产生也需气血的滋润、畅通和平衡。在《灵枢·本藏篇》中有 “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张子和总结为“《内经》一书,惟以血气流通为贵”。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又指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可谓首倡从气血立论,颜德馨教授推崇其学说,诊治疾病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认为中医辨证的核心是“八纲辨证”,八纲之中,虽无气血二字,但气血内容贯穿于八纲之中,八纲的辨证总纲为阴阳,而气血为人体阴阳的主要物质基础,是当代较早提出在八纲之外,明确提出了气血为一纲的临床大家,认为不论疾病来自何方,首先均干扰气血的正常功能,而使之紊乱,以致阴阳失去平衡协调,经脉瘀阻不通,气血循行失常,这既是疾病的发病过程,也是疾病的发病规律,故在长年的医疗过程中重视活血化瘀,在八法之外,创立衡法,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颇多应验。

2 从气血辨治

2.1 从气论治 (1)从郁论治。肝主疏泄,调情志,喜调达,心主血脉,以通为顺,心血之运行有赖肝气之疏泄功能协调。随着医学模式发展为社会-心理-生物模式,人们对于社会、心理对人体的影响也重视起来,中医学对此也有论述,认为肝郁气结,一有怫郁,则变证丛生。《景岳全书》云“惟情志之郁,则如弦紧,沉涩迟细短数之类皆能为之”。《圣济总录·肝脏门》云“夫肝受邪,则令气血不通”。《薛氏医案》也有“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肝与心之间存在着母病及子的关系,肝失疏泄,气血逆乱,心气失和,心脉失畅,而生心病;或肝郁化火,灼津凝痰,痰火扰心,壅遏气血,心脉阻滞,脉道不通,心君为之不宁,母令子虚,则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因肝气易郁,每用逍遥散化裁通治。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赤芍补血养肝,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薄荷、生姜宣畅气机,使气血平和,畅行无阻,达到五脏六腑协调,邪去正安的目的。若气郁化火,兼有痰热者,则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该方以小柴胡之半去甘草加桂枝,意在舒肝之气,加茯苓、大黄清泻痰热,佐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加铅丹之重坠者,以去膈上之痰,因其有毒,故多去之不用可用代赭石代替。(2)从虚论治。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的气血的虚实和病变,可影响血脉的运行,直接影响着心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虽然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也能影响到心,但心气不足是影响到心律失常的根源。颜老认为扶正补益法涉及甚广,常用人参粉、珍珠粉,合用纠正心律、镇静催眠作用的琥珀,和匀吞服。用温养气血的炙甘草汤治疗心动过缓;以滋养阴血的三甲复脉汤治疗心动过速。《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有余则是火,气不足则为寒”。颜老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中强调“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的观点,推崇附子,专能振奋阳气,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其性雄壮剽悍,力宏效捷,走窜十二经脉,既行气分,又行血分,即能通阳,又能温阳,虽辛烈有毒,但配以生地黄,佐以甘草则能扩大应用范围。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气虚、阳虚多见,选用通脉四逆汤每能奏效。而对于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咳喘,不能平卧,浮肿,小便不利者直接用附子剂真武汤随证加减,温阳化气利水。

2.2 从血论治 (1)从瘀论治。颜德馨教授有“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说,认为久病、频发之病从瘀,病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年久不愈的沉疴、症、痼疾等从瘀论治,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发生发展的规律。疾病缠绵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运行受阻,脉络之中必有瘀滞。瘀血虽然是疾病的病理产物,但也可以进一步成为疾病的致病因素。如果气血运行不畅,会进一步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功能低下和病理障碍,反过来又会加重瘀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活血化瘀法能够疏通脏腑血气,使血液畅通,气机升降有度,调节阴阳,平衡气血,维持气血对心的濡养有重要的意义。治拟活血化瘀,认为王清任所制之血府逐瘀汤最为合拍。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说“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临床应用胸部窒闷不适,去生地之滋腻,加沉香、檀香、降香利气宽胸;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活血化瘀,通络定痛;兼气虚者,去理气之青皮,加黄芪、党参、黄精补中益气;兼挟痰浊,而见胸满闷痛,苔浊腻者,加瓜蒌、薤白、半夏理气宽胸化痰。(2)从虚论治。心主血脉,《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诸血者,皆属于心”。脉与心相连,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有“血府”之称。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灵枢·经脉》说“手少阴(心)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心气充沛与否,在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活动中至关重要,与血液的充盈、脉道的通利也有密切的关系。如血液亏少,则血脉空虚,甚则血不养心;脉道不利,则血行不畅,甚则心脉痹阻。颜老在论治心血管疾病中有“不荣则痛”的重要观点,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临床中证见心悸气短外,尚可见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此为正气不足,脾虚,血不养心,颜老常用健脾益气之归脾汤加琥珀加减。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有病变,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也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反过来神志的功能异常也可以引起心的异常,针对此种情况,颜老喜用《世医得效方》天王补心丹,《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2.3 从痰瘀论治 气血运行的失常,也会影响到津液的疏布,停于脏腑经络而形成痰饮,则会出现痰瘀互结。痰饮形成之后,作为致病因素可导致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痰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无处不到,无处不有,可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怪病多瘀”与“怪病多痰”互相影响,痰饮有其自身的致病特点。(1)易阻气机,窒塞经络气血。(2)易扰心神。痰浊内扰,影响及心,扰乱神明,可见一系列神志异常的病症。如头昏目眩、精神不振、倦怠无言、倦息嗜卧、或心烦易怒、多疑善虑等症。(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痰饮具有粘滞的特性,致病缠绵,病程较长,难以速愈。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以化瘀涤痰,活血可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化痰方用黄连温胆汤、瓜蒌薤白汤加减。

3 病例举例

3.1 俞某,女性,66岁,2013年7月25日初诊。反复胸闷胸痛5年,加重伴心慌1 d。患者5年前曾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后,2013年1月份再次安装支架1枚,术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泰嘉及立普妥等药物,仍间歇反复发作胸闷气促,患者1 f前活动后出现心慌气促,并伴有胸闷胸痛,服用药物无效,在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是房颤、心肌梗塞,遂转至我院急诊后收入住院,心电图示心彩超示(1)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心功能减退。(2)左房增大。(3)主动脉瓣钙化伴轻度返流。(4)轻度肺动脉高压。冠脉造影示LCX中远段狭窄50%~60%。心电图示房颤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建议安装起搏器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胸闷胸痛仍反复发作,请中医会诊,当时心率慢,心率49次/min,时有心悸不适,伴有胸闷,胃纳可,二便尚调,大便稍显干燥,舌淡暗,苔薄白,有舌涎线,舌前苔薄剥,脉细迟。处方:柴胡9 g,桂枝6 g,龙骨30 g,牡蛎30 g,黄芩9 g,半夏9 g,生姜3 g,炒党参15 g,大枣 9 g,甘草3 g,附子 3g(先煎1 h),细辛3 g,麻黄3 g,天花粉30 g,桃仁9 g,红花9 g,白芍9 g,赤芍9 g,当归9 g,黄芪20 g,地龙9 g,水蛭3 g,淫羊藿12 g,仙茅12 g,知母9 g,黄柏9 g。7剂。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生脉注射液40 mL静滴,每日1次。7月30日Holter示持续性房颤心律,最快90次/min,最慢39次/min,室早13073次,二联律1321阵,共10502次,成对88阵,阵发性室速2阵。7月31日二诊:患者心律失常,心率偏慢,目前心率60~70次/min左右,胸闷尚可,胃纳尚佳,大便成形,排便困难,小便较前转多,夜寐欠安,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弦迟。原方加夜交藤30 g,改党参20 g,黄芪30 g。7剂。后患者好转出院。9月复查心电图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不排除室前壁心肌梗死,轻度ST段压低,心率100次/min。再次复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中度ST压低,T波异常。心率80次/min。此后随访,心率一直维持在72次/min左右。

3.2 王某,男性,65岁,2013年9月27日就诊。初诊,心律失常5年余,常服可达龙,服药后好转,停药后即再发作,常反复,口干欲饮,心烦不安,腹胀,饭后明显,二便尚调,舌淡暗,苔薄黄腻,脉结代。2012年4月holter室早43615次,二联律2291阵,共36919次,三联律82阵共599次,成对102阵,阵发性室速7阵,共9个心动组成,最长室速见于9:03分由3个心动组成。处方:制半夏9 g,青皮、陈皮各9 g,茯苓9 g,黄连3 g,竹茹9 g,枳实9 g,胆南星9 g,五味子5 g,甘松9 g,桃红9 g,赤芍、白芍各9 g,当归9 g,川芎5 g,柴胡3 g,桔梗3 g,川牛膝9 g,鸡内金9 g,炒麦芽15 g,厚朴9 g,莱菔子9 g。7剂。10月4日二诊:晨起后早搏时作(5∶00~6∶00左右),白天早搏不明显,口干,夜寐尚安,腹胀,晨起时不明显,早饭后开始,至次日晨起后消失,胃纳可,二便尚调,舌淡红,有剥苔,脉弦细,无结代。原方加减。原方改青皮、陈皮各12 g,五味子9 g,莱菔子15 g,减白芍,加炒党参9 g。7剂。10月11日三诊:复诊自觉早搏较前好转,仍有腹胀,午饭后明显,次日晨起后消失,胃纳可,夜寐欠安,大便每日1次,偏烂,小便尚调,舌淡,边尖略红,舌有裂纹,苔薄,条纹状黄腻苔,脉细弦。中药原方加减。原方加黄柏3 g,干姜7 g。复查holter。10月18日四诊:自觉胸闷心悸不显,复查复查心电图正常,胃纳可,夜寐欠安,梦多,舌淡红,中间苔薄白腻,有条纹,脉细弦,中医予原方加减。原方改黄连6 g,茯苓15 g。7剂。后随访,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间断因他病来诊,心律失常病情稳定。

R249.8

A

1004-745X(2014)04-064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3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师颜德馨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0]59号);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颜氏内科基地项目 (ZYSNXDCC-HPGC-JD-007)

2013-10-14)

猜你喜欢

原方血脉气血
松龄血脉康胶囊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血脉里的眷恋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