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2014-01-25冯丽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2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颈椎

冯丽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占颈椎病总数的50%~70%。主要表现为颈肩僵痛、颈椎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不适。

治疗方法

1.牵引。按照体位主要分为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两种。坐位牵引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卧位牵引具有舒适安全的优点,临床以坐位常用。另外临床应用还要注意牵引的角度、重量、时间等要素。陈远强[1]根据X线改变及症状,采用病变位于上颈椎(C2~3)时后伸5°~20°,中段(C4~5)牵引角度为0°,下段(C5~6)牵引角度为前屈5°~10°,C6~7前屈15°,C7~T1前屈20°~30°。牵引重量根据性别、年龄、体质等情况确定,一般首次为5kg,每日或隔日增加1kg,以患者既无项背疲劳,又有舒适牵拉感为度,最高可达15kg,每次牵引20~30min。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影像资料情况采用不同的牵引角度进行牵引治疗,见效快,疗程短,且无不良反应[2]。

2.手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目前应用最多、患者乐于接受的方法,它一般包括“理筋”和“正骨”两大方面。主要有拔伸手法、旋转复位法、各种扳法、推拿正骨法,并以以上基本手法衍生各种复合、混合手法,辨证施法,分期、分部位施法。

(1)拔伸手法:拔伸手法是各类治疗颈椎病手法的基础手法。依据患者的体位而分为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以及侧卧位拔伸、牵拉法。

(2)旋转手法:旋转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独特的治疗方法,其操作要领分以下4步进行:①以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身后采用按法、揉法、㨰法等手法放松患者颈肩部软组织3~5min。②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至病变节段,达到有固定感,医者以右肘部托下颌,左手托住枕部,轻轻向上牵引颈部3~5s。③嘱其放松肌肉,右肘部用短促力快速向上提拉,可听到一声或多声的弹响声。同样手法向左侧提拉1次。④最后应用提、拿、劈、散、归、合等手法再放松颈肩部肌群20~30min。每周治疗2次,4周为1个疗程[3]。

(3)旋提手法:病人端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采用按法、揉法、㨰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3~5 min;让患者的头部水平旋提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达到有固定感;医生以肘部托患者下颌,轻轻向上牵引3~5s;嘱其放松肌肉,肘部用短力快速向上提拉;操作成功可以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4]。

(4)关节松动术。以Maitland手法为主,患者取俯卧位,根据其症状及体征,按关节松动术手法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法和级别,主要治疗程序为分离牵引、侧屈摆动、旋转摆动、后伸摆动、垂直按压棘突、垂直按压横突、垂直松动椎间关节、放松等。每日治疗1次,每次约25min,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5]。

3.艾灸。取大椎、完骨、百会穴,将中型艾炷置于新鲜生姜薄片孔中,在上穴皮肤外涂万花油后施灸。当患者感皮肤灼热时,将姜片上提离开皮肤,旋即再放上行灸,如此反复,共灸3炷。局部施灸,综合发挥热、火、药、特定腧穴效应,加强疗效[6]。

4.针灸。临床主要取穴包括颈夹脊和循经取穴[7]。

(1)温针。取颈部病变椎体的双侧夹脊穴,用28或29、30号的1.5寸毫针快速进针,在提插捻转得气后,再用输刺法,即将针刺入至骨,然后针柄上加艾团灸[8]。

(2)电针[9]。主穴:天柱、颈百劳、大杼均取双侧。配穴:风寒湿痹型加大椎、风池、风门、肩井、外关;痰瘀阻络型加曲池、脾俞、丰隆、膈俞;气滞血瘀型加膈俞、肩髃、曲池、肩中俞、肩外俞;气血不足型加肝俞、脾俞、足三里;肝肾不足型加养老、肝俞、肾俞、太溪。操作:用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后按辨证施补泻手法,得气后主穴加电针(G-6805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120~250次/min,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治疗30 min。所有配穴均取双侧,采用手工捻针,不加电。

(3)腹针[10]。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为君、臣穴,针刺地部(深刺);商曲为使穴,针刺天部(浅刺);滑肉门为佐穴,针刺人部(中刺);神阙(加TDP局部照射)。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石关(浅刺);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中刺);头痛、头晕加气穴(深刺);耳鸣、眼花加气旁(深刺);颈椎退行性变加建里;肩部强痛在商曲与滑肉门连线中点浅刺一针。针具:采用34号薄氏腹针专用针,根据患者胖瘦选用。操作:①确定任脉的位置。如任脉被瘢痕线覆盖,天地针则于瘢痕线边缘近中线的一侧取穴。②针刺穴位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③进针时尽量避开毛孔、血管,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施术时一般采用三部法,即候气、行气、催气手法。先用管针把针弹入所有穴内,停留3~5min,此为候气;3~5min后根据病情需要将针捻转进适当的深度(天、人、地三部),此为行气。如果症状尚未缓解,再轻轻捻针或调整针刺的深浅,令针“刺至病所”,此为调气。④留针25min。疗程:一般治疗6~10次,前3次每天治疗1次,之后隔天治疗1次。如果症状消失,可不必治疗到6次。

5.物理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理疗方法有蜡疗、超声波、感应电、低频脉冲、全身紫外线照射、水疗、泥疗等。目前,理疗多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治疗方法,单独应用和研究较少[11]。

6.颈椎功能锻炼体操[5]。该操共分为12节,分别为与项力争、往后观瞧、颈项侧弯、前伸探海、回头望月、颈椎环绕、转项展臂、缩颈耸肩、交叉环抱、后仰牵拉、头颈揉按及推脊拍打,每节一个动作,须重复练习8~12次,要求每位患者每天坚持做1~2遍体操,最好早晚各1遍,持续锻炼1年。

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宜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具有种类多样,疗效明显,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的优点。临床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并告知患者加强颈椎功能的锻炼。

[1]陈远强.分段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36(9):49-50.

[2]关丽荣,马健,杨滨.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治疗的最佳角度[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6):345.

[3]朱国苗,房敏,孙武权.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及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54-156.

[4]王乾,朱立国,高景华,等.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9,21(6):9-11.

[5]王俊华,李海峰,冯金彩,等.整体康复治疗对颈椎病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6):410-412.

[6]曾小香.隔姜灸治疗颈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8):52.

[7]陆军.颈夹脊穴配合上肢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临床研究与经验,2007,8(1):40-41.

[8]吕小平,孔尧其.针灸治疗颈椎病50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4,39(7):298.

[9]张洪来,靳瑞.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11):637-639.

[10]郭元琦,陈丽仪,符文彬.腹针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9):652-656.

[11]朱立国,于杰.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66-69.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