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电台
2014-01-24
阿木老叔:啾啾先生总是三思而后行,我坐在这里等了很久哇!
啾啾先生:不好意思,我必须三思而行,不然在九电台就是胡说八道了。不过你的成语好像用错了哦!
阿木老叔:我去查查词典!今天请你讲讲“三思而行”。
原音重现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在现在看来,“三思而行”是一个褒义的成语,否则大家就不会在劝人时说什么“你要三思而行啊”,或者“你要三思啊”。可是,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尊敬的孔子先生却不这么认为哦。
事情是这样的:和孔文子一样死后也被封为“文”的季文子,官做得很大,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那个时候,被封为“文”说明是得到官方的高度肯定了的,更重要的是,季文子勤俭节约,廉政爱民,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是社会的良心,官员的楷模。但是也有些学者不这么认为,这其中就包括孔子,因为孔子认为季文子太“三思而行”了!
季文子是鲁国人,有一次他被派到晋国出差。出发前,他左思右想,把所有可能需要到的东西都带齐了,还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了好几遍,甚至考虑到了晋国国君突然死掉的情况,然后他就带上了丧葬致哀的礼物。晋国上下欢天喜地欢迎鲁国大使来访,接受礼物时才发现鲁国太不礼貌了,晋国国君好好的,鲁国竟然送这么晦气的礼!晋国国君晋襄公当时就震惊了,气氛非常尴尬。后来,或许是因为晋襄公太生气,他竟然突发了重大疾病!总之,如季文子所料,晋襄公没过几天就真的死了。后来季文子是怎么回国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季文子除了在外交事务上是“三思而行”之外,想得太多这个性格特点也表现在他对待祖国的态度上。鲁国宫廷内乱,有人杀了太子,另立储君。太后在街上号啕大哭,十分可怜。而季家作为有权有势的家族,本来可以帮助复国,但是季文子经过“三思”,想了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后,最后竟然没有见义勇为,而是接受贿赂,到齐国公款旅游、大搞腐败去了。啾啾先生猜想,也许他的内心就像我们常常讲的,一个叫“善”的和一个叫“恶”的两个人在打架,一开始“恶”赢了,然后“善”赢了,三次后,最终还是“恶”赢了。所以虽然季文子死后被封为“文”,但因为这些事情,后世给他的评价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说好说坏的都有。
作为季文子的老乡,孔子在知道季文子做事总是“三思而行”造成的结果后,他就对学生们说“三思而行”在很多时候是不行的。他说,不要总是沉溺在空想中,果断地去行动也很重要,犹豫不决,反而成不了什么大事。啾啾先生认为孔子这番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啾啾先生也认为,果断地去行动并不是指可以鲁莽行事。随着历史的发展,“三思而行”的含义得到了丰富和加强,变成了褒义成语。要做到“三思而行”,关键是要掌握一个思考的“度”,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做事,光想不做和光做不想都是不行的哦。
啾啾提问
你反对哪位同学的看法,为什么?请来信告诉我们( )
A. 张同学:听了啾啾先生讲的季文子的故事,我觉得所有人都要去思考到底要不要“三思而行”,因为“三思而行”有时候是对的,有时候就不应该想那么多。
B. 李同学:我倒认为“三思而行”要看对象,一些性格比较冲动的人的确需要“三思而行”,而优柔寡断的人呢,则需要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C. 王同学:我觉得不是看性格,而是要看我们要做的事的好坏,比如一件好事,就要毫不犹豫立即去做,而一件不好的事,就要反复考虑,“三思而行”。
D. 马同学:不好的事根本就不应该去做!只有那些好坏难以判断的事才要“三思而行”。不过因为事情的好坏和难易程度我们都难以把握,所以我觉得思考两次是很好的——第一次想想好坏,第二次想想能不能做成。
英语小格言
Look before you leap(在跳跃之前看清楚周边情况):三思而行。