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蓄血其人喜忘证条文管见*
2014-01-25石宝阁孙西庆
石宝阁 孙西庆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阳明蓄血,其人喜忘证,见于《伤寒论》第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对于此条条文的理解,历代多数注家都是顺文释义,人云亦云,大同小异,未提出异议和个人见解。笔者深追各家之说,且验之于临床,提出了个人观点,现论述如下。
1 注家见解
对于此条条文,有医家认为本条是论述蓄血证的证治,其主要症状是“喜忘”和大便下血,其病机是瘀热相结,诊断依据是“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而“本有久瘀血”,是说发病前肠中就素有蓄血,因血性濡润,部分离经之血与粪便相合,故大便虽硬但排出反易,色黑如胶漆,并以此作为本证的诊断依据。治宜破血逐瘀,用抵当汤下之[1]。例如,清代医家汪苓友在所著《伤寒论辨证广注·卷之六·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中注曰 “此条乃阳明胃府血分实热之证……屎虽硬非承气汤证,须验其大便易而色黑,此为瘀血欲下之证,治宜抵当汤以下瘀血,乃通因通用之法也。或问:屎既云硬,何以大便反易?余答云:大便中所下黑物,乃败血而非屎也。阳明本多血。故虽不至如太阳发狂之甚,亦当以抵当汤下之。又仲景法,辨太阳蓄血证,必验其小便利,辨阳明蓄血证,必验其大便易。亦各从其府而言之”。无独有偶,清代医家钱天来在所著《伤寒溯源集·卷之六·阳明中篇·正阳阳明证治》中亦注曰“言所以喜忘者,以平日本有积久之瘀血在里故也……屎虽硬,大便反易者,以气分无热,所以不燥,况血乃濡润之物,故滑而易出也。屎皆瘀血所成,故验其色必黑,宜以抵当汤下之”。而对于本条条文持存疑态度者,首推伤寒大家李克绍教授和日籍山田正珍先生。山田正珍先生在所著《伤寒论集成》中注曰“‘所以然’以下二十五字,王叔和释文,当删之”[2]。李克绍教授在自著《伤寒论语释》中也提出“阳明蓄血是本有久瘀之血,病有夙因,部位在胃肠……本条阳明蓄血的病理、症状,讲述的都很明确,但治疗方法,采用攻血峻剂抵当汤是否妥当?尚须探讨”[3]。
2 实为倒装文法
对于山田正珍先生所云,“所以然者”以下为王叔和释文,笔者因无足够根据,不敢苟同。但笔者认为本条采用的是倒装文法。“宜抵当汤下之”一句,应接在“故令喜忘”文后理解。而“屎虽粳,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为服抵当汤后的效应。依据如下。
2.1 符合仲圣的行文笔法 历代医家注解 《伤寒论》时多处条文指明采用倒装文法,强调倒装后句意或为方药使用禁忌、注意,或为方证病因、病机,或为治疗效果、反应。例如,第27条“太阳病……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本条“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当接“热多寒少”句,“脉微弱”以下为该方的使用禁忌。第215条“阳明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此条“宜大承气汤下之”当在“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下,能食说明仅为便硬,尚未至燥屎的程度,自然不能用大承气汤,结合上下文,与小承气汤泻热通便即可。第219条“三阳合病……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本条“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当接“谵语遗尿”句,“发汗则谵语”以下为误汗、误下之反应。第109条“伤寒发热……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本条“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当在“其腹必满”下,“自汗出,小便利”为刺期门后的治疗效应,其机理与热入血室刺期门后“濈然汗出则愈”的机理一样,为肝郁解,气机开,肺得肃降,不受肝乘。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此条“抵当汤主之”当在“下血乃愈”后,“下血乃愈”并非指其自有下血的机转,强调必须与抵当汤类攻逐瘀血,其病乃除[4]。 因此,第 237条把“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理解为服抵当汤后的效应符合仲景的行文笔法。
2.2 方后注言不下者当服 抵当汤方后注曰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不下更服”是指服药后瘀血未下者,可再行服药。显然,服药之前,瘀血未下。如把“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理解为服药前瘀血已下,则与此意相悖。
2.3 符合药后本身反应 第124条,历代注家皆释义本条乃论述太阳变证之蓄血重证的治疗,而针对此发病急剧的以“如狂或发狂、少腹硬满”为特点的蓄血重证,必用虫类药破血逐瘀方能奏效,故以抵当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变证均有蓄血证,虽然二者成因不同,症状有别,但是病机均为瘀热相结,阳明蓄血是“本有久瘀之血”,其机理正如山田正珍先生所说“下焦本有积血之人,适病伤寒而其热乘瘀血秽气,上而乘心”,即素有停瘀,阳明热邪与素瘀相结,故仲景亦以逐瘀峻剂抵当汤下之,“屎虽硬”,而以抵当汤下后出现“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的反应则顺理成章。
2.4 仲景自言“血自下,下者愈” 第106条曰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此条仲景明确地指出,瘀血有下行趋势者,可自下而愈,不必服破血逐瘀药。更何况抵当汤乃逐瘀峻剂,如果在服药前“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瘀血已有下行之势,再服此峻剂后果不堪。
2.5 不大便,瘀血无下行之机时宜抵当汤 第257条曰“病人无表里证……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此条仲景有言,只有在不大便,瘀血无下行之势的情况下,才宜使用抵当汤,因此,服药前已经“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则不宜用抵当汤。
2.6 符合临床一般治疗规律 结合临床,一般说来,凡瘀血下行,即使所下未尽,也不可滥投破血逐瘀峻剂,而应采用活血化瘀之品,选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熟大黄之属。况从现代药理研究看,水蛭含有水蛭素,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及组织胺样物质。水蛭水煎剂有较强抗凝血作用,能显著延长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水蛭素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5]。所以在瘀血下行的情况下使用,很可能会引起新的出血。因此将“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看作服抵当汤后的效应,更顺理成章,既不与抵当汤方后注及第106、257条原意相悖,也符合临床一般治疗规律。
3 验案举隅
患某,女性,40岁。1976年9月9日以化脓性阑尾炎住院。经保守治疗无效,于9月11日行阑尾切除术。至13日已48 h未解大便,肛门未排气,全腹持续性胀痛,恶心欲吐。经胃肠减压、清洁灌肠等治疗,胀痛仍无休止。化验检查:白细胞18.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遂用手术包裹巾包扎腹部以防刀口裂开,至半夜患者仍无便意,无矢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难忍,烦躁不安,额上汗出。腹部压痛、反跳痛显著,肠鸣音消失,X线腹部透视,报告全腹可见多个气液平面。西医外科以“麻痹性肠梗阻”急邀中医会诊。望诊:面色秽污,神志清而烦躁,腹胀如鼓,舌质红紫,苔黄厚略干。切诊:腹胀硬满,痛而拒按,脉弦滑疾数。证属阳明腑实,六腑以通为用,急服大承气汤通里攻下:大黄9 g(后下),芒硝6 g(化服),枳实、厚朴、莱菔子各15 g。服后胀痛如故。复审脉症:患者全腹胀痛,按之下腹硬痛尤为明显,痛如锥刺,位置固定不移,烦躁欲狂,小便短赤而通利,舌质红而发紫,此蓄血也。方知初诊辨证不周,用药欠妥。宗桃核承气汤化裁:大黄15 g(后下),芒硝9 g(化服),枳实、厚朴、莱菔子各 30 g,赤芍 15 g,桃仁 9 g。首次煎剂服后约30 min,矢气频作,腹痛减轻,二煎服后,排出稀烂恶臭黑便1次,腹胀腹痛顿减。后以调理肠胃而告痊愈[6]。
按:此患属阳明腑实气滞血瘀证。乃瘀热搏结肠道,故仅投大承气汤泄热导滞无效,加用活血逐瘀的桃仁、赤芍后,合而通便泄热、祛瘀导滞,便瘀阻缓解,痛胀乃除。
4 小 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条确系使用了倒装文法,若仍宗诸注家所释,顺文释义,恐怕牵强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1] 姜建国.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7.
[2] 山田正珍 著.陈存仁 编校.伤寒论集成[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253.
[3] 李克绍.伤寒论语释[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02.
[4] 张雪亮.《伤寒论》倒装文法笔谈[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13(6):41-42.
[5]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41-342.
[6] 麻恒志.伤寒阳明腑证验案二则[J].陕西中医,1984,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