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掀起畜牧业发展新高潮
2014-01-25石晓宇湖北省荆门市畜牧兽医局
文│石晓宇(湖北省荆门市畜牧兽医局)
邹祖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
多管齐下,充分利用资金扶持、典型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
湖北省荆门市畜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挖掘产业潜力,积极寻求突破路径,推动产业发展完成了从破题起步向纵深推进的阶段转换,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最赋活力的产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近年来,全市畜牧兽医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强市”目标,全力推进现代畜牧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荆门畜牧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达到了畜牧产能大幅提高;生产方式实现了由散养、粗放管理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经营的转变,竞争优势显著提高;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全市生猪、家禽、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95%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畜牧产业化实现突破性发展,到2012年全市共发展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畜牧龙头企业148家,其中亿元以上畜牧龙头企业28家;防检工作实现突破性提升等。本文现就该市的具体做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当参谋,强支撑,优化环境谋发展
1.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07年以来的五年是荆门市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迈进的转型期,针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提出发展思路,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等政策扶持措施;明确了“建设农业强市畜牧业要先行”战略指导思想,推进了以大力发展草食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的生产方式的转变,使该市畜牧业紧紧抓住了产业战略转型的机遇期。同时,重视对畜牧业的宣传,在荆门日报头版头条推出《荆门市畜牧业发展路径思考》;策划拍摄了电视系列专题——《汇优势挖潜力,创建畜牧大市》,把畜牧业发展推向公众视野。
2.努力强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支撑。以2007年全省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了全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三大体系。2010年机构改革中,该市畜牧兽医局又由农业局管理调整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局,并增设了职能科室,增加了人员编制。钟祥、京山、沙洋、东宝全部升格为正科级政府直管事业局,掇刀也解决了多年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的状况。按照“管理在县、服务在乡、县级统筹、乡镇统防”的原则,理顺了基层防检管理机制,全市57个乡镇、街道全部派驻了防检工作组。部门职能得到强化,行业地位得到提升,为推动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撑。
二、转方式,兴加工,转型升级快发展
1.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多管齐下,充分利用资金扶持、典型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先后多次召开生物发酵床养猪、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创建现场会,组织养殖大户到襄阳、南阳、大连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同时,在电视台制作专题片,在报纸、网络开辟专栏,对标准化养殖模式、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知晓度、扩大影响面。开展“四级联创”先后对500多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以“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为内容的标准化改扩建,有效推动了规模养殖场上档升级。市、县两级政府坚持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畜牧大镇进行表彰,对标准化畜禽舍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有力推动了标准化规模养殖。
2.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引进知名品牌与培育本土企业相结合,大力培植畜牧产业龙头,提升市场竞争优势。先后引进雨润、新希望、双胞胎、正大、正邦、牧原等畜牧行业知名企业落户荆门市。2008年引进雨润集团投资3.5亿元在钟祥市建设的盘龙肉类加工项目于2009年8月建成投产,2012年底盘龙公司成功挤进全省生猪行业五强。2012年成功引入河南牧原公司投资26亿元在钟祥建设2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现已全面开工。同时实施“产销倍增”计划,培植壮大京山神地、钟祥越洋、楚小鸭等一批本土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发展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协调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围绕生产、加工和流通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合作。
三、调结构,保生态,循环利用促发展
1.大力发展草食畜禽。荆门是农业大市,秸秆资源丰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畜牧业发展思路,实施“三个转变”:一是由食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在稳定发展传统猪禽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以秸秆养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二是由种草养畜向秸秆养畜转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解决与种粮争地的问题;三是由养牛役用向肉用、奶用转变。为推进肉牛生产,以沙洋科牧公司为试点,探索了“农户养母牛-公司育肥牛-协会售肉牛”之“沙洋模式”,破解了农区养牛业发展的难题。总结推广了“1235”养羊、“165”养牛等养殖新模式。同时,充分挖掘水牛资源,在全省率先实施“水改奶”工程,挤出了全省第一杯水牛奶。培育了钟祥祥牛牧业、湖北劲牛牧业等一批全省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肉牛、奶水牛养殖企业。2008年全省草食畜牧业现场会在荆门市召开,推广荆门经验。
2.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同时荆门坚持发展与环保并重原则,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成功总结并推广了四种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一是以金旭公司为代表的“猪-沼-肥-菜”生猪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二是以仙羽禽业为代表的“三提供三回收”(即“提供优质鸡苗、养殖技术、饲料配方,回收鸡蛋、淘汰鸡、鸡粪”)蛋鸡产业化循环经济模式;三是以沙洋科牧公司为代表的“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肉牛循环经济模式,四是以奇笙公司为代表的“猪-沼-金银花”模式。四种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得到部、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四、强防控,重监管,确保安全保发展
1.不断创新防疫体制。近年来,荆门市从创新防疫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探索动物防疫工作新举措,有效提高了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继推出了以“县为基础、防检统一、治疗放开、强化监督”为特色的“京山模式”之后,又探索了“一村一名防疫员”、“家禽协防员”制度,建立了“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财政保经费”的长效机制。利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千万元,对全市5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进行了重建或改建,县乡两级检测、诊断、处理疫病能力明显增强。采用市场化运作,推行了防疫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层畜牧兽医站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2.不断强化安全监管。荆门市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以坚决的态度、严厉的纪律、扎实的工作,从健全监管体制入手,将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监管与畜禽出生、出栏、销售监管环环相扣,层层相接。健全了畜牧执法体系,该市局设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支队”,建立了市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中心。实施了畜禽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在产前,我们实施准入制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在产中,从规范规模养殖场养殖档案着手,大力推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规范了畜牧生产行为,实现了畜产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目标;在产后上市环节,通过实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层层把关,有效杜绝了病害肉品的上市。同时,整合了生猪定点屠宰,规范了家禽批发市场,加强了综合执法,重拳打击了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以及运输、贩卖病死畜产品的行为。近五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确保了市民吃肉放心。
五、强服务,惠民生,落实政策促发展
1.强化科技服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借助阳光培训等载体,积极参与科技兴牧助农培训,近年培训畜牧行业人员1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万余份。引进陈焕春院士来我市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成功争取全省家禽试验站在京山神地公司挂牌,强化了我市畜牧业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
2.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全面落实各项惠牧强牧政策。荆门市积极争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生猪标准化建设、中央畜牧良种补贴、畜禽菜篮子、血吸虫防治、能繁母猪保险、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资金4.7亿元,吸引带动社会资本120亿元投入畜牧业,为全市畜牧强市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特别是2012年,又率先争取省畜牧兽医局与市政府签订了“中国农谷”畜牧业合作共建框架协议,成功争取现代畜牧业建设支持资金9936万元,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